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山居秋暝》吉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山居秋暝》吉林
附件2
五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山居秋暝》
教材分析:
統編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主題是四季之美,正如篇章頁上所寫的“四時景物皆成趣”,配合著所繪的四季書簽更顯得如詩如畫。《古詩詞三首》中也選取了秋冬兩季最典型的詩詞供學生學習和體會。《山居秋瞑》是本課的第一首詩,詩人王維將空山雨后的秋意微涼,松林間皓月斑駁的光影,石上清泉潺潺以及竹林中浣女歸來侃侃的聲響,漁船掠過荷田的搖曳,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山居秋暝》本就該是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仿佛能從畫中聽到一支恬靜優美的絲竹,充分表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學生則需要在感受動靜描寫的妙處之余,還可以試著從詩情畫意當中體會詩人的高潔情懷和樂于歸隱的情趣。
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吟誦《山居秋暝》,讀準瞑、浣等字詞,理解瞑、浣、歇的意思
2.調動視聽感觸及想象,感受這首詩中的有聲有色,有動有靜;
3.了解王維,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詩佛品質;
教學重點:
想象畫面,體會詩句中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教學難點:
感受王維寄情山水,看淡一切世俗的佛系處事態度。
教學準備:教學用PPT,學生搜集王維的資料。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1.閃視游戲:大屏幕上一閃而過的文字,比一比誰看得準,記得快,說得清。
依次出現:晃,晨, 晴、晚,映 昨,曬,暖,明,
2.齊讀一下這些字。談發現
字形上:都有“日”字
字義上:日字旁的字大多與時間和太陽有關。
漢字在古詩中時,讀法上也有規律。平長仄短
詞句練讀: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揮手自茲去,蕭蕭斑馬鳴。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設計意圖]:從幾個簡單的帶有“日”部的字,了解平仄。由淺入深,其一調動學生的識字思維;其二遷移理解字義的方法,為課堂上學習古詩、體悟情感,做好了鋪墊。
一、由字及題,導入揭題
1.聯系發現猜題之“暝”
(1)板書:“冥”,“昏暗”的意思。加上“日”,讀。猜“暝”的字義。
【設計意圖】猜字義是課前談話的思維延續,既可以從課前談話時的發現來猜,也可以根據預習從注釋中獲得的解釋來說。教無定法,但只要從學生角度出發,便是學法的成果。教師可沿著學生的發言,先猜再用注釋印證,也可以先說注釋再用剛才的發現來補充,目的就是把“瞑”這個生字記住并理解。
2.逐步解題說詩之“意”
依次板書“秋”“居”“山”
初步了解終南山,明確王維隱居在終南山。
秋暝點明了時間,山居點明了地點。帶著理解,齊讀。注意“暝”的讀法,再讀。
【設計意圖】深入解讀詩題,埋下了“隱居”的話題,又借助再讀題目,強化平仄的讀法。
二、深入了解作者
質疑:如此才華出眾的王維為什么要隱居在終南山呢?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讀王維的詩,就一定要知王維的事。每人一句,說說你對他的了解。
(1)唐代詩人
(2)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3)詩佛
受母親佛教思想的影響頗深,不但常年素食,而且信奉佛教,所以王維的詩中充滿禪意。
王維曾在《嘆白發》一詩中這樣寫到: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你想知道這讓王維想要遁入空門的“幾許傷心事”是什么嗎?出示王維一生的時間軸。
介紹王維一生大起大落的經歷,使晚年的王維看淡一切,不慕浮華,不貪虛榮,寫下了“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詩句。
今天學習的這首《山居秋暝》,正是王維在這個時期寫下的。
【設計意圖】高年級的古詩教學中,對于詩人,不能滿足于最表面的了解和認識,引領著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王維,對于理解詩的深刻內涵可以起到鋪墊的作用。
三、讀好古詩
(一)讀正確
1. 帶著學生認識每一聯。看一下這首詩一共有幾句?兩句為一聯,第一聯叫(課件依次出示)首聯,首就是頭;第二聯是頷聯,第三聯是頸聯,猜猜看第四聯叫什么(尾聯)像這樣八句四聯,每句五個字的詩叫五言律詩。
2.別看這首詩只有四十個字,卻奠定了王維山水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大師地位。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這首經典詩作讀三遍吧!
第一遍讀對,第二遍讀順,第三遍爭取讀好。
3.誰想來讀一讀。(及時糾錯)
評價:正確、流利。但讀詩和讀文不一樣。詩是有節奏的。
(二)讀出節奏
1.像這樣的五言詩節奏是怎樣的呢?(二三)老師告訴你五言詩或者是七言詩,每一句停頓的時候,最后一定是三個字,這叫三字結構。
2.試著讀出節奏。(齊讀)
3.關注尾字平仄,讀出詩的韻律。
請同學們關注一下,這首詩每一聯最后一個字,(秋,流,舟,留)讀,發現什么了?押韻而且都是平聲,再來看前面的最后一個字(后,照,女,歇)發現了嗎?大部分仄聲。還記得平仄怎么讀嗎?(平長仄短)
下面,找四個同學,每人一聯,讀準停頓,讀好平仄。教師相機指導。
4.其實中國的古典詩詞除了可以用停頓來體現節奏,還可以用聲音來展現。這就需要你們不但關注每句最后一個字,還要在停頓前面的字上下下功夫。
老師范讀一句,你們跟讀一句,注意:仔細聽,認真學。
學會了嗎?現在把整首詩交給你們,能讀好嗎?
