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四年級上冊第17課《爬天都峰》吉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四年級上冊第17課《爬天都峰》吉林
四年級上冊第17課《爬天都峰》
[教學目標]
1.認識“級、鏈”等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相”,會寫“級、鏈、顫”等9個字,會寫“假日、抬頭”等14個詞語。
2.知道要按一定順序寫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把事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
3.品詞析句,對文章的描寫進行品析和未來在行文中的感受性應用。
[教學重點]
知道要按一定順序寫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把事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
[教學準備]
ppt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引入課題。
師導語:同學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八個字一直都是老師生命中最重要的幾個字!是啊,人生的經歷宛若行走在漫長的路上的每一個腳印的積累,正是這串串的足跡,匯成了我們燦爛絢美的生命!今天的語文課,我們是讀書中的細細品味,也是經歷里的深刻領悟,更是和文中的作者一起用登攀的經歷吸取成長的給養!大家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在課前,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些今天文章的主景的黃山最險的天都峰的資料,請位同學來為大家讀一下。
師:通過這份資料,再看一看課件上的圖片,你能不能說一下黃山天都峰有什么特點或給你怎樣的感受?
生:美、高、陡等各種回答方式。
師:同學們概括的真好!真是未到其地,卻領其情!那么,我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爬天都峰》這一課,一起感受一下作為黃山最高峰的天都峰又帶給小作者怎樣的感受,她又有怎樣的經歷。來大家一起讀一下課題:爬天都峰
板書1:爬天都峰(居于左側黑板的正上方)
二、合作學習,初讀課文,隨文識字,了解課文內容,弄清寫作順序。
1.自由朗讀課文,隨文認讀生字,梳理文章內容。(教師小組指導)
師:下面就請各小組同學打開語文書,默讀課文。將文章讀通順、流暢,標清段落序號,通過合作學習并借助文中的關鍵詞句,梳理主要內容,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師:讀文結束。下面哪個小組的同學可以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這篇文章寫了假日里,一個小女孩和爸爸到黃山爬天都峰,遇到了一位老爺爺,互相激勵,并努力攀爬,爬上天都峰的事。
師:經過各組的意見綜合,老師發現在我們概括的過程中體現了記敘文的六要素,那便是: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真的很不錯!
(在此過程中,各組的回答可能是片段的,也可能是準確的,學生回答,教師合并同一個方面的內容,保留最重要的詞句,刪除無關緊要的詞句,達成共識。)
2.綜合學生回答,總結保留關鍵句,弄清寫作順序。
師:文章又是按經歷怎樣的順序寫的呢?
生:爬山前、爬山中、爬到頂峰的順序。
師:從哪些關鍵語句可以看出來作者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到峰頂的順序寫的哪?
師:同學們,通過各小組同學的討論及匯報,通過提取關鍵詞句,我們知道了《爬天都峰》寫的是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頂后的順序來寫的。
板書2:粘貼--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頂峰(居于左側黑板的題目左側一豎列)
3.啟發學生記敘文的寫作順序。
師:那么孩子們,我們學習過《麻雀》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本課要《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頂后的順序來寫的,把“我”一步步爬上峰頂的過程寫得很清楚。其實,不同的事,可能有不同的寫作順序,但是,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寫,這樣才有助于把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希望在未來的創作中,我們通過有順序地表達,能夠把經歷事件寫得更精彩!
二、聚焦重點段落,學習把事情的過程寫清楚的方法。
1.學習第二自然段,分析天都峰“高”“陡”的特點和女孩的心理活動。
師:在理清文章順序后,我們便按這個順序來感受課文。在爬山前天都峰給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又是怎么想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小組討論后進行匯報。
師:各組同學都完成了!真有效率!那么,天都峰有什么特點?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哪位同學回答?
生:高而陡的特點!
師:是啊!天峰真高啊!你能讀出其高的特點嗎?來試一試好嗎?
生:天都峰真高啊!峰頂在云彩上面哩!(通過抑揚頓挫語氣變化來表達高的特點)
師:讀得真好!老師都覺得仿佛云彩就在峰頂繚繞。你能用一個成語來總結天都峰高的特點嗎?
生:高聳入云!
師:這么高,說明了爬天都峰會很——
生:累和難。
師:所以,小作者看到了這高聳入云的天都峰,有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爬得上去嗎?
師:這句話代表小女孩怎樣的心境?
生:我認為代表了小女孩猶豫的心理。
生:我認為代表了小女孩不夠自信的心理。
生:我認為她是擔心自己爬不上去。
師:大家說得真好!你能讀出這種猶豫、不自信和擔心嗎?
師:讀得好!
師:如果說高讓人心生猶豫,那么陡又會讓人產生何種心理呢?誰能說一說?
生:真叫人發顫!
師:那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生:是害怕的心理。
生:還可以說是恐懼的心理。
師:害怕、恐懼得——
生:發顫。
隨文識字:師:指導學生書寫顫,注意提與點兩筆,并引導學生組詞。(右側板書)
師:是怎樣的陡讓人心理發顫呢?哪個詞能生動地表現出天都峰的陡?
