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四年級上冊第10課《爬山虎的腳》上海市徐匯區(qū)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四年級上冊第10課《爬山虎的腳》上海市徐匯區(qū)
四年級上冊第10課《爬山虎的腳》
【教學目標】
1.認識“均、柄”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著、曲”,會寫“虎、操”等13個字,會寫“爬山虎、操場”等14個詞語,運用合適的方法理解“一順兒、均勻、注意、巴、萎、休想”等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第2自然段。
3. 能抓住關鍵信息說清楚爬山虎腳生長位置和樣子,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
4. 能抓住爬山虎的腳爬墻時的變化情況,說清楚它是如何爬的,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
5.能根據觀察對象的特點,確定觀察點,設計觀察記錄表。
【教學準備】
教學PPT、音頻資源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均、柄”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著、曲”,會寫“虎、操”等13個字,會寫“爬山虎、操場”等14個詞語,運用合適的方法理解“一順兒、均勻、注意、巴、萎、休想”等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能抓住關鍵信息說清楚爬山虎腳生長位置和樣子,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
4. 能抓住爬山虎的腳爬墻時的變化情況,說清楚它是如何爬的,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抓住文中的關鍵信息,說清楚爬山虎腳長在哪里,長什么樣的。
2.說清楚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
1.出示圖片,介紹爬山虎。
2.揭示課題,引發(fā)質疑。
板書:10.爬山虎的腳
二、整體感知,梳理文章內容
1.請學生聯系課題思考:課文除了寫爬山虎的腳,還寫了什么內容。
2.請學生交流反饋。
3.請學生聯系課題和課文所寫的內容提問(存疑)。
師:上個單元學得很認真,能夠從文章的寫法上提出自己的疑惑。大家可以先在第2自然段旁邊畫個小小的問號。
4.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課文的第3、4、5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腳。
三、研讀第3-5自然段,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
(一)學習第3自然段,從作者準確生動的描寫中了解爬山虎腳的相關情況,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
1.指導學生讀懂第1、2句話的意思,初步理解“注意”。
(1)引讀第3自然段。
(2)請學生說說什么引起了“我”的“注意”。
板書: 注意
怎么能爬?
(3)了解“我”的發(fā)現。
師:帶著這樣的問題,作者去觀察了,發(fā)現——齊讀: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
板書: 發(fā)現 腳
2.請學生默讀第3自然段,用直線畫出描寫爬山虎腳樣子的句子。
3.請學生朗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
(1) 指導讀準“莖”“柄”的后鼻音,圖示了解具體所指。
(2) 齊讀句子。
4.引導學生說清楚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1) 請學生說出作者觀察了爬山虎腳的哪些方面。
(2)請學生觀察3幅圖,并依據句子中的關鍵信息對圖中所畫的爬山虎腳的
生長位置、樣子等是否正確作出判斷。
(2) 請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3) 集體交流,引導學生提煉句中的關鍵信息,從準確生動的描寫中體會作
者觀察的細致。
①評價是否把爬山虎腳的生長位置畫正確了。
板書: 莖上 長葉柄的地方 反面 細致觀察
師:作者寫得多準確呀,讓我們一讀就能想象出爬山虎腳的位置,這準確的表達正是源于他細致的觀察呀!
② 評價是否把腳的樣子畫正確了。
板書: 細絲 (枝狀) (六七根)
③評價是否把腳的顏色畫正確了。
板書: 嫩紅
(4) 請學生練習介紹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和顏色。
Ø 同桌互說。
Ø 個別交流。
(二)學習第4、5自然段,從作者準確生動的描寫中了解爬山虎的腳爬墻的過程,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
1.引導思考作者進一步去觀察的目的。
師:作者注意到爬山虎就是靠這樣的腳才能爬的,心中的疑惑解開了,他怎么又去觀察了呢?
板書: 怎么爬?
