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考察探究活動,家鄉的傳統,文化研究
所屬欄目:安全教育優質課及其他
視頻課題:初中綜合實踐考察探究活動—家鄉的傳統文化研究-走進連城拳-福建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綜合實踐考察探究活動 ——家鄉的傳統文化研究
一、活動背景
發源于連城縣隔川鄉隔田村的連城拳,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了。連城拳是福建省七大拳種之一,是客家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是連城文化的“活化石”。2001年,連城縣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2009年,連城拳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繼承和發揚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城縣隔川中學就地取材,把連城拳引入校園。七年級(2)班以《走進連城拳》為主題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 二、活動目標
1.了解連城拳的歷史、連城拳的價值、連城拳的傳承方式。 2.通過現場學習,進一步熟悉連城拳基本步伐,掌握連城拳的要訣。
3.參與研究成果匯報,培養語言表達能力、表演技能,培養合作精神,增強實踐能力。 4.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激發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活動準備
1. 整合、修改各組學生匯報用的課件。 2. 多媒體設備,可播放視頻音頻,麥克風。 3.用具準備:書籍資料、寫真圖、演出道具等。 四、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簡介《走進連城拳》的活動背景以及準備與實施階段的研究情況,明確本節課的活動內容。
2.強調匯報要求:
(1)要求各組匯報本組的分工,采用的研究方法,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策略。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本組在研究過程遇到的新的問題,把有關問題的關鍵詞板書到黑板上。
(2)各組匯報的形式可以多樣,一組匯報時,其它組要認真聽,可以進行補充。 (二)活動內容及方法 活動一:連城拳的歷史
1.組長簡要介紹本組的組員分工和采用的研究方法。 2.組員介紹本組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策略。
3.第一小組利用表格和圖片相結合的方式,介紹連城拳的歷史。
起源——發展——興盛——減弱——回升 4.講故事《黃張生與少林功夫》 活動二:連城拳的價值
1.組長簡要介紹本組的組員分工和采用的研究方法。 2.組員介紹本組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策略。 3..第二小組的組員介紹連城拳價值。 (1)強身健體,提高素質。 (2)鍛煉意志,培養品德。 (3)競技觀賞,豐富生活。 (4)交流技藝,增進友誼。
3.小結連城拳的價值,集體朗讀,加深大家對連城拳價值的理解,板書發現的新問題。 4.教師補充資料:我校學生因有長期習武的優良傳統,身體素質良好,近年來,在連城縣教育局統一組織體育中考中均取得優異成績。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體育中考中,A率為94%,居全縣前茅。 活動三:連城拳的民間傳承
1組長簡要介紹本組的組員分工和采用的研究方法。 2.組員介紹本組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策略。 3.播放采訪連拳第三十四代傳人——黃林的訪談視頻。 4.引導小結視頻中介紹的連城拳的民間傳承方式: (1)村民家中習武 (2)村級獅廠集訓 (3)天川勝會競技
5.表演小品《連城拳的春天》,再現村民家長傳承連城拳的場景。 6.出示問卷調查樣卷,簡要匯報調查的結果。 7.小結調查的結論及板書發現的新問題。 活動四:連城拳的校園傳承
1.組長簡要介紹本組的組員分工和采用的研究方法。 2.組員介紹本組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策略。
3.通過相的圖片,匯報武術的校園傳承方式: 武術課、武術操、 武術節、 武術考核、武術比賽
4.詩歌朗誦《連城拳校園展神韻》,概括學校常態化開展連城拳課程建設情況。 5.小結調查結論及板書發現的新問題。 活動五:連城拳的要訣
1組長簡要介紹本組的組員分工和采用的研究方法。 2.組員介紹本組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策略。
3.演示及現場教學
(1)出示連城拳基本步伐寫真圖。
(2)四個組員分別演示連城拳基本步伐:馬步、弓步、虛步、仆步。全體同學結合自己的掌握情況予以練習。
(3)組員選擇部分同學進行現場教學,糾正不規范的動作。
(4)教師點撥:連城拳屬于防卸型拳種,套路較為簡單,依口訣加上動作指導,再勤加練習就能基本掌握要領。
4.配樂對比展示:師傅和徒弟現場表演連城拳。
5.學生談觀看展示后的啟發。
6.教師小結:不管是學習還是練武都是學無止境,要有不斷攀登高峰的意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方能精益求精。
7.齊聲背誦《連城拳武德守則》 五、活動總結、評價
1.教師評價:全體同學積極主動,參與活動。主要采用了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活動中勇于尋求解決困難的方法,善于總結歸納,所以研究成果很豐富,匯報形式很多樣,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2.小組評價:推薦最佳組員并頒獎。 3.集體評價:投票評選最佳匯報組。 六、活動延伸
1.各小組根據新發現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研究方案,繼續下一階段的研究。 2.每個同學根據各組的研究成果創作一份《走進連城拳》的手抄報。 七、板書設計
分工 方法 困難 成果 問題 歷史 價值 連城拳 民間傳承 校園傳承 要訣 八、教學反思
這堂“走進連城拳”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僅讓學生獲得豐厚的人文修養——對家鄉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積累,還培養他們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合作精神,增強實踐能力,激發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自豪感,更培養他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前期的研究活動中,學生閱讀了一些相關的書籍,走訪了一些連城拳的傳承人,上網查閱了連城拳的資料。學生真正走進社會、走進生活,通過文獻研究法、訪談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吸收、積累連城拳豐富的文化內涵,還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連城拳活動,在行動中體驗到了探索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
在階段匯報活動中,我們驚喜地發現,學生從靦腆害羞到落落大方,從害怕自卑到自信勇敢,從低頭喃語到清脆響亮。參與活動的熱情高漲,匯報的形式多樣,不僅有圖片、視頻,還有講故事、演小品、詩歌朗誦等。他們豐富的情感,明朗的態度,清晰的發言,嫻熟的技能都在課堂在盡情地展示,他們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及展示的空間,不僅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還為生活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農村初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任重而道遠。我們將迎難而上,不斷反思,積極挖掘身邊的資源,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常態化地開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