視頻標簽:中國現代詩歌散文,云霓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云霓》天津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云霓》天津
《云霓》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理清文意;
2.通過誦讀課文,了解在當時寫作背景下的云霓的象征意義; 3.掌握虛實結合中由“實”入“虛”的閱讀、寫作技巧; 4.體會作者對民生的關注、對民族命運的關注,感受作者的愛國之情。 【學情分析】
此時的學生處于高二這個學段,對高中語文學習的模式已經有了一定了解,大致上已經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但是因為是理科班,通過平時課下的交談發現對歷史的了解少之又少,所以我選擇《云霓》這篇文章,想讓學生認識到關注文章寫作背景的重要性,為他們將來的閱讀、寫作打下一個好的基礎。除此之外,因為本班學生優點在于活潑、善于思考、喜歡互動,所以我打算通過層層設問,不斷啟發學生思考,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之不斷進步。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云霓的象征意義
2.掌握虛實結合中由“實”入“虛”的寫作手法,并進行遷移閱讀與練筆。 【教學過程】
一.欣賞漫畫,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豐子愷的《云霓》。提起著名畫家豐子愷,老師就要檢查一下各位同學的預習效果了。哪位同學能為大家介紹一下你了解的豐子愷呢?(找學生做簡單介紹)。這位同學的預習效果還是不錯的,下面我們結合幻燈片更為直觀地了解一下豐子愷(教師直接選取幾句話介紹)。 豐子愷先生的漫畫歷來受人推崇,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幅。大家看一下這幅漫畫,哪位同學能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副漫畫的內容呢?........這位同學的介紹可以說是既詳細又準確。(《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這張報紙上說是弟弟想吃瓜不會削,請姐姐幫忙,姐姐說太熱,要求弟弟打扇,弟弟趕緊給姐姐打扇.畫家看到這一幕后就畫了這幅漫畫。)(學生可以說出的話,我不再解說)。通過《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這幅漫畫,我們可以看出畫家心地善良、情感的純真和對兒童互幫互助心理的了解,因此這幅漫畫也是充滿了童真童趣。
二.走近《云霓》,了解云霓
接下來再來看1幅圖片。這幅漫畫的名字是什么?.....圖片向我們展示了什么內容呢?【預設1:農民在抬頭仰望云彩,期盼下雨——這位同學關注到了漫畫的大部分內容,但是并不全面,哪位同學能補充一下?結合文本(第三自然段倒數第六行),看看農民是在干什么農活的同時在抬頭仰望云彩。預設2:農民一邊踏水一邊在抬頭仰望云彩】兩位農民為什么仰望天空中的云彩呢?(同學答:期盼下雨)下雨的話,天上應該是陰云密布,黑壓壓的烏云懸在天空,那漫畫的
名字應該是烏云,可是豐子愷卻給他命名“云霓”,云霓是什么意思呢?找一名學生回答(a.如回答出來,則說:這名同學課下預習作業做得很到位,那么能說一下云霓與烏云的區別嗎?b.如回答不出來,則說,請同學們拿出手中工具書字典,前三組查一下云,后三組查一下霓。找同學解釋。通過剛才兩位同學的解釋,我們了解到,云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云彩、云朵,霓則是大氣中類似彩虹的一種光的現象。之后便問云霓與烏云有何區別。(答案:云霓是彩色的,是美好的象征。)其實,字典中并沒有關于“云霓”這個詞語的解釋,作者將“云”“霓”二字組合起來,明顯是有意為之,那么作者以“云霓”為標題用意何在呢?接下來,讓我們走近著名畫家豐子愷筆下的《云霓》。
三.誦讀課文,思考分析
1.下面,我將找三位同學朗讀課文(1—3段;4—5段;6—7段),其他同學思考一下第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要選用“云霓”為散文標題?(如回答不出來,做相關提示:(1)結合文本主體事件;(2)我們齊讀一下第六自然段,找一下答案。再給大家一點提示:云霓的身份有三重。)
答案:(1)文章的主體敘寫的是去年夏天的一件事,這件事與云霓有很大關系。【提示:結合文本】 (2)作者因去年夏天的事畫了很多畫,結為一集,首幅作品即為《云霓》,作者還為自己的這本畫集取名為《云霓》,而本文是為此畫集所作的序言。【齊讀原文第6段】
(3)這不僅是模仿《關雎》《葛覃》“取首句作篇名”的舊例(其實置《云霓》于卷首是作者的刻意安排),更重要的是,作者堅信,在一個“充塞著大熱似的苦悶與大旱似的恐慌”的時代,云霓“用美好的形狀來安慰我們,勉勵我們,維持我們生活前途的一線希望”。
2.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第二個問題:作者為何要將《云霓》置于畫集卷首?
