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荊軻刺秦王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五課_荊軻刺秦王_福建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五課_荊軻刺秦王_福建省優課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常用詞語,理解詞義和文言特殊句式。
2.通過文本細讀,把握荊軻的形象特點,并且學習如何寫出人物個性。
3..引導學生認識荊軻形象的文化意義。
2學情分析
所任教班級學生為高一新生,入學還不到一個月,整體而言學習積極性較高,能夠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愿意在課堂上和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但由于文言文基礎知識還不夠扎實,閱讀時也尚未養成發現問題、深入思考的習慣,所以在學習古文時,往往淺嘗輒止,停留于掌握字詞意思這一表層。
3重點難點
通過文本細讀,分析荊軻這一形象的特點,并且學習如何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側面襯托等表現手法寫出人物個性。
引導學生探究荊軻怒斥太子背后的心理動機,挖掘荊軻這一形象所蘊含的文化精神。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導入新課
如果以“成王敗寇”的標尺進行衡量,荊軻無疑是一個失敗者,《荊軻刺秦王》這篇文章講述的也無非只是一個刺殺未遂的故事而已。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失敗者”以及他的故事,千百年來,從未消逝在歷史的風塵里,無論時代如何更迭,總有人對他念念不忘。
比如晉代的陶淵明在《詠荊軻》一詩中說“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唐代的駱賓王在易水送別友人時也想起了他“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于易水送人》),宋代的辛棄疾寫詞回憶“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元代僧人善住也歌詠荊軻是個俠士“易水悲歌歇,秦庭俠骨香”, 清代的龔自珍也稱贊荊軻“江湖俠骨恐無多”。當代有許多作家撰文談論荊軻,比如張承志的散文《清潔的精神》、莫言的劇本《我們的荊軻》、臺灣作家溫世仁的武俠小說《秦時明月之荊軻外傳》等等;也有許多導演拍攝以荊軻為題材的影視,比如陳凱歌的電影《荊軻刺秦王》,李惠民執導的電視劇《荊軻傳奇》等等。
幾千年來,這么多人談論著荊軻,記掛著荊軻,荊軻的身上一定有著某種吸引人的魅力,值得我們去探索。
前兩節課,我們運用提要鉤玄的方法理清了課文的行文脈絡,并且梳理了重點文言字詞,今天就通過文本細讀的方法,來更進一步地認識荊軻。
(設計意圖: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出本節課所要探討的核心問題。)
活動2【活動】二、討論交流:文本細讀,品味荊軻
討論交流:你認為荊軻是個怎樣的人?請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并在文中找出依據。(此問題為昨日作業,要求學生在文中進行批注)
2段(荊軻獻計)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自尊心強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有智謀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知恩圖報
◆重點文言詞語及句式:微、愿、得、謁、購、誠、說、有以、以、窮困 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省略句
◆塑造人物形象的途徑:個性化的語言描寫
3段(說樊於期)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果決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有智謀,擅長辭令(做足功課,提前了解樊於期的經歷及性格,說辭環環相扣,一步步挑起樊於期的情緒,促其最終心甘情愿地自刎)
◆重點文言詞語及句式:深、顧、善、把、揕、陵、偏袒 被動句、定語后置、狀語后置
◆塑造人物形象的途徑: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曰”前的修飾語:荊軻——不動聲色;樊於期——情緒逐漸激昂)
◆學生可能誤答:愛國(“解燕國之患”;“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辨析]荊軻刺秦王是愛國的表現嗎?不是。
補充材料:《史記·刺客列傳》
荊軻者,衛人也,其先乃齊人,徙于衛,衛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
理由一:荊軻并非燕國人。
理由二:春秋戰國時代,士作為地位底下的階層,他們的國家觀念并不強烈,國君賞識就留下來供驅使,若不賞識則再游歷他國,比如當時著名的縱橫家蘇秦、張儀皆如此。
7-8段(怒斥太子)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自尊心強,“士可殺不可辱”,剛烈
◆重點文言詞語及句式:所待、頃之、發、遲、請、所以 省略句、判斷句
◆塑造人物形象的途徑:神態描寫、語言描寫
◆學生可能誤答:沖動,易怒,不計后果(“荊軻怒,叱太子曰”;“ 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
[辨析討論]荊軻真的是“沖動、易怒、不計后果”嗎?或者說,他的“怒而遂發”是性格缺陷嗎?非也。“怒斥”本身其實體現著荊軻的價值追求。
荊軻答應刺秦,實屬無奈(太子的“頓首”、“固請”,田光的以死相激),然而一旦許諾,他便不會回頭(事實上他也著手謀劃籌備)。而太子丹卻“遲之”,“疑其有改悔”,甚至提出要“先遣秦武陽”,這是對荊軻“勇”的懷疑,是對其人格的侮辱。在那一瞬間,荊軻很有可能想起了賞識自己、卻因太子疑之而自殺的田光,他仿佛在田光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運。太子要田光“勿泄”,田光就自刎了,為了內心所追求的“節俠”之名;太子要荊軻趕快出發,荊軻就“辭決”了,也同樣為了內心所追求的“節俠”之名——那是一種潔白無暇、不容懷疑、不容玷污的完美人格。荊軻并非意氣用事、草率出發,只是與等來同伴、為刺秦增一分勝算、為活著回來增一分可能相比,維護自己所追求的高潔人格更為迫切、更為重要。
9段(易水送別)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視死如歸;一諾千金的高貴人格(縱使對太子丹充滿憤怒)
◆重點文言詞語及句式:白衣冠、而、瞋、就、已、顧 定語后置
◆塑造人物形象的途徑:環境描寫、動作描寫
◆學生容易忽略、并且值得探討的細節:
1.樂聲為什么會先悲涼(變徵之聲)后激憤(慷慨羽聲)呢?為何悲涼,又為何激憤?他要去做的其實是一件有益于燕國、有益于百姓之事(秦為“暴秦”),為何會是這樣的情緒?
