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庖丁解牛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二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庖丁解牛》建設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高二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庖丁解牛》建設兵團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
章節
第四單元
課 題
《庖丁解牛》
授課時數 1課時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體會人物形象 。
(2)分析作品主旨。
(3)培養信息搜集消化能力以及探究合作精神。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其學會認知,為其以后的
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互爭互助局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情感態 度價值觀 理解“道”的內涵;培養學生對“道系”思想的個性化解讀。
教 學 分 析
教材內 容分析 《庖丁解牛》是一篇寓言故事,通過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使學生逐步領悟到莊子“一切順其自然”的人生真諦。
教學重點
歸納文言要點,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對本文“莊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啟示意義的理解。 學情分析
《庖丁解牛》屬于自主賞析文章。學習課文過程中如掃除字詞障礙,把握文章大意等學生基本上可以獨立完成。同時,自主學習有利于滿足學生的成就感,提高自學能力。
學法指導
課前任務布置,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 學 內 容
補 充 修 訂 一、 導入
先秦的諸子百家之中對后世的影響之大莫過于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派,莊子主張“無為 ”,放棄生活中的一切爭斗。在知識分子的心目中,老莊,尤其是莊子的哲學最貼合他們內心深處隱蔽的 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規矩嚴整與佛家的禁欲之間,給中國的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塊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間,它是率性的,是順應自然的,反對人為的束
2
縛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過程 中,竭盡了最大的心力。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道家思想,去感受它的魅力所在。 二、 自習反饋與檢測
展示優秀預習成果,并推送兩道當堂測試題。 三、 課文內容梳理
請兩位學生以相聲的形式演繹,演繹《庖丁解牛》。 四、 文意理解
1、 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 ○1思考:莊子開篇是從哪兩方面入手描寫庖丁解牛的? 明確:
視覺、動作:手觸 肩倚 足履 膝踦(舞蹈化) 聽覺、響聲:砉、騞;——莫不中音(音樂化)
○2思考:這樣的描寫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明確: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藝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種藝術的享受。
○3向庖丁取經,看看他是如何達到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明確:要讀懂庖丁解牛的三個階段的特點:
(1)庖丁 初解牛時,不熟悉牛的生理結構,眼中看到的,是龐然大物的牛,感到無從下手。
(2)三年后庖丁對牛的生理結構了如指掌,對牛體各個部位的特點也都一清二楚,解牛時,面對的已不是整頭牛了。
(3)十九年后,庖丁掌握了養生的道理,解牛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心 意從容刀而無須要感官接觸。
其次,還要讀懂莊子借族庖、 良庖和庖丁比喻的三種人: (1)族庖,比喻做事固執蠻干的,他們的精神容 易受到損害。
(2)良庖,比喻較會處事的人,但因執著于解決問題,不識變通,他們的精神也會受到損害。
3
(3)庖丁,比喻能夠“緣督以為經”的人,他們懂得順應自然之道,他們的精神不會受到損害。
○
4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養生之道”有什么相似之處?(播放《舌尖上的中國——心傳》片段)
明確:(1)他以“刀”喻“生命”,“刀刃”喻“自然本性”;
牛身筋骨錯雜處喻世上紛繁的事物。庖丁解牛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游刃于骨節的空隙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比喻人如能順應自然,無論事物如何紛繁,也可應付裕如,那么便本性無傷,天年盡享了。
(2)而文惠君聽到庖丁說解牛時只要尋找關節的空隙,
不可亂砍亂割,他便領悟到做事或治國都一樣,只要找出關鍵性的地方,順乎自然的天理去做,事情便可迎刃而解。 五、課外延伸與拓展
○1先引出最近比較流行的佛系與道系思想,然后請學生結合本文內容以及他們自主查找的資料說說道系思想對其學習與生活的積極影響。
○2播放教師為學生的自制視頻《我心目中的道系少年》。 六、 結語:
真正的道系青年具備著獨立的人格,擁有自知者明的智慧,處事雖順其自然但也盡力而為,在過程中不斷體現著個人價值,成敗順應規律,但絕對無愧于心!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