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多位數,乘一位數,用估算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6多位數乘一位數-用估算解決問題-天津市 - 西青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6多位數乘一位數-用估算解決問題-天津市 - 西青區
用估算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在積極參與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夠說明估算的思路。
2、能運用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估算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3、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估算知識的空間,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4、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增強學生學好估算的信心。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估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設計理念
估算就是估計數目,其策略就是憑借數感把握數的大致范圍。人們對事物的處理,甚至判斷一個決定的可行性,往往靠的就是估算。生活中運用估算來解決問題的時候極多,估算也就成了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根據新課程理念,估算教學應力求與生活緊密聯系,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會靈活運用估算策略,并通過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的發現,使學生對估算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學會思考現實問題,養成估算的意識和習慣。因此,在估算素材選取上,我選用學生最為熟悉的、現實的、感興趣的例子,讓學生產生一種估算的欲望;在估算的方式方法的形成上,使學生在通過思考、匯報、比較掌握一般方法的同時,能根據生活實際形成一些策略(如預測、調整、優化等);在知識層面上稍作延伸,對學生以后的學習起一個承接作用;在教育教學效果上,力求達到目標要求。 教材分析
教學口算乘法中的估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是通過把兩、三位數看成整十數、整百的數來計算的,把估算放在整百、整十的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后面,既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又便于學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過創設一個需要估算的實際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進而找到可以把數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數來估算的方法,使學生形成估算的意識。
一、 創設情境
出示情境圖(學生出游照片)
師:大家看這幅圖片熟悉嗎,你知道這是哪里嗎? 出示出游視頻
師:這些人你們認識嗎,他們在干什么?
師:同學們都喜歡去參觀旅游,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參觀科技館。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貼近學生實際的內容,吸進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以積極的熱情投入學習中,產生估算的需要。) 二、探究新知 (一)購票問題
師:首先我們來到航天館,一起來看看我們遇到了什么問題?
1、(多媒體出示)“每張門票8元,夏令營有29個同學去看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師:從題目里同學了解到了什么數學信息?(每張門票8元,夏令營有29個同學去參觀,) 師:我們要解決什么問題?(帶250元錢夠嗎?)
師:那么什么情況下就夠什么情況下就不夠呢?誰來說說
生:如果買門票的錢大于250就不夠,如果小于250就夠。如果等于250就剛剛好。 師:250元到底夠不夠呢?下面請同學用你喜歡的方法在練習本上列式算一算。 生獨立計算。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生:29×8=232(元)答:250元是夠的。(板書)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我們還可以估算。只算29×8大約等于240,240元小于250元所以是夠的。(板書)。29×8≈240(元)答:250元是夠的。
師:這兩種方法,那種更好算,又能解決問題, 生:第二種。
師:對了,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問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決了,所以就沒有必要算出準確數。 (如果學生還是說不上來的話,老師適時點撥:像這樣算夠不夠的問題時,我們只需要估算一下就行了,不需要算出準確的結果。也就是算一算29×8大約等于多少就可以了。) 2、培養估算的意識
師:咱班的同學都是愛思考的孩子,要解決250元夠不夠,同學們想出了兩種方法:一種是算出準確的結果,再進行比較。另一種是只需算出大約有多少個座位,就可以比較出結果了。 ①29×8= ②29×8≈
師:請小組的同學討論討論解決這個問題到底那種方法更簡便呢?并說說你的理由? 生1:用第二種方法更簡便,只需把29看成30,再乘8,就能很快算出大約需要多少個座位?而第一種要筆算出結果,太麻煩了。
生2:用第二種方法更簡便,因為這里不需要準確的結果,我們可以利用平時的經驗大概估計一下結果,再比較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師:同學們覺得他們說得有道理嗎?老師真崇拜你們了。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估一估夠不夠的情景,一般不需要計算出精確的結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進行比較就可以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乘法估算的問題。(引出課題,板書課題。乘法估算) 師小結:在估算兩位數乘一位數時,我們該怎樣估最簡便呢?生:把兩位數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剛剛學過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結果求出來了。
(設計理念:《課標》第一學段估算意識培養的要求是:“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估算方法的學習如果脫離實際,忽視過程,為傳授知識而講解,就如同紙上談兵,從而造成學生的不適應。本環節教學例2時,注重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提問“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促使學生將生活問題與數學問題建立聯系,通過分析,建立模型,明確要算帶250元錢夠嗎?讓學生自主選擇使用精確計算還是估算,意在領悟估算來自于生活的需要。) 三、練習鞏固
1、如果92人參觀,帶700元買門票夠嗎?800元夠嗎?
2、三年一班有38名同學要去植物園,每人需要5元的門票,劉老師帶了210元錢,夠嗎?
3、為下列算式選擇正確的結果 (1) 7×32=( )
A.194 B.288 C.224 (2) 39×8=( )
A.332 B.312 C.212 (3) 44×9=( )
A.396 B.446 C.354
4.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一周的時間是114分鐘,繞地球5周12個小時夠嗎?
四、拓展練習
4、老師買帳篷遇到的問題。 5、生活中的估算。
(設計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拓展知識,提高估算能力) 五、全課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在生活中很多問題,用估算方法解決更加簡便,但學會了估算就不再需要準確計算了呢?不是的精確筆算同樣重要,我們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合適的計算方法。 板書設計:
乘法的估算 29×8≈240(元) 30
29×8<240,240<250
答:帶250元不夠買門票
六、教學反思
這堂課我的反思如下:
1.由于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估算,也由于學生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不同,有部分孩子還是先算后估、不能正確選擇估算方法的現象。例如估算“29×8”他先把結果計算出來,得到232,然后和250比較。這樣實際上是對估算的意義不理解。在解決購物問題時,有的孩子估算后說夠,有的孩子通過計算知道不夠。于是我對學生們適時引導:實際的結果與我們估算出的結果有時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像這類購物的估算問題應該往大的方面去估算,這樣我們購物時才不會出現錢不夠的情況。
2.但大部分孩子還是做得不錯,能找到接近的整十數或整百數來進行估算,也讓他們分享了估算方法與技巧。這樣教學既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鼓勵學生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讓每個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進行估算。
總之,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是一步一步培養起來的,需要多體驗生活,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我們要不失時機的讓學生進行估算,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估算的習慣,明白估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有用之處,讓他們主動積極的進行估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