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筆算乘法,不進位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第二部分第一課時《筆算乘法(不進位)》新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第二部分第一課時《筆算乘法(不進位)》新疆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不進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科書第60頁例1,第60頁做一做1、2題,練習十三第1題。
設計思想 :
本節課是一節計算課,傳統的計算教學是枯燥乏味的,為了打破傳統的計算教學方法,突出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我校開展大地畫展為背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識的發展過程,體驗、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樣化,并注意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這樣幾個特點: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注意知識的遷移。 2、通過合作交流,突現學生的主體性,實現算法的多樣化。 3、設計多種練習,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材分析 :
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是學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數乘一位數口算的基礎上,探討每一數位上的積都不滿十的任意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引出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通過計算使學生懂得任意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都是把這個數每一位上的數分別乘這個一位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這一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它體現了多位數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數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遷移、類推。而且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熟練程度還會影響到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準確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這部分知識。
學情分析 :
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根據以往的經驗,會有學生會列出乘法筆算豎式的,也有許多學生會利用口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筆算豎式是計算的通法,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因此,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列出乘法豎式。剛開始用豎式計算的時候,有的學生可能會從高位算起,這時我不必急于去糾正,這個問題可以留待以后學習進位乘法時再加以解決。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理解每一步計算的含義;能正確進行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算法及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口算 12×4= 21×3= 42×2=
13×2= 33×2= 43×2=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昨天大家參加學校舉行的大地畫展了嗎?我們二(2)班有三位同學也參加大地畫展了。瞧,他們畫得多投入呀!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引導學生發現有3盒水彩筆,每盒水彩筆有12支。板書:(3盒水彩筆,每盒12支)
2、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嗎? 板書問題: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筆?
【設計意圖】 適當給予學生幫助理解圖意,并給出明確的問題,讓學生有思考方向。
三、解決問題,探究新知 (一)列式:
3
師:你會列算式嗎?學生在本子上列式,教師板書:12×3= 3×12= 為什么用乘法來解決呢?(3盒水彩筆,每盒12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彩筆,也就是求3個12是多少,所以用12×3,12×3表示的就是3個12是多少)
(二)估算
師:說的不錯,那么12×3的結果是多少呢?在準確計算之前先請同學們估算一下,12×3大約得多少?(12×3,12接近于10,可以把12看成10,10×3=30,12×3≈30)
(三)探究具體算法
師:12×3的準確結果到底是多少?36這個結果是怎樣得到的?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來?
1、下面請你先獨立思考,把你算的過程寫出來,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交流,看看誰想出的方法多?
【設計意圖】 學生討論算法的同時,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的算法,合理的算法給予肯定,不恰當的及時進行引導。
2、全班交流反饋計算方法:
師:哪組同學愿意將你們的智慧點子與大家分享?
1)連加:12+12+12=36 學生說師板書,誰來講一講這個算式的意思? 2)口算: 10×3=30 2×3=6
30+6=36學生說師板書。這種方法呢?誰讀懂了?你能說一說
嗎?
師:將12分成10和2,然后轉化成整十數乘一位數,和一位數乘一位數,最后將兩次相乘的積相加,同學們能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說明同學們動腦思考了。
3)豎式計算
師:還有的同學是用豎式計算出了36這個結果,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投影展示學生豎式寫法,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3、課件展示算法,比較口算方法和豎式的聯系。
指著過程化的豎式問:你能看懂這個豎式的意思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師:(指著豎式)像這種用豎式筆算的方法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新方法,也就是筆算乘法,引出課題。(板題,讀題)
【設計意圖】 開發學生潛能,讓學生積極思考,體現了算法多樣化。 4、筆算乘法的教學
(1)怎樣書寫呢?老師板書,邊寫邊提示豎式寫法(先寫第一個乘數12,再寫乘號,第二個乘數3寫在12下面的個位上,再畫上一條直直的橫線。)
預設1:列豎式的時候,12寫在上面,3寫在下面,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學生說到數位對齊,教師強調一下)
預設2:不要忘了寫乘號!
1 2 × 3 -------------------
(2)豎式的計算步驟:豎式列好了,接下來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誰能來說一說?啟發學生質疑
預設1:第一步先用3去乘12個位上的2,得到6個一,把6寫在個位上。第二步用3去乘12十位上的1,得到3個十,是30,把3寫在十位上。
預設2:第一步先用3去乘12十位上的1,得到3個十,把3寫在十位上。第二步用3去乘12個位上的2,得到6個一,表把6寫在個位上。
預設3:先用3和2相乘得6,再用3和10相乘得30,30加6得36。 „„
學生說完,教師完整板書,邊畫箭頭表示 板書:
1 2 × 3 --------
6 „2×3 3 0 „10×3 --------- 3 6
5
理清順序:先算3×個位上的2,再算3×十位上的1
理順算理:這兒的6是怎么來的,為什么寫在個位上,表示什么? 3為什么寫在十位上呢,又表示什么?
