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四年級上冊第25課《王戎不取道旁李 上》安徽六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四年級上冊第25課《王戎不取道旁李 上》安徽六安
四年級上冊第25課《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了解故事情節,簡要復述故事”。本課是一篇文言文,講的是七歲的王戎曾經和小朋友們出去游玩,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先寫“諸兒競走取之”,再寫“唯戎不動”,反襯出王戎善于獨立思考,冷靜理智推斷的優秀品質。
教學本課,基于所授班級學生僅有兩篇文言文學習經歷的實際學情,教師運用多種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古文,在熟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查字典、看插圖、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等方法來學習文言文,使學生讀懂故事大意并能將故事的情節復述完整,學習王戎善于思考,冷靜推斷的人物品質,再以“一篇帶多篇”,激發學生閱讀更多經典文言文的興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書寫“戎”等5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注釋了解故事內容,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4.能說明白“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理由。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把握文言文大意。
2.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板帖,作業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切入要素,識戎揭題初感知。
1.引讀揭題:
出示導語頁,教師引讀:時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教師簡介“竹林七賢”,引出主要人物王戎及故事出處《世說新語》。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世說新語》中一篇關于少年王戎的故事。
2.板書課題:
出示“戎”字文字演變圖;釋義;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3.讀題感知:
(1)指名讀課題:讀準字音。
師:課題是什么意思?“取”什么意思?“道旁”指哪里?
師:題目中交代了人物——王戎,事件——不取道旁李;這種“人物+事件”的題目不僅可以讓我們快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還可以幫助我們讀好句子的停頓,帶著理解誰再讀課題?
(2) 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文言文離學生們的生活較遠。為消除畏難心理,我以單元導語入手,介紹“竹林七賢”的成就引出主要人物王戎以及《世說新語》,步步引入,逐步激發學生了解、學習的欲望;理解課題的意思,讀好這句長課題,也初步整體把握了課文主要內容。
二、通讀古文,音準意通明節奏。
1.質疑引文,自主朗讀。
師:路旁的李子隨手可摘,王戎為何不取呢?讓我們從課文中找答案吧!
先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第二、三句比較長,可都多讀幾遍。
2.檢查朗讀預習情況。
(1)讀準字音:戎,嘗,諸,競(后鼻音),唯。
(2)“多子折枝”:
師:這個多音字在字典里有三種讀音,這里該選哪一種呢?指名答。
查查字典,看看插圖是幫助我們理解字義確定讀音的好辦法。
(3) 再次指名讀課文。
3.師生交流課文大意。
(1)第一句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
嘗:曾經; 古今意思的區別。
諸:眾多; 組詞:諸位、諸侯、諸子百家。
師:看看注釋,查查字典,組組詞都是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
(2)第二句: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過渡:童年時光歡樂無限。正當小朋友們玩得歡天喜地的時候,他們看到了什么?
①誰看到?你怎么知道的?看到什么?(聯系上下文)
②恰當停頓,讀出對這句話的理解。
過渡:累累果實誘人啊?小朋友們想不想吃?于是——
③(生讀)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理解:競:“競走”的古今意思的區別;引導觀察“競”并范寫、書空。
走:古今意思的區別。
想象:“競走取之”:諸小兒爭著去摘李子可能會有那些好辦法?
過渡:諸兒之中包括王戎嗎——唯戎不動。
理解:唯:范寫、書空。 你想問王戎什么?
