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六年級上冊第22課文言文二則之一《伯牙鼓琴》
【教材教學內容分析】
“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中華文化中關于“知音”最為震撼、最為感動的絕響。它講述了春秋時期,伯牙與鍾子期以琴相識,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本文在教材編排中,處于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2課文言文二則中的第一篇。單元導語是“一首歌,一幅畫,一件小工藝品……一段美好的藝術之旅。”單元閱讀策略是“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因此,教學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誘地引領學生通過反復聆聽《高山流水》古琴曲,想象畫面,理解鍾子期所言,感受音樂之美,感受語言之美。創設情景,增加文言文的古典閱讀體驗,感受這篇文言文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情感內核;依托語言,層層深入,抽絲剝繭地感知情與志相通的“知音”的真正內涵,體會“知音”難得的情感,與伯牙產生共鳴,達成,熟讀成誦的目的。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使學生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愿意成為別人的知音而努力理解他人,愿意提升自己綜合修養,尋覓自己的知音,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學情分析】
作為六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學生已經從三年級(上)冊的《司馬光》開始,逐步學習并掌握了很多學習文言文的技巧。學生有一定的文學積累,自主預習后是完全能夠明白文意和故事梗概的。所以本課的重點應該是運用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絕不是從零開始教學。引導著學生自己“讀”懂,而不是老師“講”懂。不同層次的讀,想象著畫面讀,欣賞著音樂讀,熟讀成誦是核心。放手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突出重難點,深化情感體驗,理解知音難覓是學生需要重點學習的。
【教學目標】
1. 能夠正確流利,停頓恰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伯牙鼓琴》。
2. 能夠運用之前所學借助注釋、插圖、資料袋、生活實際、組詞法、聯系上下文等理解文意,掌握文言文一般的特點和學習方法。
3. 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話,感受音樂美之余,感悟伯牙與鍾子期之間互相理解并欣賞對方的真摯友誼。
4. 學習并積累關于交友的經典詩文,體會古今圣賢對友情的無上追求與珍視。
【教學重點】
1.熟練運用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理解文章大意,重點字詞含義以及“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的感受。
【教學難點】
感悟伯牙和鍾子期之間令人動容的志同道合與深情厚誼。
【教學準備】
1. 《高山流水》古琴曲整曲、高山部分、流水部分、斷琴音樂
2. Ppt
3. 白粉筆 紅粉筆 黃粉筆
4. “在想象中誦讀”、“在誦讀中想象”兩個粘貼字條(副板書使用)
5. 翻頁筆
6. 布置學生預習:伯牙 鍾子期 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游戲:文人墨客之你“描”我猜)(3分鐘)
師:今日與同學們歡聚語文課堂,可謂文人雅會。課前,就讓老師帶領大家一起來玩一個有
趣的游戲,游戲文學,以助今日之興。請同學們齊讀游戲的名字——
生:文人墨客之你“描”我猜。(ppt出)
師:誰來猜猜游戲規則?
生:(預設)一個人描述,另一個人猜。
師:正是!一個文人墨客之間的猜詞游戲!注意游戲規則:所猜之詞是一個1123
或者1233格式的詞語。負責描述的同學絕對不能說出詞語中的任何一個字
哦。老師建議可以給你的小伙伴用語言詳細描述你所看到的畫面,一定會事
半功倍!
學生游戲 師相機點撥詞語前后對調意思不變 匹配出ppt
師:謝謝聰明的孩子們。語言描述詳盡細膩,文學積累扎實豐富!文學大家朱自
清曾以散文語言描繪《荷塘月色》之美。相信,你們也可以用與剛才結構相
同的詞語描述所見之美。(ppt出)
生:皎皎明月、楊柳依依、荷葉田田、清風徐徐(師引導)
師點評(如玉如盤、悠悠我心、荷香搖曳、撫我心門)
師:見字如面。這簡簡單單的4字詞語中,竟看得見其色,聽得到其聲,聞得著
其香,觸得到其柔,感得著其溫!妙哉!何不與我一同,閉目暢讀!閉起眼
睛,想象著文字所描述的畫面,把情感融入其中,再次齊讀。
師領讀:皚皚白雪、裊裊炊煙、波光粼粼、細雨霏霏、皎皎明月、楊柳依依、荷葉田田、清風徐徐
生跟讀
二、激情導入(2分鐘)
師:謝謝孩子們,動情的朗讀,美麗的旅程。文學想象從來不是空穴來風,
(ppt出)文學中,如何以字之少之又少,寫出大千世界,美之多之又多;
百態人間,情之深之又深,全仰仗文人與讀者之間,絕妙想象的隔空對話。
將這一文學創造的智慧,錘煉得爐火垂青的,縱觀全球,唯有我大中華是也。
這也正是中華古文之絕妙之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21課文言文二
則的第一篇,去借助短短83個字開啟今日的曠世藝術之旅!
