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寧夏銀川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寧夏銀川
五年級下冊第15課《自相矛盾》
教材解析
本文選自《韓非子·難一》,講述了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時,理由前后相抵,不能自圓其說。這一故事告誡人們說話做事要前后相應,不要自相矛盾。
課文分了兩個層次。第一層敘述了事件。第二層是最后一句話,點明了由此事引發的議論:堅不可催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精練,讀來很有趣味,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比如,一個“譽”字就讓人想到賣者自吹自擂、得意忘形的模樣;“何如”一問,就能讓人聯想到圍觀者質問賣者時從容不迫的樣子;“弗能應也”則使人想象出賣者無法回答時的尷尬和窘態。
課文插圖描繪的是賣者和圍觀者對話的場景。圖中圍觀者質問賣者的神態、動作,以及賣者的啞口無言的尷尬模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并引發學生反思。
教學目標
-
認識“吾、弗”等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夫”,會寫“矛、盾”等四個生字。
-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能聯系注釋及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
-
想一想:“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感受問者的思維。
教學重點
讀懂故事內容,理解“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進而感受問者的思維。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入
(一)同學們,今天我們進入第六單元的學習,這個單元以“思維的火花”為主題,編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賽馬》《跳水》三篇課文,內容都展現了思辨與智慧.在這三篇課文中,后兩篇的“思維火花”顯而易見,但“自相矛盾”這個故事中的思維火花在哪兒呢?等我們學習過后,你會有特別的發現。
(二)齊讀課題。指導書寫“矛”“盾”。
(三)理解“矛”“盾”的本義。
矛:長柄尖刀,古代一種用來進攻刺殺的武器。古代士兵作戰都使用長矛。特點是銳利。
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種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的牌。盾牌是古代防御武器。特點是堅固。
(四)在課文中的插圖中找到“矛”和“盾”,把這兩個字寫在對應物體的旁邊。
(五)了解了“矛”與“盾”的本義,誰能說一說“自相矛盾”這個成語的意思呢?
小結:看來在生活中大家對這個成語并不陌生,這就是這個成語最早的記載,它選自——《韓非子·難一》),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在這個熟悉的成語中感受不一樣的思維。
二、檢查預習
(一)課前同學們預習了課文,現在我們來檢查一下同學們課文讀的怎么樣?
檢查學生是否將課文讀準確、流利。
(二)對于這樣一則文言文我們不僅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得讀出節奏,讀出點韻味來。甚至可以搖頭晃腦地讀一讀,自己再試一試。
學生練讀。
從大家的神情來看,感覺大家開始有點喜歡這篇文言文了。那你讀懂它的內容了嗎?
(一)現在請同學們結合書中的注釋,說一說這個故事的大概內容。
學生結合注釋,自己練習說故事大概內容。
(二)看來對于同學們來說結合注釋理解文章大意沒有難度,那現在我們換個方式,一個同學說白話文,一個同學說出這句白話文所對應的文言文好嗎。
1.句子一:好,誰先來。知道這個“譽”是什么意思?那就請你
好好地夸一夸你的盾。
誰還想夸一夸你的盾?請你來。
(指導讀好賣矛和盾的人的稱贊的語氣)
好,誰來對文言文。聽清楚他剛才是用什么語氣說的,你就得用什么語氣對。
2.句子二:繼續對。(學生說白話文第二句),你的矛呢?拿上你的矛,再來夸一夸。
夸的還不夠好,我們一起來夸一夸 。
(指導讀好賣矛和盾的人的稱贊的語氣)
誰來對文言文呢。
3.句子三:繼續往下對。生說白話文。我聽出了質疑。誰再來問一問。
(指導讀好“子”。)
誰來對。
-
句子四:好我們接著對。
這個“夫”是什么意思?是的,全文中所有的字都有具體的意思,但是唯獨這個“夫”沒有具體的意思。
-
同學們豐富的想象和恰當的語氣讓這個故事一下變得有趣了,誰想上來演一演。
生白話文演。
生文言文演。
-
這回誰再來讀一讀,這一讀呀,立馬就能將兩個人物立在我們面前。
指名讀。
配樂讀。
挖空讀。
出示插圖試著背誦。
(一)讀到這兒,現在你知道“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了嗎?
(二)現在如果你穿越到古代的集市上好,你能立刻聽出賣者“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與物無不陷也”這兩句話的矛盾之處嗎?
真的能嗎?同學們,你們看,這是老師剛才說的話,你發現問題了嗎?
全文中所有的字都有具體的意思,但是唯獨這個“夫”沒有具體的意思。(學生發現老師話中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是啊,看來在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情況中,想要轉換思維,迅速發現其中的問題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除了你們,在文中還有哪些人沒有發現賣著自相矛盾的話?
(三)引導學生猜猜圍觀者都在想些什么?
(四)那你覺得問者厲害在哪兒呢?
小結:你瞧,在眾多圍觀的群眾中,只有這個人不僅發現了賣著自相矛盾的地方,還通過一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讓賣著啞口無言,讓眾人恍然大悟,原來他才是我們本單元中所提到的閃爍著“思維的火花”的智者啊。
(一)引導學生回憶《對牛彈琴》這個故事,初步談談對公明儀的認識。
(二)出示《對牛彈琴》完整版,同學們借助注釋,讀一讀完整的《對牛彈琴》的故事,再說一說有哪些新的認識與感受。
小結:看來,經過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的思維也有了很大的轉變?磥硗瑢W們和《自相矛盾》中的問者和《對牛彈琴》中的公明儀一樣都能夠善于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對牛彈琴
公明儀(戰國音樂家)為牛彈《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轉為蚊虻(méng,牛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搖擺)尾奮(豎直)耳,蹀躞(diéxiè小步走)而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寧夏銀川”,所屬分類為“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寧夏銀川”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