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現代詩歌,也許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也許》江西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也許》江西省景德鎮一中
《也許》教學設計
教學構思:
聞一多的《也許》其實我本不忍心拿來在課堂上欣賞討論的,帶血的傷口需要的是撫慰而非展示,可是我又不能不上,因為我要以這首詩為例,教會學生欣賞悼亡詩。
我知道大多數教師會選擇從“新月派”詩歌三美的角度進行賞析,這固然可行,但我想高一時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學生已經掌握了這種賞析方法,能否換一個角度,教會學生賞析呢?這首小詩是《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摯情的呼喚”中的一篇,感人心者莫關乎情,于是我想抓住一個突破口——以多種方式帶領學生走進主體的抒情心理。我相信只要學生能進入詩境與詩人產生了共鳴,獲得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很多問題便能迎刃而解。比如朗讀不到位的學生不僅僅是“技”的問題主要還是未能深切領悟情感,又如不能領悟藝術手法的效果是不能真正明白所有的技巧都是為抒情服務的。基于這樣的認識便有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從主體的抒情心理角度賞析詩歌。領悟以情感駕馭朗讀的大道。
過程與方法:通過文本細讀法探究抒情主體的心理,以深入其境的朗讀加深對作品的領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到親情的真摯美好,獲得審美體驗,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
教學重點:抓住兩節中關鍵詞“也許”的內容和情感的不同指導文本細讀,深入體味詩人
的愛女之情深,失女之痛切,深切領悟單元精神“摯情的呼喚”的內蘊。
教學難點:與《聲聲慢》作對比閱讀,對不同作品抒情主客體選擇異同原因的探究。
教學過程
1. 復習舊知: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談談你對作者聞一多的印象。 (大部分同學回答的主要依據是初中課文《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如:他是一個埋頭鉆研古代典籍的學者,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他是一個敢說敢做的革命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等。
2導入新課:一個滿腔愛國熱情的人也是一個對家庭充滿愛意的人。
展示PPT圖片并動情解說:1926年冬天,聞一多年僅四歲的女兒因病夭折,就像這嬌美的花蕾還沒來得及綻放生命的美麗就被風雨摧殘了,作為父親他想痛哭一場,但最終他長歌當哭讓巨大的悲痛的洪水化為了緩緩流動的清泉寫下了這首悼亡詩。
3.先請同學們自由誦讀(配哀樂入境)
再請幾位同學來讀(可請有誦讀的欲望但又怕自己讀不好的同學) 其他同學對他們的誦讀做出初步點評。 師總結鼓勵:敢于展示自己的不完美就是一種勇氣。我們讀不好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沒能真切的領悟作者的情感,沒能設身處地走進主體的抒情心理。希望共同努力,在我們的課上能聽到你們生命拔節的聲音。
4.合作探究,指導細讀文本深入解讀意境情感。(教學重點落實的主要環節)
(1)第一、三節的“也許”蘊含的內容情感相同嗎?為什么?請進行文本細讀走進抒情主體的心靈深處深切感知,請誦讀入境體會情緒情感的變化。
(鼓勵學生細讀文本根據意象進入意境深切體會詩人的抒情心理,教師可以適時追問引導學生理解詩人復雜的情緒情感)
示例:雖然兩節中的“也許”都是一種假設情境,但假設的具體內容不同:
第一節的“也許”,是詩人剛回家時不愿面對失去愛女的殘酷事實,用孩子只是因病哭累而睡來自我欺騙自我安慰;有愧疚、自責更有對愛女深沉的傷悼之情。
第三節中的“也許”是詩人痛定思痛后在理智上不得不承認這一悲痛的事實,只能用黃泉下的世界也許更美來再次安慰自己,也反映出詩人對黑暗腐朽社會的憤激情緒。情感有對幻境的欣慰有對現實的悲憤。
但是這一切都只是也許,是假設,回到現實是愛女已經遠離父親溫暖的臂彎,一抔黃土掩芳魂,是撕心裂肺之痛......
(結合意象和關鍵詞動情解說一二節的意境,在深切體味的基礎上師生再次誦讀; 結合意境和對比手法的運用體味第三節的情感,最后一節抑制不住的悲痛,仿佛看見眼淚在流淌)
(2)明明孩子已逝去,無法回應,詩人為何選用第二人稱來敘事抒情?
A、 和詩歌內容的和諧一致,“也許你只是哭累而睡”的感覺貫穿始終,用“你”似乎父親抱著已睡的孩子輕柔哼著搖籃曲,充溢著似水的柔情。
B、 詩歌用“情感幻境”來表達情感真實。幻境與事實的落差越大就越顯示出情感的強度和力度,愛女之情、失女之痛盡在對“你”的輕輕呼喚中,親切而令人動容。
(感知誦讀的情感基調:痛悼之情以平靜出之,對女兒的護愛之情使詩人猶如緘默的火山。)
5. 在深入理解情感的基礎上再次誦讀
(情感基調:壓抑低沉舒緩,情感有愧疚、自責、憐惜、心疼、欣慰、憤怒、悲傷等的情緒變化)
6進一步探究進行對比閱讀,提高鑒賞能力。(難點突破,學以致用)
對比閱讀李清照的《聲聲慢》,探究二者在表達情感和抒情主客體選用上的異同?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
(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討論,撞擊出思想的火花)
示例:
情感相同:都是痛失親人的悲哀與無奈,都不愿承認這一悲痛事實。一則悲傷的父親一再期許著“也許”這不是真的,一則“尋尋覓覓”仍是煢煢孑立。抒情心理都是在痛苦中尋求解脫、 又由尋求解脫 走向失敗而更加失落的過程。
抒情主客體選用上
同:都以“我”作為抒情主體。
不同:《也許》以“你”為抒情客體,以“我”為抒情主體,《聲聲慢》以“我”為抒情主體,
客體隱而未現。
原因:為了表達內容情感的需要。本詩用亡女“哭累而睡”的情感幻境表現慈愛的父親對女兒的呵護與愛,用“你”可以深情的傾訴。李清照則是為了突出失去伴侶后形單影只的孤寂,“你”了無痕跡方能更好的表達天涯孤雁的深哀劇痛。 (小結:一切藝術技巧的選用都是為了更好的表情達意)
7.時光都去哪了,珍惜擁有即是幸福,對于即將邁入大學遠離父母的你們,此時此刻有什么心聲想對親人傾吐? 出示PPT落花動態圖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
8.作業
(1)課后閱讀聞一多的新詩《忘掉她》《我要回來》從主體的抒情心理角度進行賞析。 (2)用意象寫一首小詩表現自己對人或物的真摯情義 教師示例 思念
——獻給喬遷的小表弟 你的黑玉般的眼睛一閃 笑聲便和著空氣 蕩漾 離去才幾日 思念使 每陣水波都能掀起你的笑浪 每根飄動的柳條 都是你在牽扯我的長發 每當落葉
如舞倦的蝴蝶融入大地
恰似別時 你 嬌柔地偎在我懷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