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春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春》東北育才學校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春》東北育才學校
《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穆旦在新詩屆的地位。
了解“陌生化”的手法。
品味詩詞富有矛盾張力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分析詩歌中的矛盾。
通過文本批注和異文對比,體味語言。
3.情感態度價值觀:借由穆旦,培養對中國現代詩歌的興趣。
認識到青春的矛盾,但仍能積極面對。
教學重點:品味詩詞富有矛盾張力的語言。
教學難點:突破陌生化的詩歌語言,理解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將學習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一首詩。說起詩歌,你們更喜歡中國現代詩歌還是中國古代詩歌? 二、作者介紹
今天希望能由新詩坐標式的人物穆旦來突破一點我們與現代詩歌的隔閡。(ppt展穆旦介紹)由南開大學穆旦雕像引出“詩魂”之稱,激起學生對作者的興趣。 三、解題
如果只看標題,一定會有許多自然之春的意象浮現在我們的腦海里。但讀過文本后,我們就很容易發現自然之春是用來喻指人生之春的。 自然之春的這輕、這暖、這一樹樹花開、這滿眼的葳蕤生機不就像正處于青春的你們嗎?讓我們在讀詩之前先叩問自我,如果用一個詞去形容你的青春,你能想到什么?(學生板書)那穆旦筆下的青春呢? 四、誦讀
穆旦的詩總給人一種嘴巴關不住,要放聲朗讀的沖動。自讀后再請兩位同學誦讀。 五、鑒賞語言
1. 像剛才形容你們的青春一樣,選一個詞描述穆旦筆下的青春,并寫在空白處。同時
用批注的方式找尋這個特點在文中的依據。(由對詩歌的整體感知過度到語言鑒賞) 2. 介紹“陌生化”,使學生對現代詩歌獨具匠心的語言有更多的了解。 3. 比較初稿與成稿,進一步推敲字詞。 六、把握主題
1. 矛盾貫穿于整首詩,從而使語言成為生命的一種隱喻。(由語言過度到主題) 2. 結合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了解詩人的創作意圖。 3. 叩問自己解決青春矛盾的方法。(將詩歌鑒賞與個人生命體驗相結合) 七、結語
南開校友捐建的穆旦雕像背后是他的幾行詩句:“當茫茫白雪鋪下遺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激流溢于心田,人生本來是一個嚴酷的冬天”。“本來”透露出一種遲到的感悟,他已參透人生如冬,卻仍愿讓感情的激流溢于心田。正如《春》的結尾。 這句詩出自穆旦暮年所寫的組詩《春》《夏》《秋》《冬》,我們可以與他青年時所寫的這首《春》比較,沿著穆旦的詩歌生命,進行我們自己的理性叩問。(照應開頭,并引起
學生與詩歌的共鳴和對個體生命的關注。) 作業:閱讀穆旦晚年所寫的《春》《夏》《秋》《冬》,并與本篇比較。(引導學生關注群篇閱讀。) 板書:
我的青春 穆旦筆下的青春
詩魂 失魂 招魂 (學生板書 ) 矛盾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