生:筆陡!
師: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生:筆直而陡峭!
師:還有哪個詞能夠突出山的筆陡?
生:掛!
師:掛是事物怎樣的狀態?能舉舉生活中的例子嗎?
生:就像是班級窗簾掛在掛勾上,大家看這個樣子。(可以指著窗簾說)
生:就像衣服用衣掛掛在衣架上的樣子。
師:同學們太有生活了,觀察得真是仔細。大家想一想,這些狀態有什么特點?
生:筆直、豎直的!就像和地面垂直一樣!
師:那我們再回到原文,是什么掛在了上山的路上?
生:是石級上的鐵鏈,就像是我們窗簾一樣掛在山上!
師:是啊!直直的,就這像是這樣垂著,所以文中用了筆陡這個詞,這表現出爬天都峰除了累、難,還會非常的——
生:險。
師:是啊!那么高、那么難、那么陡、那么險,所以小女孩產生了猶豫與害怕,這說明小女孩此時敢不敢爬天都峰?
生:不敢。
板書3:爬山前(怎么想)(在右側寫上“不敢爬”三個字)
師:你能讀出天都峰的陡與女孩的害怕嗎?
師:讀得好!這不由得讓老師想起了李白筆下的“日照香廬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的詩句,一個“掛字”寫滿了筆直、陡峭,寫得多生動,讓我們也真實地感受到了想爬上天都峰真不是件容易事!
師:那就全班齊讀本段,讓我們除了感受天都峰的高與陡,再感受一下小作者爬山前的心理吧!用語氣表達,請端起書!(全班齊讀)
2.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通過對話感受爬山前的對話。
(1)分角色朗讀“我”在山腳與老爺爺的對話,注意讀出既驚訝又贊許的語氣,其他同學認真聽,聽朗讀后說說感受到什么。
師:讀得真好——讀出了大家對文章的理解!面對如此高陡的天都峰,小女孩產生了畏難心理,可就在此時,她卻遇到了一位陌生的老爺爺,那么,兩個陌生人的相逢又會帶給小女孩怎樣的感受?請大家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完成三致五自然段的學習。(一個旁白,兩個人朗讀)
師:讀得很好!小女孩遇到了一位怎樣的老爺爺?
生: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
師:這說明這老爺爺年紀——
生:很大。
師:年紀比小作者的爺爺年紀還大哩!
師:兩個人都來爬天都峰,于是便有了這樣的對話,那么你從文中這兩個“也”字,感受到了他們怎樣的心理活動?小組討論一下。
生:我感受到小女孩沒想到老爺爺來爬天都峰。
生:我感受到老爺爺也沒想到小女孩來爬天都峰。
師:這好像是一種懷疑!對嗎?
生:是。
師:會不會還有其它的意思呢?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小女孩遇到了年紀這么大的老爺爺也來爬天都峰,她還會害怕嗎?為什么?
生:她感到心里就不怎么害怕了。老爺爺那么大年紀,還來爬,自己那么活躍,怎么沒有膽量爬呢?
師:說的真好!看來,小女孩在爬山前已經有了心理上的變化,她有點不害怕了。那么,我們也不妨來想一想,在天都峰山腳下,沒遇到小女孩之前,他會怎么想。
生:老爺爺站在天都峰腳下,心里會想,我這么大的年紀,能爬上天都峰嗎?
師:遇到了小女孩之后呢?
生:老爺爺他看到小女孩以后,心里會想,小女孩年紀這么小,爬得上去嗎再看看我年紀這么大,肯定能爬上去。這時,他不害怕了,心里充滿了信心。他想,他一定會爬上去的。
師:說得真好。老爺爺沒想到這么小的孩子能來爬天都峰,小女孩沒想到年齡這么大的老爺爺來爬天都峰。雖然表面上是有些懷疑,但實際上是對對方的贊嘆和敬佩!這正是彼此的激勵與鼓舞!那就讓我們全班齊讀一遍這個段落吧!
板書4:(怎么說)→相互鼓勵
師:你們讀得真好!當老爺爺也點點頭,說:“對,咱們一起爬吧!”這句話時,就證明兩個人不再猶豫,下定了決心爬天都峰。這說明一老一少已經從對方身上汲取了——
生:力量。
師:什么力量?
生:相互鼓勵的力量。
3.學習第六自然段,感受爬的過程及想象爬的過程中的互相激勵。
師:思考得真好!兩個人終于一起向天都峰頂爬去。請大家出聲自由讀文章第六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我”奮力攀登的姿態。
師:哪位同學為大家讀一遍。
師:讀得真好。老師注意到,這位同學重讀了“奮力”一詞,這是什么意思,你說。
生:奮力就是努力,使勁兒。
師:對,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想一想,怎樣讀才能表現出體出了全身的力氣呢自己試一試。(生試讀——此處不算朗讀資料)
師:小女孩怎樣奮力向峰頂爬去的呢?
