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2課四季之美(第1課時)安徽太湖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2課四季之美(第1課時)安徽太湖
五年級上冊第22課《四季之美》
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是統編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按一年四季的順序描寫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黃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時間的景致。本文雖篇幅短小,所寫景致不多,而且都是平平常常的事物,但結構勻稱,尤其是作者善于捕捉景致瞬間微妙的動態變化,感受細膩,選材視角獨特,營造了美的氛圍。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本課承擔著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動態描寫的任務。而感受作者“善于捕捉景致瞬間微妙的動態變化”是為單元作文“——即景”作準備的,這是個難點,因為學生能寫時間跨度較大的景物變化,但往往不善于捕捉瞬間微妙的動態。因此,本課教學時,細膩的動態描寫要放大來指導。
縱觀整個統編教材,本課是第一次以單元編排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文學品鑒能力的培養,所以本課也承擔著核心素養中“審美鑒賞”的初步培養,四季之美,指向“美”,需要我們引領學生去感知、體會、品味。
學情分析與設計理念
對于景物描寫的文章,五年級學生的理解是感性的,很難走進文字深處,難以領會文本表達的秘妙。因此,先將學生引入文本,感受景致的美。接著,帶領學生跳出文本,通過句子對比、換詞,體會遣詞用字的妙處。再在文意兼得的基礎上,重新回到課文,朗誦積累,感受理解就會有了質的提升。如此在語言文字中走了個來回,語文要素才算是真正的落了地,生了根,走進了學生的心中。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預習的基礎上認識本課生字詞,會寫“黎”“暈”等9個生字,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課“蒙蒙細雨”“點點歸鴉”等疊詞的特殊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段落。
3.借助關鍵語句,想象畫面,初步體會景物的動態之美。
教學重點
借助關鍵語句,想象畫面,感受景物的獨特韻味。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動態描寫。
教學準備
老師:細讀文本,了解學生,制作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觀察景物,自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聊節氣,明白萬物有變
1.播放24節氣歌,了解當下節氣,做一個關心生活的人。
2.談節氣特征,感受世間萬物的微妙變化。
想畫面,感受疊詞之美
1.導入課題,齊讀課題。
2.了解作者,交流預習資料。
3.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讀疊詞
①讀準音,了解“紅暈”的意思。聯系生活實際談談 “微微的紅暈”是一種什么樣的色彩。
②想象畫面,讀出畫面。
課件出示:“熊熊的炭火、紅紫紅紫的彩云、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細雨、點點歸鴉”,聯系生活實際想象詞語畫面,指導個讀、男女合作讀。
小結:文中使用大量疊詞讓文字更有詩意,讀起來有一種瑯瑯上口的韻律美;不同疊詞交錯使用,讀起來更具有節奏美。
(2)寫生字
重點指導“免、逸、黎、漆”四個字的寫法:
①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區別“免 ”與“逸”,記住“一點之差”。
②“黎”與“漆”的最后部分不能寫成“水”。
理文脈,發現視角之美
1.感受結構精巧。
快速瀏覽課文,關注文章的結構特點,看看有什么發現?
預設:(中心句相似)(時間寫作順序)(篇章結構)等,引導學生明白本文結構精巧但韻味無窮,需要細細品讀。
2.發現視角獨特。
對比:如果我們來寫四季之美,你會寫些什么?而清少納言又寫了些什么呢?
小結:作者選材獨特,寫的都是常常被人忽視的事物。但是卻將春夏秋冬像一
幅畫一樣展現在我們面前,營造出了一種美的氛圍。
品色彩,體會黎明之美
一、品讀感悟
思考:春天的黎明是一種怎樣的美?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
春天最美是黎明,東方一點兒一點兒泛著魚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紅暈,飄著紅紫紅紫的彩云。
1.發現美
①自由讀。
②交流感受。
③相機出示黎明天空色彩圖,引導學生感受色彩的美,讀出色彩的美。
2.體會美
①引導學生從“一點兒一點兒”中感受云彩在慢慢變化,明白這是一種動態之美。
②通過換詞對比,體會“冒”“涂”“掛” 與“泛”“染”“飄”在表現天空動態變化上的區別,體會黎明時云彩的顏色變化之慢、體態之輕盈。
3.想象美
①讀一讀:如果你是清少納言,看著黎明的天空慢慢亮起來,一點點染上紅暈,飄起了彩云,此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想象畫面,讀出心情之美。
②背一背:觀看天空動態變化視頻,在情境中復現文字。并采用關鍵詞提示法,引導學生熟讀成誦。
二、遷移表達
1.你有沒有留心觀察過某種景物的變化呢?
2.欣賞圖片,回憶當時的情景。試著用上合適的動詞,激活畫面。
清晨,淡藍色的天幕才剛剛拉開,一大塊一大塊的白云就( )在了一起,在校園上空( )成了一堵密不透風的墻,不一會兒,金燦燦的陽光灑向大地,給云墻( )上了一道亮邊。
3.交流。
3.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動詞來描述畫面的動態變化;對比感受哪個字用得最精妙,更能表現景物的動態之美。
4.小結:用不同的動詞可以激活靜止的畫面,使景物“活”起來。
三、課時小結: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春天的黎明,感受了天空顏色變化的動態之美,那其他季節又有著怎樣的獨特韻味呢?下節課繼續交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