當我們把握節奏上的停連,又關注讀音上的長短,這樣讀詩,韻味十足。一起來
評價:讀書果然是這世上最美的聲音。
【設計意圖】:讀是學生與文本進行交流的紐帶,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于古詩的理解,一定要建立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凡是能入選統編教材的,必定是古詩中的佳作; 如此音韻和諧的詩值得學生多讀一讀,讀對是讀好的基礎,讀好更有助于學生理解。
四.讀懂古詩
(一)品味詩中畫面
1.蘇軾曾這樣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是詩人更是畫家,它是用詩的語言描繪畫的境界。其實,這首詩中就藏著兩個經典畫面,你能看出來藏在哪些詩句里嗎?你發現了嗎?
A.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B.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2.快找找詩句中哪些提到了哪些事物?調動你的五感,用心去看,去聽,去感受、去想象,這一個個事物在你面前呈現出了一副怎樣優美的畫面?試著用優美而富有詩意的語言描繪出來。先自己練習,再在同桌之間說一說吧。
3. 指生逐句說
4.兩幅畫面,哪一幅美?美在哪?
給人以什么樣的感覺? 這兩幅圖,一景一人,一靜一動,相互應照,組成了一幅畫,這幅畫就叫山居秋暝。
5.誰想住在這幅畫里,為什么?那王維想不想?因為住在畫里面,他就沒有了朝堂之上的~,沒有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同流合污,明爭暗斗…)
他的心就變(指板書):在古人的文化當中,每一個自然界的事物選取時都有一種情感的寄托。王維愿意留在這幅畫里,其實是想像浣女、漁夫一樣
這就是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藏著畫,畫里藏著情。讀出這份情,朗讀才算有了靈魂,現在你們就是這超凡脫俗的王維,帶著這種感悟,齊誦這首詩吧!
【設計意圖】:借助多感官和想象,深入感受詩中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動靜結合寫法之妙,也深入感知文字背后的情感,再后深化朗讀,讓學生入情入境。將這些景語化為情語再化為朗讀展現出來,實現學習的內化。
(二)拓展閱讀,品味王維之“空境”
1.鼓勵質疑:這就是學到這里,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這首詩中寫了這么多的事物,寫了這么多的景物還寫了這么多的人物。但王維去稱這座山是?這是為什么呢?
2.是呀,王維把所有的凡塵俗事都放下了,把所有的功名利祿都看淡了,心空了,看上去的山也就空了。
3.王維對“空”字情有獨鐘,在他留下的詩作中,總共有86個空字,涉及描寫山水的空字有36個。其意蘊不盡相同,從而使其山水詩獨具魅力,其中描寫的空境亦別有韻味。
4.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其中的兩首。
《鹿柴》(生讀)請同學們仔細品味王維又是如何寫出了山的空境?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空谷傳音,更見其空。
《鳥鳴澗》王維在詩中寫到:春山空。照理說,春天的山應該是山花爛漫,萬紫千紅。作者如何又寫它空靜?
當人閑心靜的時候,就能聽到(花落的聲音),當山足夠空凈,連明月升起都能(驚動山鳥),這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閑下來,放空一切,才能得以傾聽。作者以聲寫景,以動襯靜。
5.這三首古詩雖各有千秋,但你發現它們異曲同工之處了嗎?都用到了動靜結合的寫法,其實在你的寫作中可以嘗試運用的。
[設計意圖]:空山是和城市官場相對的,在爭名利者眼中,是一座空山,在貪圖享樂的人眼里,是一座空山。在拓展和對比閱讀中,使學生明確在詩佛王維眼里,這個空,是他追求的空靈和靜,是不與當時官場同流合污的清廉,是享受擺脫塵世雜物的閑適,是淡泊名利的清雅。并且更深入地理解動靜結合寫法的好處,并鼓勵他們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從王維的人生經歷出發,走進《山居秋暝》,現在我們再跳出這首詩看王維的一生。
王維以詩的無我,征服生命的悲哀;以佛的空境,消解命運的無常。結課之前推薦一本書給大家。希望王維的人生能讓你明白——釋放自己,便生歡喜。
[設計意圖]:此總結,意在讓學生在一個前后照應的情境中,更深層次地了解王維,并有意地引導學生對王維產生濃濃的探究欲,由一首詩喜歡上一個詩人,并對他的詩作產生深厚的興趣,由一節課,明白一種人生格局,形成一種正確的生活態度。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