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創新互動課堂,一等獎課例,什么是周長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新媒體新技術大賽暨全國創新互動課堂一等獎課例《什么是周長》泡桐樹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新媒體新技術大賽暨全國創新互動課堂一等獎課例,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什么是周長》泡桐樹小學西區
2016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教學設計表
一、基本信息 | ||||||||
學校 | 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 | |||||||
課名 | 什么是周長 | 教師姓名 | 應旭琳 | |||||
學科(版本) | 數學(北師大) | 章節 | 5單元 | |||||
學時 | 1課時 | 年級 | 3年級 | |||||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結合具體實物或圖形,在觀察、思考、操作等活動中,認識物體表面或圖形的周長 2、會計算多邊形的周長,并能尋求簡單合理的運算途徑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1、讓學生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在觀察、描一描、說一說等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在與同伴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周長 2、結合具體的情境,小組同學通過觀察、度量、計算等活動,探索多邊形的周長 3、能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情感態度: 能積極參與到認識“周長”的操作活動中,學會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通過自己的感性體驗來獲得對“周長”的理解與掌握,增強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
||||||||
三、學習者分析 “周長的認識”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抽象,這是由于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學生見到、摸到、用到的圖形的形狀、大小比較多,而感受和關注周長的時候比較少。 |
||||||||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教學重點: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概念 措施:周長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也是孩子理解的難點,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和觀察來引導學生發現什么是周長,使這個概念得到鞏固和深化。 |
||||||||
五、教學設計 | ||||||||
教學環節 | 起止時間(’”- ’”) | 環節目標 | 教學內容 | 學生活動 | 媒體作用及分析 | |||
1 | 0’15”—6’20” | 找準邊線的位置,清楚知道邊線不能畫在里面或者外邊 | 認識邊線的含義 | 學生在答題紙上描邊線,然后拍照上傳作品,對作品進行討論 |
一對一教學,接收與發送任務 學生用平板電腦,接收任務,對作品進行完成,然后回傳到教師端 |
|||
2 | 6’30—10’15” | 分析“一周”的意思,知道一周是從起點開始沿邊線饒一圈在回到起點 | 認識什么是一周 | 觀看螞蟻爬行的動畫 |
錄屏播放 播放之前備課做好的螞蟻爬行視頻,這樣的觀看更加生動直觀 |
|||
3 | 10’20”—15’30” | 完整表達什么是周長,知道周長的準確概念 | 描述周長的概念 | 模仿什么是樹葉的周長,描述給出圖形的周長 |
電子白板 圖形功能 選擇圖形現場生成,讓學生說什么是周長,有圖形的直觀呈現,學生描述的時候有參照,并且邊說邊用彩色筆描邊線,讓學生對概念理解的更加深刻 |
|||
4 | 15’40”—30’30” |
知道計算周長的方法有 1、對于規則圖形用尺子直接測量然后計算 2、對于不規則圖形用繩子先饒邊線一周,然后把線拉直,進行測量 |
得到周長的辦法有哪些 | 小組合作,一起量數學書封面的周長、樹葉的周長 |
一對一教學,接收與發送任務 小組討論交流方法,組長用平板電腦把小組的操作過程全部拍成視頻,完成后回傳到教師端 教師選擇學生作品,大家進行交流討論,評價學習同伴的思維方法 |
|||
5 | 37’00”—38’20” |
會計算多邊形的周長,并能尋求簡單合理的運算途徑 |
準確數出或者計算出周長 | 鞏固練習,自己答題 |
一對一教學,接收與發送任務 每個學生在平板上答題上傳到作業平臺,教師選擇學生作品進行交流討論 |
|||
6 | 39’05”—40’05” | 學會整理自己的思維,理清知識線索,搭建知識框架 |
小結 |
談上課感受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