2.太子去哪兒了?太子作為刺秦計劃的主腦,為何在易水送別時幾乎“隱身”?同樣為了刺秦而犧牲(或將要犧牲),太子丹面對樊於期之死是“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而面對“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生死難卜的荊軻,太子為何沒有任何反應?
3.在怒斥太子時,荊軻說“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而在與高漸離的擊筑聲唱和時,荊軻卻唱“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前后是否矛盾?
[辨析討論]
這場告別,與其說是“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與荊軻的告別,不如說是荊軻與高漸離兩位知己之間的生離死別(知己情深;荊軻死后,高漸離繼續刺殺秦王,見周練《高漸離以筑擊秦王》)。
荊軻的唱詞,唱出了環境(蕭蕭)、心情(寒),也唱出了自己的命運(如易水般一去不返)。
激憤——針對太子(結合上文怒斥太子進行分析),乃至“終已不顧”。
補充材料:張承志《清潔的精神》
那天的易水送行,不僅是不歡而散甚至是結仇而別。燕太子只是逼人赴死,只是督戰易水;至于荊軻,他此時已經不是為了政治,不是為了垂死的貴族拼命;他此時是為了自己,為了諾言,為了表達人格而戰斗。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和他的黨人高漸離在易水之畔的悲壯唱和,其實藏著無人知曉的深沉含義。所謂易水之別,只在兩人之間。這是一對同志的告別和約束,是一個他們私人之間的誓言。直到日后高漸離登場了結他的使命時,人們才體味到這誓言的沉重。
就這樣,長久地震撼中國的荊軻刺秦王事件,就作為弱者的正義和烈性的象征,作為一種失敗者的最終抵抗形式,被歷史確立并且肯定了。
13-18段(廷刺秦王)
(秦武陽色變振恐)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逐秦王——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秦王目眩良久
◆重點文言詞語及句式:以、次、陛下、怪、謝、假借、發、見、因、引、絕、還、卒、郎中、方、提、被、就、箕踞 狀語后置、省略句、定語后置
◆荊軻形象:膽識過人,勇武,視死如歸
◆塑造人物形象的途徑: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兩次“笑”)、語言描寫、襯托(秦武陽、秦王、群臣)
(設計意圖:通過文本細讀,掌握重點文言詞語及句式,分析荊軻的形象特點,并學習如何寫出人物個性。)
活動3【講授】三、課堂小結
讓我們再回到這堂課一開始老師所提出的那個問題:荊軻身上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會讓千百年來的許多人對他念念不忘?他身上固然有著足智多謀、能言善辯、膽識過人、果決、剛烈、視死如歸等等美好的品質,但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他對于完美人格的超越生命的追求。也許有人會說他傻、不現實,但是在這樣一個聰明且現實的人太多而不是太少的年代里,我們恰恰需要荊軻身上那種清潔的精神,在這復雜的人世間,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找回的,也恰恰就是那種清冽、干凈的感覺,并且,心之所向,一往無前。
(設計意圖:課堂升華,總結荊軻這一形象所蘊含的文化精神。)
活動4【作業】四、拓展作業
從下列題目中選擇一道,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作文。
1.關于荊軻,歷代的人們褒貶不一,許多人欣賞他,但也有人非議他,比如朱熹認為“軻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你如何看待荊軻這一人物?請以“我讀荊軻”為題,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2.同樣面對強大的敵國,燭之武選擇說秦伯,而荊軻選擇行刺秦王,你覺得行刺是最好的方式嗎?如何評價荊軻刺秦王這一行為?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3.請運用本課所學的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語言、神態、動作描寫,環境描寫,襯托),寫你喜歡或厭惡的一個人,力求寫出人物的個性特點。
(設計意圖:前兩道題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不迷信,不盲從。第三道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鞏固課堂學習成果。)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