(上課 起立 問好)
齊讀課題——
生:《伯牙鼓琴》(板書 伯牙鼓琴 ppt出)
三、新授(35分鐘)
師:從題目中得知,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生:伯牙
師:課前預習了嗎?查閱資料了嗎?伯牙,何許人也?
生:……
(師補充:伯牙(前387年—前299年),伯氏,名牙,后訛傳為俞氏,名瑞,字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 《荀子·勸學篇》亦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斜”,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
師:“鼓”作何解釋?(ppt出)
生:彈
師:彈什么?
生:彈琴
師:彈什么琴?(ppt出)
生:……
師:伯牙所鼓之琴,乃中國傳統彈撥弦鳴樂器——古琴,又稱瑤琴、玉琴。有三
千年以上的歷史,屬于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余音悠遠。
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先做五弦,后文王增一弦,武王增一弦,共七弦。故也
做“七弦琴”之稱。著名的琴師有,伯牙、孔子、師曠、列子等等,典雅的氣
韻使得古琴成為專屬于貴族士大夫上層名流的修身養性之選。可見,伯牙在
當時的社會地位是怎樣的?
生:極高的。
師:不僅有資格彈奏,而且天賦異稟,享譽遐邇。身份尊貴不比常人。想象一下,
都有誰可能聽過伯牙鼓琴?
生:皇帝、公主、外來使者、專家……
師:他們都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
師:是啊,溢美之詞,拜師之舉,應接不暇!誒,然而今日不同!今日聽琴之人,
竟有與所有人都不同之處。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
錯字。(ppt出)
生齊讀
師:讀得精準無誤。
三個多音字“少”、“湯湯”、“為”的師生互動解析,通過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
意思不同和事物大小來選擇多音字讀音。重點句子,詞語再讀。
師:請再次齊讀,結合你對語句意思的初步理解,讀好停頓,斷句。(ppt出)
生齊讀,師相機出斷句。
師:從斷句,足見各位已初步理解文意。男生齊讀,注意聲斷氣連,讀出古文韻
律。
男生讀
師:長短有致,古韻古香。女生齊讀,注意抑揚頓挫,讀出情感變化。
女生讀
師:聲情并茂,動人心弦。請大家與同桌快速交流,全文的大意,故事的梗概。2分鐘時間。
生同桌交流,提問分享。
師:會學古文的孩子,懂得用通俗的現代語言通順全文。那如果更簡潔一些呢,
像古文語言一樣簡單凝練呢?(ppt出)
伯牙( )琴 鍾子期( )琴 鍾子期( )琴 伯牙( )琴
鼓 聽 ?破
(用原文中的字提煉,生出“賞”“贊”,師點撥都不夠精準,我們先留個懸念,
看看學習結束后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師:《呂氏春秋》記載,那年,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乘船行至泰山之陰,
漢江之畔,怎料突遇暴雨,避雨于巖下。風蕭蕭兮浪涌,伯牙琴興大發,齊
讀——
生: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ppt出)
師:這天籟琴聲,這一次,被誰聽見了?
生:鍾子期。(ppt出)
師:鍾子期,何許人也?
生:……
鐘子期(前413年—前354年),鐘氏,名徽,字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集賢村)人。相傳鐘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
師:一個是聲名顯赫的琴仙,一個是蓑衣敝履的樵夫,二人天壤之別卻因什么而
結緣?
生:琴
師:奇遇鍾子期路過,聽琴。應讀出奇遇之感,齊讀——
生: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
師:伯牙起先彈的內容與什么有關?
生:泰山。(也做大山,高山)(板書 高山 ppt出)
師:“志”如何解釋?
生:心志,情志。
師:請你完整地用自己的話表達一次。
生:……
師:注釋,無言師也。學習文言文記得時時請教他。鍾子期聽罷,不禁贊嘆——
生: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師:這里有1個生字,哉,首先看“哉”。 (ppt出) 齊讀2個紅色部分的釋義。
文中應當取哪個意思呢?
生:第一個
師:相當于今天的“啊”,“呀”,“哇”,這類的感嘆助詞。你們能嘗試著組詞嗎?
