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平均分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7年新媒體新技術大賽暨全國創新互動課堂課例《平均分》天津市北辰區實驗小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2017年新媒體新技術大賽暨全國創新互動課堂課例《平均分》天津市北辰區實驗小學
附表2
2017年觀摩活動教學反思表
學校 | 天津市北辰區實驗小學 | ||
課名 | 平均分 | 教師 | 尹麗 |
學科 | 數學 | 年級 | 二年級 |
1.應用了哪種新媒體和新技術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 |||
利用優學派的互動題板功能,為學生動手操作搭建平臺。做到直觀、形象、便于操作。 反饋環節,展示學生分的過程,優學派的記錄功能發揮了重要作用。運用隨機抽取,多人對比等多種形式,既能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又能在對比中方便學生辨析討論,有效突破重難點。 鞏固練習運用優學派進行判斷練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做題興趣。利用優學派強大的統計功能精確統計每個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全班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方便老師及時查漏補缺。做到面向全體。 |
|||
2.在教學活動應用新媒體新技術的關鍵事件(起止時間(如:5'20''-10'40''),時間3-8分鐘左右,每節課2-3段),引起了那些反思(如教學策略與方法的實施、教學重難點的解決、師生深層次互動,生成性的問題解決等)。 | |||
6’55”- 19 ’00” 鞏固平均分的含義 此環節體現了學生動手操作、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過程。通過多組練習的辨析,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自我探索意識,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展現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鞏固平均分的活動之中。使學生在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交流中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利用優學派進行練習,使得教學雙方能及時互動,準確地傳遞信息。根據系統提供的題目正確率統計和學生做題正確率統計,便于教師掌握學生反饋情況,:本課教學中,學生對練習最后一題判斷失誤較多,通過系統統計發現問題以后,教師及時組織全班同學討論交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不斷完善、全面,進而學會準確進行判斷的方法。這樣有針對性地講評錯題。大大提高了課堂練習效率,發展了學生的能力。 19’22”- 32 ’15”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此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點。注重分法的多樣化。讓學生用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強調的。教學中關注平均分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過程與方法的多樣化是十分必要的。如“把18個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分一分。”在此,我利用優學派互動題板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考多次進行分物,并記錄自己平均分的過程。這樣,改變了以往教學中,只能讓學生利用圓形紙片、小棒等學具,擺一擺、分一分,操作很不方便,匯報交流時也不直觀的弊端。優學派電子書包的運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多次動手操作中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與運用。在交流互動中學生明確分得方法雖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數量是同樣的。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再次體驗了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優化分法。 |
|||
3.新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創新點及效果思考(教學組織創新、教學設計創新等)。 | |||
優學派的應用,激發了學生興趣,化被動為主動。教師利用發布互動任務的形式代替教師板演或個別學生演示,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系統便于學生操作和記錄,避免了傳統的手工操作的麻煩和不好展示的缺點。演示環節全部是學生的真實操作記錄,這樣比看電腦課件演示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于突破重難點。 利用優學派進行互動練習,便于學生靈活操作,體現學生個性發展,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不再是以往那種機械重復的練習。使得教學雙方能及時互動,準確地傳遞信息,激發了學生的做題興趣。根據系統提供的題目正確率統計和學生做題正確率統計,便于教師掌握學生反饋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評錯題。大大提高了課堂練習效率。 |
|||
4.對新技術的教學適用性的思考及對其有關功能改進的建議或意見。 | |||
利用優學派互動式學習,增強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學生便于操作,體現了直觀性和真實性,增加過程的可信度,培養學生的自信。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關注技術的使用,而是要結合學生學習過程控制課堂節奏,重視學生思考與參與,注重師生的情感交流。而不是只關注了學生的操作而忽略了學生的思考和思維的發展。將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
一、基本信息 | ||||||||
學校 | 天津市北辰區實驗小學 | |||||||
課名 | 平均分 | 教師姓名 | 尹麗 | |||||
學科(版本) | 人教版數學 | 章節 | 第二單元 | |||||
學時 | 1 | 年級 | 二年級 | |||||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
