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長恨歌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二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長恨歌》海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二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長恨歌》海南中學三亞學校
長恨歌教案
一、教學內容的分析
《長恨歌》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選修《古代詩歌散文鑒賞》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選修課注重閱讀積累、閱讀興趣、閱讀方法和文化視野,必修課注重整體把握、閱讀鑒賞、評價作品的能力。他們的共同性:鼓勵學生個性化、創造性的解讀,對文本有獨到的感受和理解。
“一首長恨有風情”,《長恨歌》被稱為藝術全璧,共120句,白居易用至諷至情的筆墨演繹政治悲劇和愛情悲劇,抒發唐玄宗和楊貴妃生生死死永無盡頭的愛情,寄相思于人間天上,托遺恨于地久天長,也含而不露的揭露唐玄宗荒淫誤國的歷史現實。學習這篇文章,可以利用古今視界差異,激發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從文本出發,審視優美的詩歌語言,探究情景交融的字字句句、品味言近旨遠的深情、評價眾說紛紜的主旨。并在放手讓學生研討、評價學生鑒賞研討、開闊學生文化文學視野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教學設想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本文一個大段落,篇幅長,這個需要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白居易的作品分類、寫作背景和情感經歷,了解主人公唐玄宗五十年太平天子、開創開元盛世的成就和重色傾國、孤獨度余生的政治悲劇,了解楊貴妃的嬌媚動人和多情忠貞的宛轉纏綿。還需要教師吃透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需要的不是教師的步步引領,牽著鼻子走,而是借助必修五文化隨筆中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
字》和錢鐘書的《談中國詩》的鑒賞方法和文化視野,大膽進行獨立探索,自主研究,思考質疑,審美鑒賞,創造性的解讀文本。這樣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備學生可能質疑的問題,可能回答的深度,可能發生的無法預測的情況。廣泛的查找資料,反復研讀重難點問題,以備不時之需。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體會探究、發現的樂趣,可以讓為師者體驗備課的時候為自己答疑解惑的充實,借積淀點撥、提升學生見解的合作、共贏的成就感和一起學習的快樂和幸福。 三、教學的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人論世,以意逆志
2、提高學生在內容和寫作特色方面鑒賞古代詩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含英咀華、質疑探究的閱讀方法,品味作品的語言藝術、寫作技巧和忠貞執著的愛情魅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充分的認識到唐玄宗重色傾國的政治悲劇、愛情悲劇 2、一代君王政治責任和家國觀念。
四、教學的重點:品味語言,體味深情,深味藝術魅力。
五、教學的難點:在 “主旨三說”的眾說紛紜的聲音中,學生有自己的 “觀點”“焦點”“亮點 ”
六、教學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的地盤我做主”;討論法,點撥法,評價法。 七、教學的過程
(一)新課導入
歷史上傾國傾城的美女不計其數,但最著名的卻只有四位,這四位是(西施、貂嬋、王昭君、楊玉環。 )為什么只有這四位美得這樣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為她們身上 都凝聚了濃濃的政治悲情色彩。西施為越國忍辱負重,乃忠義之女;昭君為和平遠嫁匈奴, 乃大義之女;貂嬋為除董卓巧計離間,乃正義之女;這三位雖身為巾幗卻做出了不讓須眉的 歷史貢獻,人生可謂悲壯!而楊貴妃楊玉環呢,她簡單而多情,結局悲慘,一場傾國戀,一 曲長恨歌,留給人們的是無盡的憂傷和纏綿。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 進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千古名作——《長恨歌》 。 (二)知人論世
白居易 (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詩分四類:閑適詩、感傷詩、諷喻詩、雜律詩。白居易將《長恨歌》歸為感傷詩,后人將之歸為諷喻詩。16歲,因“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千古名句而名揚天下。 (三)聽名家朗讀,初識詩歌 (四)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五)再讀詩歌,梳理詩歌結構
1、明皇和貴妃的愛情以什么事件為分界線,全詩分為幾部分? 2、概括各段詩歌的大意
(六)合作討論
1、貴妃專寵表現在哪里? 2、明皇和貴妃過著怎樣的生活
3、安史之亂后,明皇和貴妃的“恨”體現在什么方面? 4、詩人寫“恨”為何要寫明皇與貴妃極樂的生活呢? (七)小組自主、合作、探究
白居易寫《長恨歌》的寫作意圖是什么呢?
既是政治悲劇又是愛情悲劇。既是諷喻詩,又是感傷詩。愛情是千百年來,世世代代永恒歌詠的主題,李楊的愛情更是古典詩歌和愛情故事中的經典傳奇。它奇在兩個人的特殊身份,一個是開創開元盛世的做了五十年太平天子的唐玄宗,一個是“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國色天香的楊貴妃;它還奇在悲劇主人公,也是悲劇的制造者;它更奇在既是一個紅塵故事,也是一個仙境傳說。白居易將愛情悲劇和政治悲劇水乳交融在一起,愛情悲劇纏綿悱惻、動人心腸;政治悲劇寥寥數語卻諷喻深廣。白居易既諷喻了唐玄宗的重色傾國不思重賢思治國,也贊揚了唐玄宗和楊貴妃對愛情的堅貞。這種對政治的諷喻和對愛情的歌詠將綿綿無絕期。 (八)作業
熟讀詩歌;思考,詩人是如何表現“恨”的,概括本詩的藝術特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