(3)豎式簡便寫法
學生板演豎式的簡便寫法 1 2
× 3
------------
3 6
今后寫乘法豎式時要寫成簡便豎式。
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想一下,12×3筆算豎式的過程和方法。 課件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豎式計算時,先用3去乘12個位上的2得6個一,在個位上寫6;再用3去乘12十位上的1得3個十,在十位上寫3。
【設計意圖】在充分展示了不同算法之后,重點交流豎式的計算方法,理清豎式計算中每一步的含義,理清計算中的乘的順序,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比較,優化計算方法,經歷豎式由繁到簡的過程,進一步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學習簡便的豎式的寫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簡潔美。
5、算式拓展:
如果百位上還有數,應該怎么計算呢?
注意:如果百位上還有數地話(三位數乘一位數),百位上的數和這個一位數乘得的積就要寫在與百位相對應的位置。
四、練習鞏固,拓展應用
1、完成課本第60頁做一做第2小題,加深理解,體會乘的順序。 3 23 123 × 2 × 2 × 2 ------------ --------- ---------- 6 46 246 2、完成課本第60頁做一做第1小題。 3、我當小法官
6
4、開心樂園:8道題做對一道就會出現一個畫面,全部答對就會呈現一幅完整的風景畫----天安門廣場。
5、挑戰自我
□ □ (2) 2 3 (3) 2 □ × 2 × □ × □
4 8 6 □ 8 □
【設計意圖】當堂鞏固是數學課的必要環節。本節課聯系的目標明確,也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消化”時間。練習的安排緊緊圍繞課題開展,練習題形式多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五、總結:
短暫而愉快的40分鐘轉眼就過去了,誰能說說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能說說怎樣用豎式計算多位數乘一位數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談收獲,可以從多角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完成了對本節課主要內容及數學思想方法的概要回顧與思考,既簡潔又明確。
板書設計:
筆算乘法(不進位)
12×3=36 (1)12+12+12=36 (2)10×3=30 (3)2×3=6
2×3=6 10
×3=30
30+6=36 30+6=36
1 2 1 2 × 3 × 3
--------- --------
6 „2×3 3 6
3 0 „10×3昌吉市小學數學屈小霞名師工作室2016年第二研修小組
暨二片區研討活動資料 《不進位筆算乘法》教學反思
昌吉市回民小學 張 帆
筆算乘法是義務教育人教版三上的內容,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是學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數乘一位數口算的基礎上,探討每一數位上的積都不滿十的任意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引出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通過計算使學生懂得任意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都是把這個數每一位上的數分別乘這個一位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這一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它體現了多位數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數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遷移、類推。而且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熟練程度還會影響到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準確率和速度。因此,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對本課教材進行了適當的處理,既抓住了重點,又讓枯燥的筆算教學生動而不呆板,上完這節課我覺得以下幾點還是比較成功的:
一、“數學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數學不斷發展,讓學生接觸生活中的數學,才能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積極的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如課伊始以10月13日上周五以我校開展大地畫展為背景,我所帶的二(2)班有三位同學也參加大地畫展了。瞧,他們畫得多投入呀!這樣的素材創設了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情景,并把3盒水彩筆放大、從情境圖中抽出來,有助于學生思考方法的多樣性。同時以“你能提出一個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 適當給予學生幫助理解圖意,并給出明確的問題,讓學生有思考方向。使學生輕松得出信息:3盒水彩筆,每盒12枝,了解信息并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枝水彩筆?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2×3=?從而引出新知的學習。學生很有親切感,這樣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又如低年級的學生對大量枯燥的口算、筆算不感興趣,容易產生厭倦的心理。練習鞏固中就設計了一些場景
8
(答對一題就會出現一個畫面,4道題全部答對就會呈現一幅完整的風景畫天安門廣場),有骨有肉地把練習的內容寓于其中,幫助學生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達到學習的真正目的。
二、讓學生自己探索計算的方法和算理。
由于有筆算加減法的鋪墊,還有一些學生可能已經接觸過這樣的豎式,所以我設置學習的過程由學生自主探索為主,整堂課都由學生自己來介紹筆算的方法,即算理。教師主要是把學生說得方法進行小結。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體現算法多樣化,并為筆算的計算方法、算理所服務。
如:計算12×3時,我先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有些學生運用口算的方法2×3=6 10×3=30 30+6=36,有些學生用的是,有的是用加法的方法12+12+12=36,還有是用筆算的方法。讓學生一一來介紹各種方法,最后引出筆算的方法,過程自然、流暢。同時在理解算理時讓學生比較三種方法你有什么發現,得出方法其實是一樣的,讓學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時感受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萬變不離其宗。
課堂上,我抓住教學重點,從引導到指出,再到明確,反反復復地讓學生回答,從扶著說到自己能說,再到歸納總結,步步深入。在明確算理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我只是以一個引路人的身份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小結,使算理簡潔有條理,在整堂課中,時時出現算理的鞏固,讓學生在短短一節課當中,牢牢地把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算理。
三、課堂銜接緊密,巧妙地將各個環節連接在一起,能夠一直將學生的思維牢牢地注意在課堂學習上,充滿激情,與學生的距離近了,課堂氣氛也和諧了。
但這堂課中也存在著不足:
1、計算的算法算理很重要,學習起來也和枯燥無味,如果在講清算理后增加一些闖關、比賽激發學生挑戰的形式,將會激發孩子們更高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效果會更佳。
2、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很高,如果我的評價語言能更豐富些會更好。
9
昌吉市小學數學名師屈小霞工作室 用課例解讀核心詞---------運算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