生:妙哉!悠哉!壯哉!美哉!快哉!哀哉!(ppt出)
師:“善哉”就是
生:好啊!
師:“善哉乎鼓琴”就是
生:這琴彈得真好啊!
師:怎么個好法?(用現在的語言說,用文言文原文說)
生:像大山一樣高峻;巍巍乎若太山。
師:這是怎樣的畫面啊?誰來描述一下?(ppt出)
生描述畫面,師點撥朗讀。
師:古文意韻深遠,就是要像這幾位同學一樣,在誦讀中想象啊~
(板書“在誦讀中想象”)
聽,伯牙琴音遒勁,好像嶙峋山石,高聳入云。男生讀(ppt出)
男生齊讀
師:“乎”字是語氣詞,在朗讀語氣詞時適當延長后再停頓,一詠三嘆,頗有韻律
美。女生試一試。
女生齊讀
師:聽,伯牙琴音高亢,好像巍峨山巒,壁立千仞。齊讀(ppt出遮蓋)
生齊讀
師:眼前有畫面,心中有情感。
伯牙接下來彈的內容又與什么有關呢?
生:流水(板書 流水 ppt出)
師:齊讀
生齊讀
師:此句如何理解?
生:……
師:配著這悠揚琴音,你的眼前浮現著怎樣的畫面呢?
生分享,師引導誦讀
師:聽,伯牙琴音緊促,好像滾滾江水,奔騰不息。男生讀
男生讀
師:湍急之感頓生。聽,伯牙琴音恢弘,好像滔滔波浪,波瀾壯闊。女生讀
女生讀
師:浩蕩之感頓生。語音、語調、語速的輕與重,緩與急應該與詞語句子的意思
和所描述的畫面相互匹配。同學們也要在“想象中誦讀”,邊想邊讀。
(板書“在想象中誦讀”)
師范讀
生齊讀
師生合作讀(ppt出遮蓋)
師:音樂,大美無疆!伯牙善鼓,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而志又可在何處呢?請用
文言文,仿照課文內容,試著說一說吧,放聲動情朗讀自己的作品。
生分享,師相機點評(ppt出)
師:言簡而意無窮,古文之妙!
師:蕓蕓眾生,知我心意者,子期也!然而,我融入這琴聲中的豈止是巍巍高山、
湯湯流水,之美景?!我真正想表達的是什么?
生分享
師:所謂知人論世。一個資料袋,讓我們一起了解春秋戰國時期文人志士的風貌
氣骨。齊讀
(ppt出)
生齊讀
師:“志”,士之心也。那伯牙高山流水的音樂內核,到底想表達的是什么?
生分享
師:如果你是伯牙,你的“志”是什么?
生分享
師:是啊!我真正想表達的是我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志向,像江河
一樣奔騰于寰宇之間的情操啊!(板書 志 情)不管我彈奏什么,子期都能
在第一時間,知我情之所在,解我志之所向,精準地道出我的心上之音,我
的心意所在啊!這份舉世獨有的共鳴與相知,就是——
生:知音(板書 知音 ppt出)
全體閉上眼睛,男生,誦讀出這份心意相通!
男生讀
師:女生,誦讀出這份志同道合!
女生讀
師:同學們,睜開眼,回想一下課前,你還記得游戲時,你感受為何嗎?
生:……(描述的孩子說一說,猜的孩子說一說)
師:此情此景,我是多么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懂得我的感受啊!伯牙又何嘗不
是哪?茫茫人海,
我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我多么想有個人傾訴,有個人回應,有個人理解,
有個人默契啊!我日日為達官望族鼓琴,他們只知我琴音曼妙,琴技高超,
卻不曾知我心憂,解我心傷。今日暴雨中偶遇,竟幸得此生一知我心上之音
之人。伯牙此時的心情必然是——
生:……(欣喜若狂!喜出望外!)(ppt出 板書 喜)
師:全文,只字未提伯牙之喜,卻字字皆是伯牙欣喜若狂。全班,誦讀出伯牙幸
遇這曠世知音之喜!
全班齊讀
師:此生至此,方遇知音。二人會做些什么?
生分享,師相機創設情景(二人徹夜暢聊,不覺天色已白)
師:伯牙會做出怎樣的邀請?
