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外國小說欣賞,牲畜林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牲畜林》湖南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牲畜林》湖南省級優課
在《牲畜林》探情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清小說脈絡,學會概述情節。
2.掌握小說創作中“延遲法”的運用及特點。 3.把握情節設置的作用,體會小說所表現的樂觀精神。 教學重點:概述情節與情節的作用。 教學難點:把握情節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如果讓你來描繪戰爭的場面,你會用什么詞語來形容?
戰爭場面的呈現一般都是慘烈的,彌漫著炮火硝煙、充斥著殺戮和死亡。但有這樣一個作家,他絢爛多變的小說不僅沒有硝煙的味道,還是一片溫暖而明亮的陽光,幻想、宇宙、時間、歡笑或者悲愴,就在這片陽光中靜靜地蔓延。他當年因為突然辭世而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卡爾維諾的《牲畜林》,來感受這不一樣的戰爭場面。
二.梳理情節
(要了解一篇小說,我們從哪里開始著手?情節。那情節又從哪一步開始呢?概述情節。)
請你快速閱讀這篇小說,并概述情節。
學生做題,教師巡視,并選取有代表性的作品用同屏軟件上傳。 學生自由發言,評價上傳的作品的優點與不足。
(預設學生答案存在的問題:一是把概述當成了復述,怎么改?用簡潔、完整的句子進行表述,按“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二是按故事發展進程概述: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做到了這一點,但語言還不夠精煉。做得好的是按線索概述,但要注意表達得簡潔。)
總結:
概述情節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1. 小標題式的概括:
(1)圍繞小說中的某一線索進行概括:朱阿遇敵人——朱阿躲敵人——朱阿打敵人——朱阿取勝
(2)按故事發展進程進行概括:德軍襲擊村莊——“花大姐”帶領德國兵誤入叢林——德國兵追趕各種動物——朱阿為救動物襲擊德國兵——德國兵掉下懸崖
2.表述式概括:概括時一般要用簡潔、完整的句子進行表述,一般按“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農民朱阿的小母牛把一個德國兵引入眾多牲畜藏身的密林之中,德國兵像猴子掰包谷一樣,不斷地放下這個牲畜,去抓另外一個,而朱阿舉著獵槍不敢開槍,生怕誤傷了牲畜,最后德國兵與野貓同歸于盡。
注意:概述情節不是復述情節,它是梳理小說脈絡,即概括小說的情節發展過程,不是情節的再現。
三.合作探究
提問:從情節的梳理中,你認為本文情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 請學生回答。
預設:大部分同學都覺得是朱阿要打槍的時候,總會有人跳出來阻止他這個情節有趣,我也覺得這個情節很有趣,有沒有同學愿意上來表演的?大家推薦七個同學來重現這個過程好不好?
請同學上臺表演,選兩個學生評價。
提問:看了表演,你們覺得這個情節的處理使用了什么方法? 學生自由發言。
延遲法:為了保持小說的線性結構,作者常常故意“延遲”小說的進展。竭力給故事、人物、心理的進展設置障礙,一環扣一環,實現小說的結構張力。
那么作者為何要這樣來設計呢?接下來我們來討論情節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后派代表發言,老師帶領學生總結。
1. 就情節發展而言:使情節一波三折,推動情節發展,引起讀者興趣。 讓各種牲畜( 只有最后的野貓不是家畜)紛紛登臺表演, 使得原本緊張激烈的情節節奏舒緩下來,戰爭的陰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諧自然擠到一邊。
2.對人物而言:使人物形象更為豐滿,使人物性格變得豐富。 具體分析(結合老師課前畫的漫畫引導學生分析):本文有幾個人物形象?主人公是——朱阿。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了解人物首先看外貌描寫,在第幾段,第五段。)
矮胖、顏色五彩繽紛——“丑”,結合后面的文字發現這是一個小丑的形象,充滿著滑稽喜劇色彩,描寫能否寫出人物性格特征呢?不能,必須通過故事情節展現。
這樣的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看文章結尾)——這是一個打擊侵略者的英雄。那么,通過外貌反法西斯的英雄居然是劣等射手。
再來看他的對手德國兵的出場,請看73頁倒數第四段。朱阿是圓球,德國兵是骨桿。槍是什么槍?破槍;(漫畫式)偵查靠什么,靠味道;為何一路走來都在圍繞動物追,源于他的什么身份?農民模樣。這兩個人共同點是什么?丑、滑稽,他們卻都是參與這場戰爭的主角,這樣的安排對于主題有沒有作用,表明這場戰爭是荒誕的,反映了什么主題——反戰主題。
那么情節還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嗎? 學生自由發言。
剛才我們談到了情節本身、人物、主題三個方面的作用,還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呢?
