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綜合實踐活動,考察探究活動,帶著課題去旅行
所屬欄目:安全教育優(yōu)質課及其他
視頻課題: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考察探究活動11.帶著課題去旅行《三中學子走三峽》湖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三中學子走三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根據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學生的學習要達到以下總目標。 1、價值體認:
學生通過自主研學,實踐探究,體驗和感受大型水利工程背后勞動人民付出的勤勞和智慧。
2、責任擔當
學生通過比較學習古代都江堰和現代三峽工程,增強建設祖國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3、問題解決
學生透過實景課堂這種開放式教學模式,主動探究問題,積極思考問題,生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4、創(chuàng)意物化
學生積極實踐,動手拼裝模型,繪制創(chuàng)意藍圖。在實踐中促進創(chuàng)意思維提升。 教學重點:
1、了解三峽的地址位置。
2、學會分析三峽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教學難點:
1、通過實景教學,了解三峽工程在防洪、發(fā)電、航運方面產生的綜合效益。 2、通過對比分析,了解古代建造的都江堰與現代三峽工程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 教學方法:
1、采用引探式教學法,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體現“學生學為主,教師教為輔”的教學思想。
2、采用“實景展現,水利專家現在解說,與學生有效互動”的現代科技教學手段,讓學生更直觀更生動的了解三峽工程,打破以往純粹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去”實地研學,獲得新知。
3、采用“三峽工程紙膜拼裝計時賽”的情景教學法,創(chuàng)設競爭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增強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學習方法:
1、學生自主研究性學習,合作探究問題,動手實踐操作,創(chuàng)新成果展示,生成創(chuàng)新思維等綜合能力素養(yǎng)。
2、遞進式的研學板塊,交互式的實景互動,立體式的網絡學習模式,多維度的學科融通,生成自我綜合素質培育效能。
3、學生分小組親手拼裝三峽工程紙質模型的環(huán)節(jié),在合作中討論,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繪制心中對未來工程的創(chuàng)意和設想。
總而言之,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從被動的我學會轉變成主動的我學會。
教學過程
【情境創(chuàng)設 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一組抖音小視頻,展示同學們前一天在三峽大壩研學基地的精彩瞬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提問:“同學們這是去哪兒?”學生回答“這是我們在三峽大壩的研學旅行”,從而引導其進入學習狀態(tài),自然過渡到新課《三中學子走三峽》。
【板塊一:知三峽——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教師:知三峽,首先要知道三峽在哪里?請一名同學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來說一說三峽的地理位置。
學生:三峽地處長江上游河段,它西起重慶奉節(jié)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
教師:請同學們在大腦Cpu里面點擊“知識鏈接按鈕”,我國地勢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的,那么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巫山在巫峽中。從而引導學生說出:三峽地處我國地勢二、三級階梯的交界處。
歸納:三峽地跨重慶湖北兩省市,兩岸崇山峻嶺,懸崖絕壁,擁有三個動聽的名字: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容納了無盡的旖旎風光,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
教師提問:在三峽除了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還建有舉世矚目的著名工程,同學們知道它的名字嗎?
