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統編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優質課六年級《草原》內蒙古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優質課六年級《草原》內蒙古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1課《草原》
教材解析: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來到草原,訪問陳巴爾虎旗時寫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細膩清新的語言記敘了初入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深情謳歌了蒙漢同胞的民族情誼。
課文語言優美,寫景文字詩情畫意,敘事部分娓娓道來,情景交融,生動感人。在表達上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把景色和感受融合起來寫,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渾然一體。二是通過豐富的想象把景象寫得具體可感。豐富的想象使景物的描寫更加形象、生動,充滿畫面感,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草原風情。
單元語文要素:
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運用邊讀邊想象、聯系生活經驗想象的閱讀策略,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情感。
2.能說出從哪里體會到了“蒙漢情深”,體會課文結尾的含義,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增強民族團結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運用邊讀邊想象、聯系生活經驗想象的閱讀策略,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情感。
2.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
能說出從哪里體會到了“蒙漢情深”,體會課文結尾的含義,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增強民族團結的意識。
學情分析:
作為內蒙古的學生,他們對草原的美,草原上的生活是有一些了解的。因此,學習本文學生興趣濃厚。從二年級開始,部編版教材就著手訓練孩子邊讀邊想象畫面的能力了,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已經學過“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因此,本課教學可以基于這個基礎展開單元語文要素“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學生在“想開去”的角度會比較單一、匱乏,因此,教學中老師盡量設計多種活動,打開孩子們的思路,借助孩子們有鮮活的生活經驗的優勢,教會孩子們在閱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感受體會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
教學準備:《草原》教學課件;背景音樂;《內蒙風光》中的相關資料;課堂練筆學習單
執教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味美景
1.導入: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草原》,齊讀課題。上節課,我們通過邊讀邊想象畫面,欣賞了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感受到了老舍先生陶醉于草原美景的心情,并背誦了第一自然段。那么,哪位同學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背給同學們聽?
2.指名背誦。(要求:其他同學請閉上眼睛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
3.指名說想象到的草原美景。
4.是啊,草原的景色是如此的美麗(板書:美景),怪不得老舍先生發出這樣的感嘆:“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師領生背)
5.總結:老舍先生在寫草原風景時把景色和感受融合起來寫,讓我們也有了身臨其境之感。
二、運用方法,自主學習
1.下面,我們跟隨老舍先生走進草原深處,繼續去領略那里的風俗人情。請四位同學分段讀第2至第5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你從老舍的文字又想象到了什么。
2.指名匯報。
師:你們聽讀時發現草原美景了嗎?想象到了怎樣的畫面?
(1)句子:“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
預設:
生1:我看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水就像哈達一樣流淌著,陽光的照耀下,河水一閃一閃的,真美呀!
生2:我看到河面很明亮,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就仿佛是一條像玻璃的帶子。
教師通過學生的想象點明“迂回”一詞的意思,感受河水“明如玻璃”的情景,進一步感受畫面美。(看圖)齊讀句子。
(2)句子:“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
學生自由談,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捕捉聯系生活想象的內容,總結閱讀時聯系生活想開去的閱讀策略。(板書:聯系生活想開去)
三、聯系生活,體會深情
1.剛才我們通過讀文想開去,仿佛也和作者一起走進了草原,老師想問問你有什么感受呀?(學生談感受)
2.老舍先生在這一天即將結束時又有怎樣的感受?你能找到文中的那句話嗎?
出示句子:“是啊!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學生談對這句話的初步理解。
3.出示課后習題三:你從課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到了“蒙漢情深”? 請你默讀課文第2到第5自然段,圈畫相關詞句,聯系自己的生活談體會。
4.學生交流所畫的句子,聯系生活談體會。
(1)迎客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預設:
a.學生抓住關鍵詞“男女老少、群馬疾馳、襟飄帶舞、飛”談理解,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b.學生結合自己去草原上的經歷理解句子。師總結:這就叫聯系生活讀懂句子體會情感。指名讀句子。
c.體會比喻句的精妙:
生:蒙古族人民穿著五顏六色的蒙古袍,頭巾都是五顏六色的,并且隨風飄蕩,美得像一條彩虹一樣。
師總結:是啊,被譽為“語言大師”的老舍先生就用一個比喻句,把蒙古族服裝的特點,善于騎馬及熱情好客的特點體現出來了。(學生齊讀句子)你還從哪里感受到蒙漢情深,請繼續交流。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放。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a.這時候,大家已經來到了蒙古包外,初次見面,大家互相可能會說些什么話呢?那我們來再現一下這個情境吧!老師來當主人,你們來當客人。(師生配合表演,師說蒙語表示歡迎,生說漢語回應。)
b.學生談感受并讀句子。
c.孩子們,蒙古族語言你們聽得懂嗎?(聽不懂),這阻礙了我們的交流了嗎?(沒有),為什么?
