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古代詩歌散文,苦齋記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苦齋記》重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苦齋記》重慶
《苦齋記》教案
重慶市清華中學校 學科
語文
課題 《苦齋記》
年級 高一年級 模塊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選修》 教科書版本 人教版 學習主題 思維提升
課時
第三課時
學情分析
經過高中一學期的學習,學生能讀懂淺易文言文,《苦齋記》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第六單元,作為一篇寫景敘事抒情議相結合的明代散文,課下也有詳細的注釋,理解疏通文意對學生來說沒有太大難度。但高一學生思維傾向于單向思維黑白思維,不善于運用聯系等辯證思維理性地分析問題,且由于成長環境較好,學生普遍存在好逸惡勞享樂至上的思想,鑒于此,我把本篇教學目的定位于對學生的思維提升與文化熏陶。 目標設計
1.知識 積累文言重點實詞、虛詞,理解文言特殊句式; 2.能力 理解分析文本內容,理解概括劉基的苦樂觀;
3.思維 感受理趣,以“苦”“樂”之對立統一培養學生理性思維。
4.文化
汲取傳統文化營養,建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目標3和4,即思維提升,文化熏陶。 教學難點 能力訓練 思維提升
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為輔,學生思考與表達為主
學生活動 默讀(精讀)、朗讀、思考、口頭表達、書面表達 課時計劃 預計三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第一二課時 了解“記”的文體特征,翻譯全文,落實重點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教學過程略)。
第三課時
重點在于思維提升、文化熏陶。
本課時的思路是:理解分析 思考探究 內化與表達。
即通過文本理解分析作者“苦樂相生”的觀點。 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究“化苦為樂”的條件
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將本文的習得內化為理性思維,辯證地看待生活中諸多矛盾對立的關系,并借鑒本文寫法,表達觀點。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播放《無問西東》“靜坐聽雨”片段
看完之后老師導入新課:這
是電影《無問西東》中“靜坐聽雨”的片段。
在抗日戰爭期間,為保存中國的文化火種,國
欣賞影視片段
1、激發興趣 2、上課期間正值清華中學80周年校慶,《無問西東》中清華大學師生“自強不息”的精神正
2
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的師生,千里跋涉,幾經輾轉來到昆明,在那里組建了西南聯合大學。
那時候辦學條件十分艱苦。
你看影片中窗外下著大雨,室內下著小雨。雨聲掩住了講課聲,教師干脆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大字“靜坐聽雨”。于是一個感人的畫面出現了:外面大雨滂沱。室內,一群師生,聽著雨聲從容安靜;室外,一群師生,迎著風雨腳步鏗鏘。
就是這樣一群人,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自強不息,苦中作樂,開啟了中華文化史的一段傳奇。
今天我們要讀的這篇文章,講的也是苦與樂。
讓我們一起走進劉基的《苦齋記》
分析題目: 什么是“記”? “記”是古代一種散文體裁,可寫景狀物、記人敘事,抒情議理。
記的寫作思路?
由自然,到人事,再到道理。 本文文眼是什么?
——苦。全文圍繞著“苦”,由記“苦”(1—3段)和悟“苦”(4段)兩部分組成。
是我校校訓的源
頭,同時與《苦齋記》中倡導的苦中作樂精神也是契合的。 3、結尾處的教學設計與開篇的清華“自強不息”精神有呼應
回答問題:
為最后學生寫的環節做鋪墊
3
一.
理解分析 1.記“苦”(板書)
概括苦齋之“苦”表現在哪些方面?
