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冀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甘肅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冀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34~35頁例1、例2及有關的練習。 二、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發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通過學習長方體的特征,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為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打下基礎。依據以上的認識,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點定位在,讓學生正確地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三、學情分析: (1)知識上
學生在第一學段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有一定的認識基礎。也進行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組成的物體的學習,已具備準確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實物的能力。 (2)經驗上
生活中長方體的物體較多,學生對長方體的感性認識比較豐富。 (3)能力上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等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有序觀察、實踐操作、討論辨析等活動,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想象、歸納、概括等活動使學生經歷建立立體圖形表象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操作和探索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增強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地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特殊長方體的特征。 教具: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物品、土豆 學具:橡皮泥、小棒、長方體正方體實物 五、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課題
1.學生出示實物學具,說一說是什么形狀。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文體和正方體。
師:為什么我們能很快地挑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呢?因為,它們有著與眾不同的特征。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長方體和正方的認識)
[設計意圖] 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入手,從感性知識出發,使學生對長方體有一個初步的體驗。為學習新知作好鋪墊。 (二)自主實踐,探究新知 1.體驗中認識面、棱、頂點
(1)李老師帶來一個土豆,我要把它變成一個長方體。 (2)切一刀
你發現什么了?摸一摸什么感覺?(出現一個面,平平的。)(板書:面)
(3)(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
你發現增加了什么?摸一摸什么感覺?(一個平面,兩面相交于一條線段,這條線段 叫做長方體的棱)(板書:棱)
(4)(將某一平面朝下,垂直兩平面再切一刀)出現了幾條棱?(三條棱)這三條棱相交于一點,這個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板書:頂點)
摸摸頂點,有什么感覺?
(5)繼續切下去,就可以得到一個長方體。 (6)同桌互相指一指長方體學具上的面、棱、頂點。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是要讓學生在觀察中認識長方體面、棱、頂點等各部分名稱,通過切土豆的活動,直觀的看到了面、棱、頂點的產生過程。從中發現長方體中面棱頂點的相互關系。
2.討論中掌握面的特征
(1)小組合作:觀察你準備的長方體物品。從個數、形狀、長度三方面思考討論: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征? (2)全班交流:
學生拿自己的長方體交流面的特征,并說一說如何證明面的特征。
師關注學生的數法,指導學生按相對面有序的數。(上下、左右、前后)
師引導學生重點說一說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面的特征。
(3)學生匯報正方體面的特征。 (4)小結:課件演示面的特征。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依托生活中的長方體,多次讓學生運用數一數、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發現長方體面的特征。讓學生在“觸摸”中掌握知識,讓學生更系統深刻地體會長方體特征,突出了重點。
3.操作中深化棱的特征
(1)小組合作:從條數和長度方面討論棱的特征。
(2)師:根據以上小組內討論得到的棱的特征,如果讓你們搭建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框架,你們小組會如何選擇小棒? 出示:
長度 顏色 根數 15厘米 黃色 4根 10厘米 綠色 12根 9厘米 紅色 4根 6厘米
綠色
4根
小組討論,交流:各小組如何選擇小棒。 (3)小組合作制作長方體框架。
(4)反饋交流。學生展示不同的搭法,是如何選擇小棒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棱有什么特征?師著重讓學生展示特殊長方體的搭法,使學生再次明確當相對面是正方形的情況,那么有8條棱的長度是相等的,4個面完全相等。
(5)學生結合搭建的正方體框架匯報正方體棱的特征。 (6)小結:課件演示棱的特征
4.引出長、寬、高的概念。(課件出示長方體的長、寬、高)
(1)師說明: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習慣上把水平方向的棱叫做“長”,把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把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寬”。
(2)學生拿手中的長方體物品,換一個方向擺放,指出他的長、寬、高。
(3)課件演示: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4)學生用韋恩圖表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關系。
【設計意圖】 “長方體棱的特征”是這一節課知識上的一個難點,因此這一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寬闊的活動舞臺,培養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的創新意識。通過這一環節不僅可檢驗學生對長方體的特征是否清楚,是對長方體特征的一個再認識,重點放在研究特殊的長方體上。特殊的長方體在學生認識上是一個難點,學生在操作中對特殊的長方體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三)鞏固反饋,內化新知
1.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錯誤的畫×。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點。 ( )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相等。( ) (3)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 (4)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
(5)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 (6)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
2.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說一說、想一想等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發展了空間觀念。 (四)總結全課,評價自我。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的表現如何?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 正方體
面 個數形狀大小 6個
長方形(可能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面相等(可能有4個面相等) 6個 都是正方形 棱
條數
長度 12條
相對4條棱相等(可能有8條棱相等)
12條 都相等 頂點 個數
8個
8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