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筆算乘法,不進位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中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課時:《筆算乘法(不進位)》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中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課時:《筆算乘法(不進位)》
《筆算乘法(不進位)》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中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課時:《筆算乘法(不進位)》(教材第60頁例1)
二、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筆算乘法的開始,是在學生會做表內乘法,掌握了整十、整百的數乘一位數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探討每一位數上的積都不滿十的任意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的算理,并引出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本節課內容即是對前面知識的鞏固和熟練,也是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后繼知識:不連續進位、連續進位和一個因數中間與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鋪墊。掌握了它,多位數的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遷移、類推,而且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熟練程度還會影響到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準確率和速度。因此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在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目標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能力目標的培養和情感目標的落實。
三、學情分析:
關于筆算乘法,有一部分學生通過自己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這部分知識,但是大部分學生還不會列出乘法豎式,有的可能是利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可能是利用直觀的方法,如:通過擺小棒或者畫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筆算豎式是計算的通法,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列出乘法豎式。剛開始用豎式計算的時候,可能會遇到許多問題,如:對位問題;從哪位算起的問題;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把乘法算成加法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老師根據情況靈活解決。 四、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過程,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能正確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
2、培養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傾聽同學的意見,體驗合作的快樂、成功的愉悅。五、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用豎式計算多位數乘一位數。 2、教學難點: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六、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圖片。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1、創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姑婆山風景秀麗,它不僅是賀州景區,還是國家級旅游景區,請看:
(2)微課視頻動態播放姑婆山旅游景點,學生欣賞。 2、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1)把“一輛游覽車一次能坐12人,有4輛”這個信息定格。 (2)讓學生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3)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個數學問題解答。
(4)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算式:12×2=、12×3=、12×4=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孩子們喜歡的情境,升華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展開學習。同時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家鄉的美,從而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把情感教育與知識學習巧妙地融合。) (二)、談話引入課題,板書課題。
(1)談話:大家口算做得真棒!那筆算又怎么寫呢?跟口算有什么聯系呢? 今天就學習筆算乘法。 (2)板書課題:筆算乘法。
(三)合作探索交流,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學生自主建構12×3=的豎式模型。 2、交流學生的幾種典型做法。 【1】交流做法1。 (1)預設做法1。(右邊)
(2)請這位同學上臺在實物投影下 說說自己的想法。
12×3=36
1 2 1 2 + 1 2 3 6
3
【2】交流做法2。 (1)預設做法2(右邊)
(2)請這位同學上臺在實物投影下 說說想法。
【3】交流做法3。 做法3:
(1)預設做法3。(右邊)
(2)請這位同學上臺在實物投影下 說說想法。
(3)引出豎式寫法的簡便寫法。 優化豎式寫法。
【4】交流做法4。 (1)預設做法4。(右邊) 做法4: (2)請這位同學上臺在實物投影下 說說想法。
(3)引出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12×3=36
1 2
↖↑ × 3 6
3 0
3 6
↑
1 2 × 3 3 6
12×3=36
1 2 ↖↑ × 3 6
3 0
3 6
……2×3 ……10×3
1 2
× 3 3 6
12×3=36 1 2 × 3 3 6
↓
↓
4
【5】進一步通過數形結合理解算理。
(1)請做法4的學生當小老師,在白板上移動小棒,再次幫助全體同學理解12×3=36的算理及豎式寫法。
(2)臺下同學質疑,小老師或老師解疑,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3)播放微課視頻,歸納、總結算理,提升理解。師生看微課視頻。 (4)引導學生進一步歸納、總結算理,提升理解,并板書在白板上。 (5)齊讀算理。
(6)指名學生完整地說說12×3=36的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學生以前學習的加減法豎式是相同數位進行計算,在此學生雖然能借助口算說出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卻沒有真正理解為什么還要用3乘十位的1,最后還要把兩部分的乘積加起來。教師在學生不大理解算理的情況下,讓學生通過用小棒擺一擺,移一移,說一說,體現了幾何直觀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把前面學習的口算與筆算聯系起來理解,體現知識的延續性與關聯性,并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適當的探究,充分的自主,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創設靈動的課堂,體現新課標精神。接著教師用微課視頻動態總結算理算法,讓本節課的重難點得到進一步深化理解。) (四)遷移類推,拓展延伸。 1、改錯題。
(1)出示錯題:12×3= 16 12×3=35
(2)同桌交流。 (3)指名匯報。 2、用豎式計算: 【1】基礎練習:
(1)用豎式計算:12×2= 12×4=
12×3=16
1 2
× 3 1 6
12×3=35
1 2 × 3 3 5
5
(2)學生獨立寫出計算過程。
(3)指名兩位學生在白板寫出計算過程。 (4)匯報交流。 (【2】提升練習。
(1)投影出示:121×4= 2132×3= (2)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 (3)同桌交流計算過程。 (4)第一道算式對答案。 (5)指名投影匯報第二道算式。
(設計意圖:通過豐富有層次的練習,鞏固算法,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五)回歸課本,質疑問難。
(1)看教材第60頁內容,看看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交流交流。 (2)你學會了什么?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看書,培養自主學習習慣,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六)拓展練習:
1、投影出示。
2、讓學生動手填空,在組內交流。 3、第一題對答案。 4、第二題指名投影匯報。
(設計意圖:提升能力,也為下節課學習筆算進位乘法做好鋪墊。) (七)贈送名言警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1)課件出示名言。 (2)生齊讀一次。
(3)教師結合本節課所學解釋意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