環境苦:主要表現為居室簡陋、位置偏遠、地形險惡、氣候惡劣; 老師速讀第2段
物性苦:具體表現為—— 木之苦 草之苦 菜之苦 實之苦 筍之苦 蜜之苦 茶之苦 魚之苦
找到寫苦的句子,概括本段表現了什么苦? 往來苦
老師在黑板上板書“記苦”的相關內容
2.悟“苦”
作者的苦樂觀:
苦樂相生、 相互轉化
具體可以分為這幾個分論點:
1苦中有樂 2苦生于樂 3苦樂因人而異
學生發言后,老師點撥: 苦樂相生、 相互轉化——
這是中國人的哲學觀。這種思想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種哲學觀體現的上事物之間轉換的思遠,只是需要一定條件才能悟得出來。
1、苦中有樂 (這體現是一分為二看問題的思想,強調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
2、苦生于樂/昔日之樂,今日之苦(這里體現了聯系的觀點與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思想)
1、讓學生回歸文本,通過分析理解,提高學生概括能力。
學生齊讀第1段,并概括第1段內容
概括第2段內容
概括第3段內容
朗讀作者悟“苦”的文字,概括并分析作者的觀點。
讓學生通過文本理解作者的觀點,又通過老師的點撥,對苦與樂這一矛盾對立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理解得更透徹,在思維上得以提升,并從古代典籍以及古代文化名人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熏陶
4
3、彼之苦,吾之樂;彼之樂,吾之苦(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二.
思考探究
化苦為樂,需要什么轉化的條件?借助助推資料,結合自己的體驗,仿用選用下面句式表達你的思考。(要求:至少寫三句話)
……苦,……樂; 例如:盡責有苦,體現價值則樂;
老師總結: 學習有苦,善于探索則樂;
現實有苦,心懷希望則樂;
盡責有苦,體現價值則樂;
生活有苦,能夠領略則樂;
我們要做的,唯有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辨:
提倡心靈之樂,并非謳歌苦行僧的生活。我們只是反對一味追求物質上的享樂,卻讓精神的土地一片貧瘠荒蕪
學生花三分鐘時間書面表達并分享展示答案 1、
通過思考與表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矛盾對立概念之間轉化是需要一定條件的,建立辯證思維。
2、通過思考表達,學生對苦的認識也更客觀辯證,心靈得到陶冶,懂得不去怨苦、畏苦。在苦中看重心靈追求,進而提升精神境界。
三. 內化與表達 老師引導:
正如老子所言“禍兮
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萬物負陰而抱陽”,陰陽相生相克。生活中有很多矛盾的概念,對立中
學生活動: 在以下題目中二選一,
寫一篇小記(全文2—3段即可)
1、寫《愚公池1、提升思維品
質,在理解苦與樂這一對矛盾關系基礎上,舉一反三,遷移到對生活中眾多矛盾
5
有統一,矛盾中有聯系。對此,我們多一些思考,便會多一份理性;多一份理性,就會少一些偏見。
如 愚—智 困—通
虛—實 破—立
我們今天不妨學習借鑒本文寫法,寫一篇小記。 點撥:《苦齋記》寫法特點:就是“記”的寫
法特點, 記敘議論相結合:由自然
人事 道理
記》
,借鑒《苦齋記》寫法,
表達對愚與智的思考。
2、寫《困學齋記》,借鑒《苦齋記》寫法,表達對困與通的思考。 要求:全文2--3段即可。
盡量做到文辭典雅,句式貫通。 備注:關于我校愚公池和困學齋的簡介見助推資料。 將寫好并在小組分享修改后的小“記”與大家分享 對立關系的理
解,建立理性辯證思維。
2、通過寫,能讓學生更深入理解
“記”這種古代文體特征,也能
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兩三百字要
求學生錘煉語
言,力求精練文
雅。 3、正值清華中
學建校80周年,
以學校的園林景點為寫作對象,也能增強學生的
自豪感和愛校情結,更好地理解“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校訓。
四. 結束語
換一種方法可能就換一種活法,換一種思維或許就換一種人生。苦與樂其實是人生的一朵雙生花,苦是生命的常態,但樂應是心靈的追求,暫時的苦或換來長久的樂,過程的苦不妨礙結果的樂,希望同學們在面對學習的壓力、生活的痛苦之時能夠用理性的思維面對問題,同時秉承清華的一貫傳統:自強不息,苦中作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