2.請學生自讀第4自然段,找出描寫爬山虎爬墻的句子。
3.請學生交流,讀準多音字“著”,理解“觸”的意思。
4.引讀兩句寫爬山虎腳爬墻的句子。
5.指導學生說清楚爬山虎爬墻的過程。
(1)指導讀懂爬山虎的腳先“巴住墻”
板書: 變成小圓片 巴住
(2)指導讀懂爬山虎的腳“拉嫩莖”
板書: 變彎曲 拉(使嫩莖緊貼)
(3)說清楚爬山虎腳爬墻過程中顏色的變化。
板書: 變灰
6.借助板書,說清爬山虎爬墻的過程。
7.引導學生說清楚爬山虎的腳是如何一腳一腳爬墻的。
8.請學生聯系第3自然段提出問題,體會作者運用比喻準確生動寫出爬山虎腳的力量。
預設:前文作者將爬山虎的腳比作蝸牛的觸角,為什么這里又將它比作蛟龍的爪子呢?
l 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
9.引讀第5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腳沒觸著墻時的情況,理解“萎”的意思。
板貼:沒觸著墻 萎了
10.引導了解作者的觀察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
師:這樣的變化過程是作者一下子發(fā)現的嗎?你怎么知道的?
Ø 預設1:結合文本內容
媒體翻紅:逐漸 沒幾天 后來
Ø 預設2:聯系生活經驗
小結:植物的變化不是一下子能夠發(fā)現的,需要堅持觀察一段時間,才能有所發(fā)現。連續(xù)細致的觀察,讓作者對爬山虎這種植物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板書: 連續(xù)觀察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1. 總結全文。
2.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各兩遍。
(2)完成《語文練習部分》第一題:圈出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3)向家人介紹爬山虎的腳。
【板書設計】
10.爬山虎的腳
注意 發(fā)現
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
怎么能爬? 腳 細絲(枝狀)(六七根)
嫩紅
細致觀察
連續(xù)觀察 變成小圓片 巴住
怎么爬? 觸著墻 變彎曲 拉(使嫩莖緊貼)
變灰
沒觸著墻 萎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第2自然段。
2.能根據觀察對象的特點,確定觀察要素,設計觀察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內容,引入新課
1.串讀板書,回顧課文內容。
2.讓學生以爬山虎的口吻介紹自己腳的本領。
二、學習第2自然段,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細致連續(xù)的觀察
1.聯系課題,引導質疑,關注葉子與腳之間的聯系。
預設:課題是《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課文還要寫它的葉子呢?
2.輕聲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爬山虎的葉子。
3.集體交流,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
(1)引導發(fā)現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
①交流:嫩紅——嫩綠——綠得那么新鮮。
②指導朗讀,讀出愜意的感受。
(2)指導了解無風時爬山虎葉子的樣子。
①出示爬山虎的圖片,理解“一順兒”的意思。
②聯系上下文“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理解“均勻”的意思。
(3)指導品味起風時爬山虎葉子的樣子。
①出示:微風拂過爬山虎葉子微微漾起波紋的視頻。
②說一說“拂”和“漾”的意思。
③指導朗讀,讀出微風的輕柔和葉子微弱的震顫。
4.引導想象,背誦第2自然段。
5.引導關注葉子與腳之間的聯系。
三、指導根據生活中要觀察的事物,設計觀察記錄表
1.根據課文內容與板書,思考觀察要素,設計觀察記錄表。
2.交流討論,確定觀察要素。
Ø 觀察時間(發(fā)生變化的時間節(jié)點);
Ø 觀察所得(文字、圖畫均可);
Ø 觀察時產生的想法(好奇、疑惑);
3.根據討論結果和板書,自主設計和完成觀察記錄表。
4.閱讀資料袋,設計觀察記錄表。
(1)對比兩張記錄表,說說:兩張表的共同點是什么。
(2)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是不是每天都要記錄?可以怎么記錄?
Ø 觀察時間(發(fā)生變化的時間節(jié)點)
Ø 觀察所得(文字、圖畫均可)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1.總結全文。
2.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2自然段。
(2)摘抄一句你最喜歡的寫得準確、生動的句子。
(3)選擇一種事物進行仔細地觀察,并設計觀察記錄表記錄觀察所得。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