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下冊第15課《自相矛盾》浙江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浙江杭州
五年級下冊第15課《自相矛盾》
教學目標:
1.讀準“鬻、譽、弗、夫”等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聯系上下文、猜測、組詞等方法,了解文言文大概意思。
3.探究楚人的思維過程,了解“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體會寓意。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文言文大概意思,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探究楚人的思維過程,了解“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體會寓意。
教學準備:盾和矛的簡筆畫、教學課件、板貼、翻頁筆。
教學過程:
板塊一:復習激趣,初識“矛”“盾”
1.教師深情導入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先賢圣哲的智慧閃爍著光芒,讀文言文,增長智慧、給人啟迪。
2.回顧已學文言文
出示學過的文言文的圖片(《司馬光》《守株待兔》《精衛填海》《鐵杵成針》),根據圖片猜測相應的文言文。
3.板書課題,指導書寫“矛”“盾”,提示書寫要點
4.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從厚重的中華文化引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根據圖畫猜文言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巧妙勾連舊知,自然導入新課。指導書寫“矛”與“盾”時,借助“矛”“盾”的形狀和功能,加深認識,突破學生書寫時易忽視的要點。】
板塊二:預學反饋,走近“矛”“盾”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好語氣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出示反饋預學單中統計出的學生認為難讀的字,指導正音。
(3)指導聯系上下文,根據注釋理解“鬻、譽、弗、夫”的意思,借助字意再讀,并了解多音字“夫”在句首的讀音。
(4)帶著對生字詞的理解再讀句子,讀好語氣。
2.讀通句意,讀好停頓,讀出節奏
(1)聚焦學生預學單中的兩個長句子。
句1: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句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學生自讀感悟,對比句子的不同讀法,結合句意選擇合適停頓。
(3)指名朗讀,說明理由。
(4)教師小結讀好長句子的要點:結合句意進行停頓是讀好文言文的好方法。
3.師生合作誦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讀,意在掃清字詞障礙;熟讀,讀好停頓和節奏,為下一階段的理解做鋪墊。字音、停頓等朗讀的指導都是基于學生的預學單展開的。這樣,既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難點,又可以有效地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學定教,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促學,體現教為學服務的意識。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把生字放進句子中讀,理解字意后再讀,有利于學生識記。朗讀停頓的劃分其實也是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意,且通過比較兩種不一樣的停頓,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樹立學生的語感自信!
板塊三:創設情境,夸耀“矛”“盾”
1.朗讀楚人的話,感受“盾”堅“矛”利
(PPT出示楚人的話: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無物不陷也。)
2.白話文夸耀“盾”堅“矛”利
(1)同桌之間練習朗讀。
(2)指名用自己的話夸耀盾和矛。
(3)教師點撥、滲透組詞、聯系上下文等方法來理解文言文。
3.沉浸情境,引發認知沖突
(1)學生進入情境,輪讀楚人夸耀的語言。
(2)教師發問:楚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何如?何如?
(3)制造冷場,留白思考。
【設計意圖:首先,創設情境,學生有滋有味地朗讀楚人的話,在反復的誦讀中感受楚人對自己賣的盾和矛的極度夸贊,并在誦讀中感受文言特有的節奏和韻味,培養學生文言的語感。接著繼續營造情境,讓學生用白話文繼續夸耀,實則是引導學生自然地把文言語言轉化成現代白話文,這是一種無痕的理解,自然的外化。學生叫賣得入情入境,把盾和矛夸得天花亂墜。同時,教師從學生的白話文叫賣中,捕捉住學生不自覺地運用了組詞方法理解了“堅”和“利”等詞語的意思,加以點撥,讓這一方法植入學生心中。在教師的小結后繼續讓學生輪流讀這兩句夸耀的話,正當學生沉浸在對盾和矛的自吹自擂之時,教師突然發問:楚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瞬間,令“楚人”呆若木雞,不知如何作答。在瞬間的冷場中留白,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為下一環節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
板塊四:借助導圖,深思“矛”“盾”
1.走進楚人內心
(1)啟思:楚人為何“弗能應也”?他心里會怎么想呢?
(2)出示學習單,小組合作學習,借助思維導圖,推測楚人的思維過程,再填寫思維導圖,同時教師相機指導。

(3)學生上臺匯報交流,其他同學提問或補充。
(4)教師一邊動態呈現思維導圖,一邊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小結提升。
2.與“楚人”深談
(1)鼓勵表達:此時,你想對楚人說些什么呢?
(2)教師相機評價點撥。
(3)揭示主旨:“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學生反復朗讀。
【設計意圖:走入楚人內心世界,想一想“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這是本課要落實的語文要素。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情境中把自己想象成楚人,有角色代入感,更能啟發學生真實分析楚人的思維。探究楚人心理,也是本課的難點,因此,設計了思維導圖,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厘清“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盾”將會出現的兩種情況,分別說明兩種觀點,讓學生了解到:無論出現哪一種情況,都可以說明楚人夸耀盾和矛的兩句話是自相矛盾的。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背后的啟示才是精華所在。“此時,你想對楚人說些什么呢?”學生紛紛對楚人提出各種真誠的勸告。就在這樣的勸說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這則寓言的寓意。而這完全是學生自己領悟到的,再次體現生本課堂的理念。
】
板塊五:拓展積累,回味“矛”“盾”
1.延伸拓展,加深認識
(1)出示《新自相矛盾》,學生思考填寫。
新自相矛盾
有一青年,曰:“吾欲發明萬能溶液,能溶天下萬物。”或曰:“
?”其人弗能應也。夫萬能溶液無物可盛,故萬能溶液不可立于世也。
(2)學生嘗試用文言文表達自己的想法。
(3)教師小結:能學以致用,避免矛盾,就是人生的大智慧。
2.背誦積累,悠長回味
(1)請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學習經驗,說說背誦文言文的好方法。
(2)自主選擇,練習背誦。
(3)學生借助背誦支架,嘗試背誦。
(4)教師激情總結,學生一起背誦回味。
【設計意圖:僅僅領悟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內化積累,學以致用。此板塊出示文言版《新自相矛盾》,意在引導學生能敏銳發現生活中的矛盾,并能智慧地避免矛盾。當然,優秀的文言作品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因此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背誦方法,進行積累,讓《自相矛盾》這一經典故事,永遠銘記在學生的心上,讓中華文化的精髓永放光芒!
附:板書設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下冊第15課《自相矛盾》浙江杭州”,所屬分類為“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下冊第15課《自相矛盾》浙江杭州”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