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六年級上冊第10課《竹節人 第二課時》寧夏銀川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六年級上冊第10課《竹節人 第二課時》寧夏銀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明確閱讀任務,采取不同的方法閱讀相關課文內容,體會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2.能講述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條理清楚,讓老師的形象生動。
3.在完成任務二、三的過程中繼續體會閱讀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不同,采用的閱讀方法也不同,進一步覺察閱讀的路徑。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談話:上節課我們帶著“寫玩具指南,并教別人玩這種玩具”這個閱讀任務閱讀了《竹節人》這篇課文,結合你們的課堂學習單說說你的閱讀收獲吧。
2.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帶著閱讀任務二、三走進《竹節人》這篇課文。
二、完成任務二、三,進一步覺察閱讀路徑
(一)引導梳理閱讀范圍
1.竹節人給作者的童年帶來了怎樣的樂趣呢。要完成任務二我們應該關注課文的哪一部分或哪幾部分的的內容?(出示層次梳理)根據上節課的閱讀經驗,你們覺得這27個自然段都需要細讀嗎?
2.完成任務三我們需要關注哪部分內容?(第三部分)
(二)認領任務,完成任務
1.出示任務,領取任務。
理清了閱讀的范圍,接下來同學們可以自由從任務二和任務三任選一個來完成。(出示任務)
任務二: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6分鐘)
(1)細讀與任務相關的段落,畫出竹節人給人們帶來樂趣的語句,并在感受特別深刻的地方簡單批注。
(2)好好讀一讀自己畫出的句子,準備分享交流。
任務三: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6分鐘)
(1)細讀與任務相關的段落,練習講老師與竹節人的故事。
(2)準備分享展示。
2.學生自主閱讀,完成任務。
(三)分享交流,明確任務要點
任務二: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1.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出示相關語句,指導朗讀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適時出示視頻,激發興趣,指導朗讀。
用鉛皮剪一把偃yǎn 月刀,用鐵絲系一綹liǔ紅絲線做一柄蛇矛,給那竹節人裝上,再挖空心思取一個更威風、更嚇人、叫的更響的名號。
破課桌,儼yǎn然一個叱咤zhà風云的古戰場。
有時其中的一個線卡qiǎ住了,那“斗士”便顯出一副呆頭呆腦的傻樣子,挺著肚子凈挨揍。
黑虎掏心!泰山壓頂!雙龍搶珠!
咚鏘咚鏘咚咚鏘!咚咚鏘!
下課時,教室里擺開場子,吸引了一圈黑腦袋,攢cuán著觀戰,還跺腳拍手,咋咋zhā呼呼,好不熱鬧。常要等老師進來,才知道已經上課,便一哄hònɡ作鳥獸散。
2.回想一下完成任務二的過程,我們是怎樣一步步感受到竹節人給人們帶來的樂趣的?
3.回顧我們關注的內容,你們覺得竹節人給人們帶來的樂趣體現在哪些方面?
任務三: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過渡:這是我們小時侯玩竹節人的經歷,老師與竹節人之間的故事又是怎樣的,請同學來講一講。
1.分享展示,指名“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
2.其他同學評價。教師引導:講老師與竹節人的故事時我們要注意什么?學生梳理講故事的要點:梳理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四、回顧梳理,提煉方法,再次實踐,覺察路徑
1.引導學生梳理交流:到此,我們基本完成了閱讀提示中的三個任務,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完成這些任務的?
2.有一些同學他們也閱讀了《竹節人》這篇課文,完成了三個任務。請打開課本39頁,看看課后練習中這些同學是怎樣交流他們閱讀方法的。如果他們的閱讀方法和你們的不一樣,請標畫出來。如果你的方法比他們的好,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方法批注在旁邊。
3.指名交流,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反思:對照三位同學的閱讀方法,回顧我們自己完成了三個任務的過程,你覺得第幾個任務還有提升的空間?比如說:如果想要把老師與竹節人的故事講生動,我們還要注意什么?(關注故事中的細節)
4.從三個任務中選擇一個還需提升的,再次閱讀完成任務。
5.指名交流,展示。
小結:帶著不同的閱讀任務,我們關注了不同的內容,用的閱讀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五、照應開頭,課后延伸
1.照應開頭:出示單元首頁楊絳先生的話“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和《竹節人》一課的三個任務,同學們,現在你又怎樣理解楊絳先生的這句話。
2.布置作業:課下,請同學們練習寫好本課生字,積累本課豐富的四字詞語。同時,嘗試帶著不同任務反復多次閱讀馮驥才的《花臉》,注意記錄你完成每一個任務時關注的內容和閱讀的方法,和同學交流。
(1)向別人介紹花臉的樣子。
(2)講述“我”闖禍受罰的故事。
附板書設計
9.竹節人
閱讀的目的(不同)關注的內容(不同) 采用的閱讀方法(不同)
寫玩具制作指南 3-7自然段 提取關鍵信息
玩法 8、9自然段 抓關鍵詞
分享樂趣 10-29自然段 朗讀感悟
講故事 20-29自然段 起因、經過、結果(關注要素)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