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數學廣角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數學廣角》
學科 數學
學段
低 年級 三年級
相關領域
數學
教材
書名: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 三年級 上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我校推行的“知行課堂”與之不謀而合,每節課都是思維訓練課,每節課都是語言發展課,每節課都是帶班育人課。課堂上既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比如:善于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重視形象思維的訓練,提升創新能力。課堂上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能用規范準確的學科語言表達學科內容;閱讀文本,獲取有效信息。課堂上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重視操作等環節。那么,數學課堂應該是揭示矛盾,引發學生思考,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解決矛盾的過程。在經歷了實踐的過程后,收獲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同時獲得了有價值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背景分析
學習內容分析:
集合思想是數學中最基本的思想。教材注重借助維恩圖表示集合及其交、并,幫助學生理解集合的知識,并讓學生掌握畫維恩圖的方法。再通過例題介紹了用維恩圖表示集合及其交、并的方法后,在接下來的練習中,讓學生應用維恩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利用維恩圖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集合概念及其關系。
教材中借助學生熟悉的體育運動為素材,解決“參加兩項比賽的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介紹了怎樣用維恩圖表示出參加兩項比賽的人數,同時啟發思考怎樣列式解決問題,滲透集合的有關思想和方法。怎樣能夠把教材中看似靜態的素材轉化為學生的動態實踐活動,并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深刻了解維恩圖,用維恩圖解決實際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及表達能力呢?維恩圖是教材中給的,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嘗試著自己畫圖
2
解決,繼而在討論過程中,根據學生不同層次的資源,不斷改進提高,最終形成維恩圖,那么,學生的理解一定更深刻,并且在實踐過程中,很多方面的能力能得到提升。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接觸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在數數時,利用維恩圖表示集合的方法,在比較多少時,通過兩組數量相等的實物建立一一對應,理解“同樣多”的概念,初步體會了集合元素之間建立的一一對應。另外,學生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對集合理論的基礎——分類思想和方法非常熟悉了。學生已經具備了學習集合的基礎。但是維恩圖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抽象的,又是非常復雜的。 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教學時,采用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原有基礎,充分地表達自己在解決問題時的方法和思路,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不斷發現不足,并想辦法改進提高,最終形成抽象、簡潔的維恩圖。教學時,還要注重數形結合,溝通算式和維恩圖之間的關系,通過語言描述,讓學生在圖示和算式這兩種表征之間進行轉換,感受集合的知識。
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教學目標:
1. 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簡單的集合知識,初步感受它的意義。
2. 學會借助韋恩圖,運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來解決較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感受到數學和生活之間的相互聯系。
3. 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體會集合,會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示意圖
一、談話導入,創設情境 二、生成數據,產生問題 三、實踐交流,探究新知 四、揭示課題,閱讀拓展
3
五、鞏固練習,熟練掌握 六、小結收獲,提升認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設情境
大家平時喜歡運動嗎?這兒有兩項體育運動(出示圖片),看看是什么? 能說說你喜歡哪項運動嗎?有沒有兩項都喜歡的?
過渡:看來同學們平時挺喜歡體育運動的,咱們喜歡的運動中也有數學學問呢,今天咱
們一起走進數學廣角,去研究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 二、生成數據,產生問題 1.統計兩個組的情況。
剛才還有很多同學想說,一會兒咱們請一些同學把自己喜歡的情況表示在黑板上。每位同學手里都有2張號碼牌,你喜歡哪項運動就把號碼牌放在哪項的下面,如果兩項都喜歡怎么辦?
誰愿意把你的想法貼在黑板上?(指名2組,一個接一個貼) 2.組織學生就產生的問題進行談論,明確圖意。 (1)觀察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
喜歡輪滑的有×人。 喜歡游泳的有×人。
既喜歡輪滑又喜歡游泳的有×人(你是怎么知道的?)(貼紙條) (2)一共有多少人?(指答)
過度:這幅圖能讓我們很清楚地看到每個人喜歡的項目,但是一共有多少人,這幅圖表
達得不是很清楚,那你有什么好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把圖調整一下) 三、實踐交流,探究新知 (一)畫圖調整 1.提出要求
你能不能試著把這幅圖調整一下,讓別人既能看清楚每個人喜歡的項目,又能看清楚一共有多少人?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在紙上寫一寫、畫一畫。 2.學生自己畫圖 (二)交流反饋 1. 分層次反饋
重復2次做批注——出現一次在旁邊——出現一次在中間——集合圖
2. 看集合圖說信息——解決“一共有多少人”
(1)那你現在能通過看圖一下就知道一共有多少人了嗎? (2)完整指圖說信息
快看看,這一幅圖表達了幾條信息?這么多的信息,你能指著圖把它說清楚嗎?咱
們兩個人合作,一個人說,一個人指,一會兒看看哪組配合得默契,好嗎?(同桌合作,指名演示)
過度:剛才大家想到調整這幅圖來解決這個問題,除了看圖,我們還可以怎么解決? (二)列式計算
請你把算式寫在紙上。
反饋:說出每一個算式的意思,在圖中指出每個數的意思。
溝通算式、符號、語言三者之間的關系。
過度:這回大家不僅通過看圖解決了大家的問題,而且能夠通過算式來解決問題。你發
現了沒有,圖和算式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四、揭示課題,閱讀拓展 1. 回顧梳理
2. 出示資料,自己讀。 3. 揭示課題
五、鞏固練習,熟練掌握 1. 出示練習 2. 獨立完成 3. 集體訂正
4. 出示問題,引發思考:
(1)如果每個同學1根跳繩,1個毽子,老師要為這些同學準備( )根跳繩,( )
個毽子。
(2)如果每個同學準備一瓶水,需要準備( )瓶。 六、小結收獲,提升認識
我們今天一起認識了維恩圖,我們是怎么研究的?
總結:我們借助生活中的一個問題,想到了用畫圖的方式來解決,而且又嘗試了用算式
來解決,并且發現了圖和算式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