環境上的作用:使環境更具典型性。
結構上的作用:呼應標題、照應文段、卒章顯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 老師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小結: 四.高考鏈接
下發練習案:2011年安徽卷《巴爾塔薩一個奇特的下午》,課堂只做第1題和第4題,請同學到黑板上寫第一道題的答案(如果時間充分,可讓學生口頭展示第4題的答案)。
1.請用簡明的語言梳理這篇小說的脈絡。(5分)
【參考答案】答案示例一做好鳥籠,拒賣鳥籠給老大夫,送鳥籠給龐貝,臺球房醉酒。(事件發展脈絡)
示例二期待好價錢,信守與龐貝的約定,不忍孩子失望決定送鳥籠,送鳥籠后興奮與失落交織。(主人公心里變化脈絡)
4.小說的結尾部分,寫了從來沒喝過酒的巴爾塔薩喝得酩酊大醉,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據小說,請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談談你的見解。(8分)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醉酒的行為使讀者對勤勞、純樸、善良的巴爾塔薩有了更深的認識,發現他還有愛面子、沖動等性格特點,認識到巴爾塔薩性格的復雜性。
角度二使情節更為曲折。做好鳥籠期待出手卻拒絕賣出鳥籠,想賣高價卻無償送出鳥籠,這樣的情節已曲折生動;“醉酒”讓主人公欠下債務,狼狽不堪,使情節再生波瀾,引人入勝。
角度三使主題更加豐富。為滿足一個孩子的快樂送出鳥籠,體現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揚了善與愛的主題;從來沒喝過酒卻喝得酩酊大醉,表現出這個小人物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種種無奈,反映出人們的良好愿望與現實生活之間常常存在著矛盾。
角度四使環境更具典型性。小說中共有三個場景:巴爾塔薩家賞鳥籠,蒙鐵爾家送鳥籠和臺球房醉酒。臺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場所,醉酒情節把場景從家庭空間移到社會空間,集中展示了社會下層百姓真實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
五.拓展延伸
欣賞《舉起手來》片段視頻,加深對“情節的延遲法”的理解。 六.課堂總結 顧城說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只要目標希望在,我們就應該無所畏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打造美麗的人生!
七.作業:
完成《巴爾塔薩一個奇特的下午》其他的題目。
《牲畜林》練習案
教學目標:
1.理清小說脈絡,學會概述情節。
2.掌握小說創作中“延遲法”的運用及特點。
3.把握情節設置的作用,體會小說所表現的樂觀精神。 教學重點:概述情節與情節的作用。
教學難點:把握情節的作用。
巴爾塔薩的一個奇特的下午
[哥倫比亞]加卡列爾 •加西亞•馬爾克斯
鳥籠做成了,巴爾塔薩習慣地把它掛在房檐底下。剛吃完午飯,就聽人到處在說,他做了一個全世界最漂亮的鳥籠。來瞧熱鬧的人多極了,巴爾塔薩房前簡直門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鳥籠,把木工作坊的門關上。“你該刮刮臉啦。”烏爾蘇拉對他說。兩個星期以來,丈夫一心撲在鳥籠上,干木工活兒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興,可是鳥籠一做好,她的煩惱頓時煙消云散了。
“你能賺多少錢呢?”她問。 “不知道,”巴爾塔薩回答,“我想要價三十比索。末了總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這半個月來,你起早貪黑的,再說,這鳥籠多大呀!我這輩子見過的鳥籠,就數這個大哩。”
有關鳥籠的消息早就傳開了,老大夫希拉爾多的夫人愛養鳥,那天下午,大夫出診歸來,就去看個究竟。
飯廳里擠滿了人,那鳥籠放在桌上,供人觀賞,偌大的鳥籠用鐵絲扎成,分成三層,上下有通道,里面搭著專供鳥兒吃食和棲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裝有鳥兒嬉戲用的吊桿,整個鳥籠,猶如一座大型冰廠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尋思,這鳥籠果然名不虛傳,比他想給妻子買的那種漂亮多了。
“①這鳥籠根本不用養鳥,只要在樹上一掛,它自己就會叫起來。”說著,他當著眾人把鳥籠轉了幾轉,又把鳥籠擱回桌上,“得,我買下了。” “已經賣給別人啦。”烏爾蘇拉說。 “蒙鐵爾的兒子,是他訂做的。”巴爾塔薩補充道。 大夫又瞧瞧鳥籠。“你可以再做一個嘛!” “很抱歉,大夫,”巴爾塔薩說,“可是已經出手的東西是不能再賣的呀。” 大夫聳聳肩膀,“他們出多少錢買下的?” 巴爾塔薩把目光轉向烏爾蘇拉。“六十個比索。”她說。 大夫又看看鳥籠。“真漂亮,”他贊嘆著,“漂亮極了。”說罷,轉身朝門口走去,“蒙鐵爾可真有錢啊!”