生分享,師相機創設情景(歡聚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伯牙難得知音,哪里舍得,硬要接子期到晉國,朝夕相伴,共操藝琴。無奈鍾子期上有年邁二老高堂,下有兄弟姐妹待哺,遠離不得,只好忍痛惜別,約定來年中秋在集賢村鍾家相會。然而,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月圓之夜,伯牙抱琴而來,只愿再續前緣。然而,世事難料,約定之日到來,滿懷期待的伯牙等到的卻是怎樣的消息呢?
生答
師:聽到的卻是子期染病身亡的噩耗,看到的卻只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伯牙的心
情會是怎樣的?
生:……(ppt出)
師:這深情厚誼,幸得知音之時有多喜,痛失知音之時就有多悲!齊讀
(ppt出 板書 悲)
生齊讀
師:伯牙拿出琴,又鼓起《高山流水》之音,長歌以當哭,祭奠逝去的子期。聽,
此時琴音如何?
生聽音樂,分享
師:如泣如訴,然而,眾人竟齊聚拍手歌舞,稱贊琴音動聽!此時此景,伯牙悲
痛欲絕,毅然決然做出來什么舉動?(ppt出)
生:破琴絕弦
師:伯牙,捶胸頓足,難平痛失知音之悲,搜出解刀,割斷琴弦,高舉瑤琴,往
這拜石上一摔!
(ppt出 斷琴之聲)
師:鍾子期病故后,伯牙的生活會變成怎樣呢?
生:……(悲涼、凄苦、孤獨、寂寞)
師:琴仙,本來最應該“愛琴”、“護琴”,卻做出如此驚世駭俗的破琴之事!只因
為——
生:痛失知音之悲!
師:伯牙毅然決然又做了怎樣的決定?
生:終身不復鼓琴
師:為什么?為什么如此決絕作出這樣的舉動與決定?
(用原文回答,用自己話解釋呢?)
生: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師:“破”、“絕”、“終身不復”,無一不是伯牙的痛徹心扉,男生讀
男生齊讀
師:無一不是伯牙的抱憾終身,女生讀
女生齊讀
師:無一不是伯牙的悲痛欲絕,全班讀
全班讀
師:“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
知音難上難。”如果你是伯牙,你想對逝去的子期說什么呢?
生分享 師點評
四、升華拓展(3分鐘)
師:如此看來,伯牙鼓琴,鼓的是情也,是志也。伯牙絕弦,絕的也是什么?
生:是情也,是志也!(ppt出)
師:這琴,這情,這志,超越一切語言,不用言說,即能心領神會!超越一切限
制,如此看來,課堂之初,文章脈絡中,鍾子期什么琴?這個動詞應該是什
么,最貼切?
生:知,懂……
師:相知相惜,有個人,懂我!一個是高堂琴仙,一個是鄉野樵夫,亦能知音相
惜,這就是音樂的魅力!這就是人性共鳴的至善至美!
在那個交通與信息皆是閉塞不便的時代,人們宛如孤島,是多么渴望與人交
流溝通,是多么渴望與另一個生命互相取暖,共同生長的啊,從同學們過往
積累的有關友誼的千古佳句中足見知音可貴!誰來分享一下?
生:……
生齊讀,相機出ppt
師范讀全文
師: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四句文言,伯牙與子期的一喜一悲,這
大喜大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話,如今凝練在古琴名曲《高山流水》
中,近2500年來蕩氣回腸,耐人尋味。讓我們和著這裊裊琴音,一齊誦讀
這絕世情誼。
生誦讀
師:正如宋朝名將岳飛感嘆,“預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一代琴
仙斷然為知音摔碎七尺瑤琴,終身不再鼓琴的故事時至今日仍令人動容。不
僅僅因為伯牙與鍾子期之間的人性之美,更是因為其代表著每一個人,靈魂
深處最真切最美好的渴望——有個人,懂我。如今,高山流水已遠,悲喜不
提,(擦除板書 高山流水 悲 喜)袁老師,由衷地期盼,我們師生能夠共
同在語文的課堂上成為每一篇課文的知音,(ppt 出)我也能夠成為知你音
的老師。更衷心地祝福,未來的你,在莽莽人生之路,亦能得遇你的子期,
你的知音,長久相伴,共同成長!
下課!
【作業】
作業:
1.背誦全文。
2.發揮想象,增加一些細節,用現代漢語擴寫《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3.了解《呂氏春秋》相關知識。
4.完成課后習題第二小題。
【板書】
【課后練習說明】
1. 各個讀的層次的體現:讀準,讀通,讀感情。熟讀成誦,積累沉淀。
2. 對伯牙情感的體悟,理解“知音”難覓的文章內核。
3. 資料袋,資料補充,素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