【預設:云霓能在大熱大旱的年代給人們帶來希望。】為何代表希望就要放在卷首呢?(大家先獨立思考,然后與組內同學交流一下)因為在那樣一個年代,人們是迫切需要希望的。那樣的年代到底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看一則消息......而我們的課文是寫于哪一年的?(1935),文章敘述的主體事件是哪一年的事情呢?答:1934年夏天的事情。所以我們結合申報這則消息,可以看出1934年的大熱大旱確實給人們帶來了災難。 除此之外,我們說1934年的時候,中國還有一個大的社會背景,是什么呢?有戰爭發生嗎?答:抗日戰爭已經發生,此時是天災人禍共同摧殘著中國的百姓。
大家看一下第六段,作者說“我現在為什么在這里重提舊事呢?因為現代的民間,始終充塞著大熱似的苦悶和大旱似的恐慌”,從這兩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來,作者此時所說的大熱與大旱還是去年那種真實的天氣狀況嗎?答:不是。那么文中說的“大熱似的苦悶和大旱似的恐
慌的現代民間”是怎樣的一個時代?(找人回答:艱難的時世)文中又接著說道“有幾朵云霓始終掛在我們的眼前,時時用美好的形狀來安慰我們,勉勵我們,維持我們生活前途的一線希望。”那此時的云霓有沒有其他象征意義?
(大熱和大旱,應該指混亂不安寧的時代、艱難的時世,讓人們生活在苦悶和恐慌中,為了生存而辛苦無奈地抗爭著。
云霓是具有象征意義的,指的是與大旱年間天上自然的云霓一樣,能夠安慰、勉勵人們,給人們帶來希望的事物,它可以是像豐子愷的漫畫、散文一樣的文學作品,也可以是人間的真情等。)
過渡語: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了解了豐子愷筆下的“云霓”既指自然界中實實在在存在的云霓,還具有象征意義。那么這種寫作手法我們稱其為什么呢?——虛實結合,主要是虛實結合中的由實入虛。(如回答不出來,則讓學生閱讀課本106頁單元解說的第四自然段。)下面,老師找一位同學配合老師,我們結合剛才的知識梳理完成這張幻燈片的填寫(出示幻燈片)。 四.掌握技法,測試自己
接下來我們結合由實入虛做一篇比較閱讀,大家看一下課本《森林中的紳士》。
1.結合之前的預習大家看一下問題: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說“可是我因此更覺得豪豬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寒心”二字可見出批評。那么,豪豬那不慌不忙、瀟灑悠閑、逍遙自得的生活方式究竟為什么讓人寒心呢?【如回答不出來,則提示閱讀第10段,找到其
生活方式的實質—“懶散”二字】
正是因為這種生活方式讓豪豬面臨怎樣的境況?——絕種。那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寫這篇散文的目的是否就是想寫森林中的紳士——豪豬這種動物面臨絕種之憂?【預設:不是】
2.那么此篇散文中的虛實到底是指什么?請大家結合文本內容(第9段)與寫作背景進行思考。
【答案:實寫森林中的紳士豪豬面臨絕種之憂。虛寫生活中的紳士因為懶散、不思進取的生活方式面臨絕種之憂(結合文中第9自然段,已經由豪豬寫到生活中的紳士);進而虛寫當時我們的國家民族面臨著絕種之憂(結合寫作背景)】
作者運用由實入虛的寫這篇散文,目的在于提醒艱苦年代的人們不要像豪豬一樣懶散的生活,要積極進取。 五.課堂練筆,提高能力
請仿照由實入虛手法,寫一段文字(景物或動物描寫)。【同學們先獨立思考一分鐘,然后與組內同學交流,再選出代表與班內同學分享,最后將想法形成文字。】 六.課下作業
1.請同學們將課上未完成的練筆在課下寫完; 2.完成練習冊上與《云霓》相關的散文閱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