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陶庵夢憶序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陶庵夢憶序》甘肅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陶庵夢憶序》甘肅省優課
陶庵夢憶序
教學目標:
1、 積累文言字詞
2、 品讀文本,體會作者復雜的心情 3、 理解作者故國之思、黍離之悲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故國之思、黍離之悲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PPT展示《自題小像》:這幅自畫像的主人是誰?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明確:張岱(板書“癡人”) PPT展示臺靜農對張岱的評價。
PPT展示曹雪芹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曹雪芹和張岱一樣都是個癡人,癡人會講癡話,這節課繼續學習張岱的文章《陶庵夢憶序》。 請一位同學聲情并茂誦讀課文。 二、探討交流,解讀癡人 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1、作者做了什么癡事?“癡”在何處?
2、文中哪些文字集中體現了張岱的往昔與現今狀況? (學習小組討論)歸納 明確:
1、陶庵國破家亡 明末清初人(亡國之人)
無所歸止,披發入山 明亡后避居山中(氣節高尚)
因《石匱書》未成 好弄筆墨 作家(是公認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學家) 昔人生長王謝,頗事豪華 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榮 瓶粟屢罄,不能舉火 布衣素食,生計維艱
2、①以前是怎樣的繁華,哪些字詞是體現繁華的?從哪些方面寫? 簪履、輕暖、甘旨、溫柔、爽塏、香艷、輿從。 (繁華體現:戴,穿,吃,住,行)
資料鏈接:出身官宦世家,書香門弟,家常淵源,“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自為墓志銘》) 學生齊聲誦讀
②作者如今貧苦生活又是如何?
以笠報顱,以蕢報踵;以衲報裘,以苧報絺,;以藿報肉,以糲報粻,;以薦報床,以石報枕,;以繩報樞,以甕報牖,;以煙報目,以糞報鼻,;以途報足,以囊報肩,。 資料鏈接:“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 (《自為墓志銘》)
總結:今昔對比,過去富貴奢華,而今潦倒落魄,作者自己認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3、文章中還提到哪些癡人?其癡體現在何處?有何相似之處?
西陵腳夫:失足破其甕,念無以償,癡坐佇想曰:“得是夢便好!” 中式寒士:恍然猶意未真,自嚙其臂曰:“莫是夢否?” 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癡人則一也 總結:真而成夢,夢又似真,實在是癡人的心態。 三、體味癡情
思考:復雜的心情和復雜的心態背后隱藏的真正的情感是什么? 小組學生代表發言 ① 故國之思。
大夢將醒,作者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雕蟲指寫作,此處指《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寄托故國之思。。 ② 亡國之恨。
“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入山,駴駴為野人”、“作自挽詩,每欲引決”,亦可作為例證說明作者念念不忘舊朝,故國之思不可磨滅 ③ 黍離之悲。
小結:作者明知故國不再,人世已非,卻仍名根堅固,心系舊朝,傳達出了不可磨滅的黍離之悲,不可不謂之“癡”!正所謂:五十年國破,怎忍轉身,憶往昔徒留繁華夢;千百回夢憶,可堪回首,嘆今朝空余故國情。 齊聲誦讀全文。 四、拓展延伸
關于癡人、關于氣節 屈原、司馬遷、蘇武等。
總結:正是這些有情懷有氣節的癡人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并深深地滲透進華夏民族的血液。 五、作業布置
課外閱讀《陶庵夢憶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