學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教師:被譽為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是充分開發(fā)豐富的水能資源進行水利發(fā)電,產生巨大綜合效益的著名工程。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三峽為什么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呢?接下來讓我們進入第二個板塊,探三峽。 【板塊二:探三峽——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教師:請同學們采取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來探討一下三峽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是什么?在談論結束后請各小組代表進行發(fā)言。
學生:學生談論后分小組回答
歸納:判斷水能資源是否豐富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水量,二是地勢落差。氣候上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大,水量大。地勢上長江三峽處于我國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以上水能資源豐富的兩個條件都滿足,所以三峽具有豐富的水能資源。
教師提問:水力發(fā)電——這水是如何轉化為電的呢 ?接下來進入第三個板塊建三峽。
【板塊三:建三峽——實景互動 生成思維】
學生:學生自由發(fā)揮。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到底對不對呢?讓我們有情此時此時就在三峽壩區(qū)的水利專家陸老師來我們講解吧!現在請把鏡頭切到外景。外景水利專家陸老師現場為學生講解水力發(fā)電的原理,并與場內同學有效互動。
教師提問:那么除了水力發(fā)電,同學們還知道三峽工程的另外兩大主要功能嗎 學生:防洪和航運 教師提問:那么三峽工程建成之后對于防洪和航運產生了哪些效益呢?不如讓我們再次有請場外的陸老師為我們解答這個疑惑吧!請把鏡頭切到大壩外景。專家陸老師為大家現場講解三峽工程的防洪和航運效益。 競賽環(huán)節(jié)——三峽工程紙模計時拼裝賽
教師:如此雄偉的三峽工程,同學們想不想現場來親手制作一個呢!下面進行三峽工程紙膜拼裝賽,以小組為單位。
過渡: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不難發(fā)現,三峽工程的確是現代社會一項偉大的綜合水利工程。其實據我所知,早在公元前256年,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已修建了另一個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也是一個防洪、灌溉、航運的綜合水利工程。此時此刻同學們想不想實地去都江堰看一看,走一走,親眼去感受一下都江堰的宏偉氣勢呢!請把鏡頭切到都江堰外景,外景李老師現場實景介紹都江堰。
【對比教學——都江堰與三峽工程的聯系與區(qū)別】
教師提問:都江堰,三峽工程,是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倍感驕傲和自豪的兩大水利樞紐工程,兩個不同時代的產物,同學們能告訴我古代建造都江堰與現代的三峽工程之間有什么聯系與區(qū)別嗎? 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共同探討這個問題,待會請小組代表來說一說你們組討論的結果。
歸納:聯系:都江堰經歷了兩千年的時間檢驗,如今依然能發(fā)揮其分水、排沙、減洪的功效,著實體現了都江堰的偉大。三峽工程作為現代最大的水利工程,在防洪、發(fā)電、航運的效益上,作用非凡。在為人類生活提供便捷效益方面,兩個水利工程都是成功且偉大的。區(qū)別:第一、在工作效益方面:三峽工程“所擔任務”要大于都江堰,即服
務半徑比都江堰大許多。第二、在工作難度方面:都江堰所在岷江為長江的一條支流,三峽工程所在的長江的水文特征更為復雜,給長江工程所造成的難度較都江堰大許多。第三、在對原有自然現狀的改變方面:由于古代工程施工的技術不足,以及當時崇拜自然的社會文化,都江堰對自然的改造程度較小。而三峽工程在其建造時,因為當三峽蓄水完成后,淹沒129座城鎮(zhèn),產生113萬移民。在蓄水后,流水變?yōu)殪o水,其自凈能力降低,已經造成了水質惡化和垃圾漂浮。并對當地的地質、氣候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由此看來三峽工程對自然的改造是巨大的。
【板塊四:愛三峽——實景研學 生成創(chuàng)造】
教師:通過以上實景的展現,我們可以發(fā)現,無論是古代的都江堰還是現代的三峽工程都是我國勞動人民都是克服了很多自然的困難,比如洪水的泛濫,灌溉水源不足,能源短缺等問題。最終憑借著自己的勤勞智慧才得以建成的,并且迄今為止都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么作為新時代中學生的我們,也要在學習和生活中積極的去探索,大膽的去創(chuàng)造,努力的去克服困難,最終獲得成功。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研究探討,你們對于未來的工程有什么新的創(chuàng)造和設想。
學生:發(fā)表各種奇思妙想解決現實難題。可是讓學生提前搜集三峽工程的弊端,想辦法如何去克服。
教師:在這里我希望咱們三中的學子好好學習,努力專研,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變目前的不可能為可能,讓夢想照進現實,懷揣著創(chuàng)造和夢想把家鄉(xiāng)把祖國建設的越來越好,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青少年的使命和責任,三峽夢就是青年夢,中國夢,就像毛
主席的那句詩“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帶領學生齊誦一遍收尾。 課堂小結:
通過三峽大壩和都江堰的實景教學,讓學生更加直觀更加生動的了解了三峽大壩建成之后再防洪、發(fā)電、航運等方面的綜合效益,以及都江堰的防洪、灌溉原理。我國兩大水利樞紐工程的建造都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值得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去學習。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