師:“攀著鐵鏈上”。“攀著”是什么意思?
生:“攀著”就是緊緊抓住東西使勁爬上去。
隨文識字:師:指導學生書寫攀,注意筆畫與意思,并引導學生組詞。(右側板書)
師:那“攀著鐵鏈上”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力抓住鐵鏈往上爬。
師:她為什么要緊緊抓住鐵鏈往上爬?
生:因為天都峰很陡,如果不緊緊抓住鐵鏈上,就會掉下來。
師:多險啊!再讀“攀著鐵鏈上”。(生再讀--不算朗讀次數)
師:真有力氣!那“手腳并用向上爬”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手腳并用向上爬”的意思是手和腳一起用力向上爬。
師:說得對!小女孩為什么要手和腳一起用力向上爬?
生:因為她不手和腳一起用,她就會摔下來。這樣比較安全。
師:有感受。你還怎么想聯系天都峰又高又陡來想想。
生:因為天都峰那兒鐵鏈是直下來的,不“手腳并用向上爬”,只用腳爬,是爬不成的。
師:噢,有道理。那我們來讀“手腳并用向上爬”。
(生齊讀相關句子,帶著用力和險的語氣)
師:讀得好。小女孩就是這樣奮力向峰頂爬去的。
板書5:(怎么做)→奮力攀登
師:那么,老爺爺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請你說。
生:老爺爺也可能向小女孩一樣,攀著鐵鏈,手腳并用,可能不會像小猴子,但也是很用力所。
隨文識字:師:指導學生書寫猴,注意筆畫與分析這個字在文章中的含義,并引導學生組詞。(右側板書)
師:如果到半山腰,他想自己爬不上去了,會怎樣?
生:我想老爺爺爬不上去的時候,小女孩會說:老爺爺,你——你要有勇氣爬上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就可以看到黃山的云海了。
師:如果小女孩失去信心的時候呢?
生:小女孩沒有信心的時候,老爺爺又會給小女孩鼓勵,又會說:小女孩,無限風光在險峰,你只要爬上了天都峰,你就一定能看到美麗的風景。
師:說得太好了!
4.剖析爬上頂峰——解析第7自然段。
師:小女孩就這樣奮力向峰頂爬去。下面,老師接著念,同學們看到第7自然段,請注意聽:“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頂。”你發現老師念的和書上有什么不同?
生:老師少念了個“終于”。
師:那句子中有了“終于”這個詞,讓你感覺到什么呢,請自由讀試著體會一下。
師:你體會到什么
生:我體會到了他們爬得很累,很不容易。
師:理解得好!還有嗎?
生:我體會到他們爬呀爬,最后終于爬上了峰頂,他們感到無比的喜悅!
師:這個詞用得好!大家一起讀一遍吧!
5.學習第八至十自然段,升華主題。
師:老師看到有的孩子讀的時候笑瞇瞇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頂一樣。那么爬上頂峰后,一老一少和爸爸又有怎樣的對話呢?請學們組內分角色朗讀八、九、十自然段。
師:哪個小組來讀一下?
師:讀得不錯!在爬到峰頂后,我和老爺爺合照了一張相,位置是在鯽魚背,這是天都峰頂的著名景點,這里的鯽字也是剛才在識字過程中的一個疑問。
隨文識字:師:指導學生書寫鯽,“魚”未筆橫改提,“即”要寫得窄瘦。。(右側板書)
師:通過爬上頂峰的對話,我們不難發現,小女孩和老爺爺首先都在向對方——
生:致謝!
師:謝什么?
生:感謝對方的鼓勵!
師:那么這個居然一詞表達了什么?
生:“居然”一詞表明老爺爺對自己能爬上天都峰感到意外。
師:那么,從爸爸的話里我們發現是他們從彼此身上汲取了什么力量才共同爬上了天都峰!
生:勇氣!
板書6:爬上峰頂(怎么說)—互相致謝 汲取力量
三、總結全文,升華主題及寫法。
1.引導學生觀察板書,思考:開始“我”不敢爬,最后“我”爬上去了,課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的?
2.師小結:要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我們要按照順序來寫,就像本文按照爬山前、爬山中和爬上峰頂后的順序來寫的, 同時作者把“我”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的都寫了下來,把整個過程寫得很細致,希望同學們能夠學習致用,將這樣的寫法應用到我們的習作中去。
3.師小結2: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希望大家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于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彼此汲取生命成長的力量。也請你完成一份自由思考作業,在你的經歷中是否從他人身上汲取到有助于你成長的力量。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與教師和同學們分享!
四、板書設計
爬天都峰(配以山的簡筆畫)
爬山前 (怎么想)→不敢爬山
(怎么說)→互相鼓勵 汲取力量 四個田字格
爬山中 (怎么做)→奮力攀登
爬上峰頂 (怎么說)→相互致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