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植物媽媽有辦法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優質課二年級上冊第3課《植物媽媽有辦法》寧夏銀川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優質課二年級上冊第3課《植物媽媽有辦法》寧夏銀川
二年級上冊第3課《植物媽媽有辦法》
教學目標:
1.認識“植、如”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為、得”,會寫“法、如”等10個字,會寫“辦法、如果”等9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理解“紛紛、四海為家”的意思,體會“掛住”用詞的準確。
4.激發觀察植物、了解植物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理解“紛紛、四海為家”的意思,體會“掛住”用詞的準確。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孩子們,前面我們跟隨《小蝌蚪找媽媽》知道了蝌蚪變青蛙的奇妙生長過程,在《我是什么》中知道了水的神奇變化,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有趣的植物王國,和小伙伴一起學習詩歌《植物媽媽有辦法》。請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本單元圍繞“大自然的秘密”這個主題編排了《小蝌蚪找媽媽》《我是什么》《植物媽媽有辦法》,本文是講述植物傳播種子的詩歌,通過勾連回顧前兩篇課文,激發學生探究植物王國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一)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劃分詩歌小節,請五位學生分別朗讀這五個小節,正字音。
【設計意圖:這首詩歌篇幅較短,上課之初,讓學生自由讀文之后,再指名朗讀五個小節,一來可以正字音,了解課文內容,二來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二)呈現導學單,強調加點字讀音。
1.自由朗讀導學單第三題,重點讀好加點字。小老師帶讀詞語。強調易出錯詞語的正確讀音:蒲公英、鎧甲、山洼、啪的一聲、炸開。
2.出示藍色通道中的生字,同桌兩人合作讀字、組詞。 開火車讀字檢測。
【設計意圖: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段教學中,字詞的教學是重中之重。這篇詩歌篇幅雖然短小,但是卻有很多容易讀錯的生字詞,尤其是兩個多音字“為、得”,更增加了閱讀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減輕學習理解課文的負擔,提高預習效率,我在課前設計并布置了導學單,通過標注易讀錯的字,進行重點認讀。課堂上及時將出現錯誤較多的字詞拎出來指導、強調,一來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化難為易,二來可以基于學情,進行高效地課堂教學。】
(三)學習多音字,強調據義定音。
1.出示多音字:“為”。讀準詞語“四海為家”,讀準句子“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
2.出示多音字:“得”。在詩歌中圈畫出“得”,讀準含有“得”的句子,拓展“得”的三種讀音。
3.通過一組交互式游戲練習,重點練習讀準多音字“為、得”,強調在具體語境中據義定音。
【設計意圖:讀準多音字“為、得”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用認讀字組成詞語、讀準句子的方式,給學生鋪設臺階,讀準“為”字。基于學情,學生對“得”的三種讀音比較生疏,因此采用動手圈畫的學習方法,在自主閱讀實踐中認識、讀準“得”的三種讀音。通過一組交互式游戲練習,重點練習鞏固“為、得”的讀音,強調在具體語境中據義定音。】
(四)指導書寫“法”。
1.詩歌中“辦法”這個詞出現了很多次,通過指名讀等多種方法,練習鞏固“辦法”這個詞。
植物旅行又用什么辦法?
蒼耳媽媽有個好辦法。
豌豆媽媽更有辦法。
植物媽媽的辦法很多很多。
2.指導書寫“法”。
“法”:左窄右寬,“去”的豎靠近豎中線,第二個橫靠近橫中線,撇折向右上斜寫出尖。
【設計意圖:為了自然指導書寫“法”字,我用“辦法”這個高頻出現的詞語勾連詩歌中的句子進行簡單鋪墊。四句話逐步出現,也是對詩歌“提出問題——具體介紹——提示觀察”這個思路的呈現。】
三、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一)學習詩歌第一小節。
1.結合課后題,引發思考: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植物?
板書:蒲公英 蒼耳 豌豆
2.自由朗讀詩歌第一小節,想一想:孩子們為什么告別媽媽?
3.重點指導朗讀“牛馬有腳,鳥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辦法?”這個疑問句。
【設計意圖:低年段教科書沒有安排顯性的語文要素,所以結合課后思考題有效落實語文要素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通過“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植物?”這道課后題,結合課前導學單,自然引出:蒲公英、蒼耳、豌豆這三種植物,隨即板書。自由朗讀第一小節后,順勢追問“孩子們為什么告別媽媽?”,在思考中感受孩子對志在四方、獨立生活的憧憬與期盼。結合生活經驗以及教學肢體語言,理解牛馬、鳥是怎樣去另一個地方的,從而引出疑問“植物旅行又用什么辦法?”,重點讀好疑問句。】
(二)學習詩歌第二小節。
1.同桌互讀第二小節,合作學習思考:蒲公英媽媽是怎么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的?
板書:風兒吹
2.結合插圖和課件演示,理解“紛紛”的意思。
3.關注和理解“四海為家”。齊讀“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
4.背誦第二小節。
【設計意圖:借助圖片理解重點詞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我將“紛紛、四海為家”這兩個詞語的理解,設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利用課文插圖及動態插圖,形象而直觀地展示出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根據植物種子飄散的情景,引發思考:“紛紛”是什么意思?接著利用秋天樹葉飄落圖和冬天飄雪圖,為進一步理解“紛紛”做了簡單鋪墊,由扶到放,通過句式練習真正理解“紛紛”就是“一個接一個,接二連三”的意思。“四海為家”的意思則更是自然地滲透在學生的一個個答案中。原來蒲公英告別媽媽,在不同的地方安家就是“四海為家”。從小學低段兒童的特點出發,采用“體驗”的教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三)小組合作學習詩歌第三、第四小節。
1.出示小組合作任務。
從第三、第四小節中,任選一個小節,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以下任務:
(1)有感情地讀一讀。
(2)結合插圖說說:蒼耳媽媽或者豌豆媽媽是怎么傳播種子的?
2.出示匯報形式。
(1)選用喜歡的形式朗讀。
(2)可指定匯報人,其余成員相互補充。
3.預設選取蒼耳媽媽
(1)觀察圖片:雪白的小白兔鉆進了蒼耳叢中,它身上發生了什么變化?
板書:動物掛
(2)體會“掛住”用詞的準確。除了“掛住”,還可以換成哪個動詞?
(3)再次理解體會“四海為家”這個詞語的意思。齊讀“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
(4)嘗試背誦第三小節。
4.預設選取豌豆媽媽
(1)豌豆炸裂是什么聲音?“啪”的一聲。
(2)觀察動態圖,談感受,指導讀好“啪的一聲,豆莢炸開”中的“啪”和動詞“炸”。
板書:太陽曬
(3)嘗試背誦第四小節。
【設計意圖:這一板塊的設計旨在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與觀察力、想象力結合,利用知識經驗進行加工與再創造。教學重點與單元重點一致:積累并運用表示動作的詞。重點感悟“掛住、啪、炸開”這三個動詞用得準、用的巧,把自己的理解帶到朗讀之中,體會用詞的精妙。】
四、課堂小結,作業布置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辦法,豌豆媽媽(蒼耳媽媽)的好辦法,我們下節課繼續分享。
動物王國還有很多小秘密等待著大家去探索、去發現。今天的作業是:結合課后題,搜集其他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交流。
【設計意圖:本節課,從植物媽媽的辦法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激發學生想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識的愿望,培養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充分利用課后練習題,引導學生利用所學,仿照課文說一說。】
板書設計:
3 植物媽媽有辦法
蒲公英 風兒吹
倉 耳 動物掛
豌 豆 太陽曬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