(3)第三句: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4)第四句:取之,信然。
(5)引導歸納:一字多義(之);古今異義(走,嘗)。
(6)指名說說課文大意。
4.再讀古文:帶著理解讀好停頓, 讀出節奏和韻味(注意氣息的連貫)。
設計意圖: 1、對于只有一年文言文學習經歷,只學習過《司馬光》和《守株待兔》兩篇文言文的本班學生來說,實現“能正確斷句,讀出節奏”的教學目標是本課教學的一大難點。在這一環節教師不直接出示停頓標識,而是引導學生理解古文意思。有了理解基礎的文言文朗讀,學生就會感覺像朗讀現代文自然輕松了。而正確流利的朗讀更可以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2、此環節設計立足四年級孩子的學習思維能力基礎,以讀懂文意為主要任務,引導學生在理解中想象,既感受文言文“言簡意豐”的特點,又在想象中豐富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于其中滲透學習方法,穿插寫字指導, 扎扎實實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文言文的閱讀素養,為以后的文言文學習導航引路。
三、深入思考,學習人物講故事。
1.學而有思:為什么說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指名答)
理解:“道”;思維導圖小結王戎的思考過程。
2. 你覺得王戎是個怎樣的孩子?(善于思考,冷靜推斷)
師:后來人們也將《王戎不取道旁李》這個故事概括為成語—“道邊苦李”。
設計意圖:學生大都能說出“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教師再引導學生關注“道”寬闊熱鬧的特點,挖掘文字背后潛藏的思維過程,并以思維導圖形式呈現于學生眼前。從“諸兒競走取之”與“唯戎不動”行為對比中感受“戎”細致全面的觀察,冷靜獨立思考、分析、推理、判斷的人物形象特點。以此突破教學難點,深化對課文內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歸納王戎的思維過程中教師也在傾聽學生思維拔節的聲音。
3.出示圖片,指名挑戰背誦全文;配樂閉目齊背。
4.大膽想象,結合注釋講故事。
(1)理清故事順序,學生嘗試講故事。
(2)指名講述并點評。
點評目標:故事完整,條理有序,發揮想象。
設計意圖:在讀通讀懂課文之后的背誦更輕松,在理解記憶之后的講述才有發揮想象的基礎和空間。這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從學生們講故事的表現來看,將想象載入對文言文的理解的上一環節的設計在此也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四、延伸閱讀,搜選故事讀《世說》
介紹《王戎觀虎》及更多智慧少年故事,推薦閱讀《世說新語》。
設計意圖:統編教材安排文言文學習的意圖不僅僅在課堂,教師以“一篇帶多篇”的拓展閱讀將課堂延伸至課外,將文言的魅力綻放在學生眼前,將傳統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心間,將文化的自信根植于學生思想!
五、夯基立本,正確規范寫字句。
1.拿出作業單,正確書寫:
描字:競,唯;
抄句: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
2.展示評價。
六、作業設計
1.給家人講講這個小故事。
2.搜集《世說新語》中更多小故事讀一讀。
板書設計: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競走取之 唯戎不動
善于思考 冷靜推斷
教學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說新語》,本文主要講的是王戎年僅七歲,就能夠觀察環境來分析思考判斷,可見王戎是一個善于思考及冷靜推斷不盲從的孩子。 因為本節課所授班級學生學習文言文時間不長,學習本課前,只學習過《司馬光》和《守株待兔》兩篇文言文,為此,我特別注重降低學習難度,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理解文言大意,引導激發學生想象串講故事,培養學生文言語感,積累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學習古人善于思考、冷靜推斷的品質并拓展閱讀。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一、降低難度,落實要素。單元導語引入對“竹林七賢”及王戎的簡介,看插圖找注釋、聯系上下文及釋詞意連句意等學習方法的引導歸納,階梯提升式的朗讀訓練,說文意,講故事,學品質的教學設計,課堂中不斷的鼓勵和贊揚等等都立足于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立足于本班學生才開始接觸文言文不久的實際學情,呵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熱情,落實單元語文要素,在培養學生文言素養,感受文言魅力的同時也讓他們喜愛上這些經典的文化符號。
二、加強誦讀,積累學法。自由讀,指名讀,范讀,配樂讀等多種誦讀形式,從讀準字音到讀節奏讀韻味的誦讀要求,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逐步積累、感悟,理解文章的內容。在誦讀中學生感受到文言文不一樣的美,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讀串全文”的教學主線中時時處處滲透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歸納總結,授之以漁,為學生更多的文言學習奠定基礎。
三、激發思維,培養品質。理解課文大意后教師引導學生學有所思:王戎看到樹在道邊而多子,為何如此肯定地判斷“此必苦李”?王戎是個怎樣的人?教師啟發引導,歸納總結王戎的思考過程也是學生思維能力的一次培養和訓練,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的習慣品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潤物細無聲,學文亦學人,這也發揮了本節課重要的德育功能。
四、提升素養,增強自信。本節課立足學情,較好地完成了單元教學目標。學生的思維品質核心素養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教師在引領孩子遨游古文課堂的同時讓學生們領略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了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這也正是語文課堂增強文化自信培養民族自豪感義不容辭的責任!我想通過今后不斷地學習,孩子們會更加熱愛我們祖國燦爛的歷史文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