學生齊讀“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2)聯歡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么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族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后,小伙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還要騎一騎蒙古馬。”
1.學生繼續聯系自己的生活談體會。
預設:
學生1:蒙古族向來以熱情好客著稱,如果有客人來,不僅宰羊招待,還要拿出最高蒙古禮儀。
學生2:蒙古族是一個酷愛音樂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招待貴賓,必然要盛裝出席、唱歡樂動聽的迎賓歌曲,與客人一起聯歡。(板書:聯歡)
2.學生四人為一小組,口頭填空,完成練習。
(1)請一組派代表來填空。
(2)全體學生學著剛才同學的樣子一起填空:主人敬酒我們回敬,主人舉杯我們再舉杯,主人唱民歌,我們也趕緊唱起來,主人表演套馬、摔跤、民族舞,我們也舞的舞,唱的唱,還要騎一騎蒙古馬。
(3)學生說發現了什么。(主客的行為是有來有往的。)
(4)是啊,此時,客人也已打開心門,心跟草原人民一樣熱情,開始大口大口喝酒,大塊大塊吃肉,已經分不清誰是主人誰是客人了,主客雙方的心兒已經深深地融合在一起,還等什么,就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表現這熱鬧的主客聯歡的場面吧!(師生呼應讀)
3.孩子們,假如此時,你就置身于這感人的情境中,你會做什么呢?你能用“此時,置身于這樣的情景中,我真想____________。”的句式來說一說嗎?
預設:
a.老舍,我真想跳一支蒙古舞來表達我對客人的喜愛、歡迎之情。
b.老師,我真想拉一曲悠揚的馬頭琴曲,來表達我滿心的愉快。
c.老師,我真想畫一幅主客聯歡圖,把蒙漢情深的這一幕永遠保存下來。
d.老師,我真想朗誦一首小詩,來表達我對蒙古族同胞的感激之情。
4.孩子們,我們聯系自己的生活讀懂了句子,體會了情感。想開去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想開去,讀到這段主客聯歡的句子,老師不由得想起老舍先生在他的《內蒙風光》中的《呼和浩特》中寫到的句子。(學生讀句子)蒙古族和漢族人民,就是這樣在一次次的聯歡中,結下了越來越深厚的情誼。
5.師配樂介紹老舍一行人離開草原時的情形,學生再齊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并再次深入理解這句話。
四、拓展想象,升華情感
1.正是這種景美、情更美的極致之美深深地打動了老舍先生,寫下了這樣美麗的詩句。出示整詩:
內蒙東部紀游
陳旗草原二首之二
主人好客手抓羊,
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頻頻難盡意,
舉杯切切莫相忘。
老翁猶唱當年曲,
少年新添時代裝,
蒙漢情深何忍別,
天涯碧草話斜陽。
2.老舍筆下的草原美得像一幅畫,草原上的人美得像一首詩。出示課堂練筆:
(1)學習課文之后,草原的風景美、人情美是否打動了你,你可以嘗試寫幾句小詩。
(2)生活中你也有過與人惜別的經歷吧,請你寫一段話。
3.學生自選一個內容完成練筆。(附“學習單”)
4.學生分享練筆內容,師總結。
五、借助板書,總結全文
通過老舍先生的《草原》,讓我們充分體會到了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板書:蒙漢情深)老舍先生為我們描繪了草原風景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我們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系生活想開去”的閱讀策略,體會到了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其實蒙漢情深只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一部分,老舍先生通過贊美蒙漢之間的深情厚誼,更是深情謳歌五十六個民族,誰也離不開誰,親如一家的和諧與美好。
六、布置作業,遷移運用
孩子們,老舍先生應內蒙古烏蘭夫同志的邀請下,來內蒙古參觀訪問了八個星期,隨后寫下了《內蒙風光》。其中還寫了《林海》、《扎蘭屯》、《呼和浩特》、《魚場》等等內容。
課后作業:推薦閱讀《內蒙風光》,繼續練習從讀的內容想開去,這是深度閱讀的好方法,也會為你的閱讀帶來更多的樂趣和收獲。
上課教師簡介:
女,1982年3月11日出生,一級教師,現從事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從教十六年以來,不斷探索高效的教學方法,聯系生活,深入淺出,讓學生自覺自發地去體會語文之美,深受學生喜愛。曾榮獲市級小學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榮獲區級教學能手、區級學科帶頭人、市級學科帶頭人等稱號。所撰寫論文多次在各級論文評比中獲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