三、學習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熟練背誦乘法口訣;熟練掌握乘法的計算技能;會初步進行小組合作。同時,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以直觀思維為主,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雖然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實踐中已有一定的分物品的經歷,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實踐經驗。因此,他們對于“什么是平均分”、“怎樣平均分物品”都感到比較困惑。 |
||||||||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 ”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難點是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中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在多次經歷、對比、辨析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
||||||||
五、教學設計 | ||||||||
教學環節 | 起止時間(’”- ’”) | 環節目標 | 教學內容 | 學生活動 | 媒體作用及分析 | |||
激趣導入 | 0’10”- 0 ’35” |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分物的需求。 | 師: 再過兩天就是圣誕節了,今天圣誕老人來到我們班里為同學們送禮物了,你們高興嗎?不過圣誕老人想請同學們一起分禮物,你們愿意幫忙嗎?快來看看帶來了什么禮物吧! | 明確本節課任務 | 課件呈現圣誕老人分禮物情境,有效調動學生參與分物的積極性。 | |||
實踐操作(1) 認識“平均分” | 0’40”- 6’35” | 突出平均分的含義 |
出示:把6塊糖分成3份,你能想出幾種分法?動手試一試吧! (1)學生動手操作。 (2)匯報與交流,指名說說自己是怎么分的。屏幕展示學生不同分法,教師板書(1、2、3)(1、1、4)(2、2、2) (3)看了這幾位同學分的結果,你想說什么? (4)師:這種“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點? (5)得出“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板書課題:平均分) |
(1)在學生電腦上操作:把6塊糖分成3份。 (2)交流自己是怎么分的。 (3)對比明確: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
(1)教師利用發布互動任務的形式代替教師板演或個別學生演示,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分糖過程中。積累“分”的經驗。 (2)利用優學派教學,方便展示學生分的結果,便于學生直觀觀察。 (3)利用優學派隨機對比功能,同時展示多位學生分的結果,便于學生對比辨析,從而突出平均分的含義 |
|||
實踐操作(2)鞏固“平均分” | 6’55”- 19 ’00” | 鞏固平均分的含義,學會平均分結果的完整表述。 |
師:我們來看看這些是不是平均分。 (1) 課件出示幾組圖,學生判斷是不是平均分,并說明理由。 (2) 學生完成優學派上判斷練習。 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3)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平均分嗎?學生舉例。 師:你們真是善于觀察的好孩子! |
(1)判斷平均分,并說明理由。(2)獨立完成學習電腦上的練習。(3)訂正匯報自己的思考過程。(4)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見到過的平均分。 | 利用優學派進行練習,使得教學雙方能及時互動,準確地傳遞信息。根據系統提供的題目正確率統計和學生做題正確率統計,便于教師掌握學生反饋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評錯題。大大提高了課堂練習效率。 | |||
實踐操作(3)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 19’22”- 32 ’15” | 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
出示: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幾個?分一分。 (1)組織學生思考:怎樣表示要平均分成6份? (2) 請學生用優學派分一分,并記錄自己分的過程。 (3) 組內交流。 (4) 集體交流展示,對比分析。 (請分法不同的學生分別回答,同時屏幕展示該學生分的過程) 提問:看懂了嗎?這種分法哪好? 學生回答,師板書:一個一個地分、先估再調、算好再分 (5)得出結論:像這樣把一堆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分法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時,可以是一個一個的分,還可以幾個幾個的分等,直到分完。但必須每份同樣多。 |
(1)明確分的要求。(2)思考打算怎樣分。 (3)利用 優學派進行操作,并記錄平均分的過程。 (4)組內交流。 (5)集體匯報,展示平均分的過程。 (6)對比辨析得出結論。明確平均分的方法。 |
優學派的使用,為學生的操作提供了方便。以往教學中,只能讓學生利用圓形紙片、小棒等學具,擺一擺、分一分,操作很不方便,匯報交流時也不直觀。本節課我利用電子書包教學,學生操作方便,而且能將自己的操作過程進行記錄。便于交流展示。電子書包的運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多次動手操作中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與運用。 | |||
實踐操作(4)強化平均分的方法 | 32’30”- 35 ’50” | 鞏固平均分的方法 |
師:圣誕老人又要派發禮物了!快來看看是什么吧! 出示: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盒? 師:你喜歡上面哪種分法?自己嘗試分一分吧。 |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發送的互動任務。 | 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多次經歷平均分物的過程中,鞏固平均分的方法。 | |||
鞏固練習,掌握新知 | 36’10”- 39 ’40” | 通過鞏固練習,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和方法,提高運用能力。發散學生思維。為認識“除法”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知識。 |
1、你還能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幾盒?自己試著分一分。 2、選擇自己喜歡的禮物,平均分給組里的同學。 |
(1)思考問題。 (2)動手操作。 (3)匯報展示。 |
利用優學派進行互動練習,便于學生靈活操作,體現學生個性發展,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不再是以往那種機械重復的練習。 | |||
全課總結 | 39’50”- 40 ’00” | 回憶本課收獲 |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 回憶梳理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