財主蒙鐵爾對于鳥籠的新聞無動于衷。他就住在離這兒沒有多遠的地方,一間堆滿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罷午飯就緊閉門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睜著眼睛整整待上兩個鐘頭,她忽然聽見人聲嘈雜,不禁吃了一驚,開門一看,之間門前聚集著一大幫人,巴爾塔薩拿著一個鳥籠也在那兒,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嚴肅純樸。
“這玩意兒真太妙啦,”蒙鐵爾的妻子喊了起來,頓時容光煥發,她把巴爾塔薩請到屋里,“我這一輩子都能沒見過這么好的玩意兒。” “彼貝在家嗎?”巴爾塔薩把鳥籠擱在飯廳的桌子上。
“他還在學校里呢,一會兒就回來。”她答道。接著補上一句:“蒙鐵爾這會兒在洗澡呢。”
蒙鐵爾體態肥大,渾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著一條毛巾,從臥室的窗戶里探出身來:“那是什么呀?”
“彼貝的鳥籠唄。”巴爾塔薩說。
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誰的?” “彼貝的呀,”巴爾塔薩的語氣十分肯定,“是彼貝讓我做的呀。”
蒙鐵爾穿著褲衩就從臥室走了出來。“彼貝!”他大喊了一聲。
“孩子還沒有回來呢。”他妻子喃喃地說。
彼貝在門洞里出現了,他約摸十二歲,眼睫毛彎彎的,沉靜憂傷,活像他母親。
“你過來,”蒙鐵爾對他說,“是你讓他們做鳥籠的吧?”
孩子低下腦袋,蒙鐵爾一把揪住孩子頭發,硬要孩子看著他的眼睛,“你說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聲不吭。 “蒙鐵爾!”妻子埋怨了。
蒙鐵爾放開孩子,轉身朝巴爾塔薩走來,“抱歉得很哪,巴爾塔薩,你事先應該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會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鳥籠還給巴爾塔薩,“你趕緊拿走,能賣給誰就賣給誰。”
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動地呆著,連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爾塔薩接過鳥籠,遲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嚕似的,喉嚨里發出一聲悶響,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
蒙鐵爾冷眼瞧著,無動于衷,母親想上去撫慰一陣。“別管他。”蒙鐵爾毫不妥協。
巴爾塔薩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頭害了傳染病的牲畜。 “彼貝!”巴爾塔薩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鳥籠遞給他。那孩子一躍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鳥籠,透過密集的鐵絲瞧著巴爾塔薩,不知說什么好。 “巴爾塔薩 ” 蒙鐵爾輕聲說,“我不是說了嗎,你把鳥籠拿走吧。”
“還給人家吧。”母親吩咐孩子。 “你留著吧。” 巴爾塔薩說。 “你別犯傻了,巴爾塔薩,” 蒙鐵爾邊說邊攔住他,“你把這玩意兒帶回家去吧,我給你的呀。”
“沒事兒,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給彼貝的,沒想過要什么錢嘛。” 巴爾塔薩從擠在門口瞧熱鬧的人群里撥開一條路,走了出去。
巴爾塔薩在臺球房受到熱烈歡迎。這時候,他還在想,他做的鳥籠比別人的好,為了不讓蒙鐵爾的兒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鳥籠送給他,諸如此類的事情沒什么新鮮的。可是過不了多久,他發現這類事情對許多人還挺重要,不禁興奮起來。 “他們到底還是給了你五十比索才買下鳥籠的吧。”
“六十比索”巴爾塔薩答道。眾人給巴爾塔薩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剛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無邊際地胡扯起來。他說他要做一千個鳥籠,每個售價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萬個,攢滿六千萬比索。電唱機由他出錢不停地唱了整整兩個鐘頭,大家舉杯敬祝巴爾塔薩身體健康,走運,幸福。 烏爾蘇拉做好一盤蔥頭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訴她,她丈夫在臺球房里歡喜若狂地跟大伙兒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為巴爾塔薩從來沒有喝過酒,差不多半夜了,巴爾塔薩還在燈火通明的臺球房里,一步也動彈不得,他花了不少錢,
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證次日還清欠款。過了一會兒,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點鐘,趕去望彌撒的婦女們看見他還坐在那兒。
(選自高興主編《小說中的小說》,有刪改)
1.請用簡明的語言梳理這篇小說的脈絡。(5分) 答:
4.小說的結尾部分,寫了從來沒喝過酒的巴爾塔薩喝得酩酊大醉,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據小說,請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談談你的見解。(8分) 答:
2.依據小說的相關內容,概括蒙鐵爾形象的特點。(5分) 答:
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兩個問題。(7分)
(1)對小說中畫線①處的人物語言進行賞析。 答:
(2)指出小說中畫線②處所用的描寫方法,并分析這段文字在情節發展上的作用。
答: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