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春江花月夜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二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賞析示例《春江花月夜》廣東省 - 江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春江花月夜》教案
李 旦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整體感悟詩歌意境。 2.流暢誦讀,分析詩歌的思路層次。
3.通過鑒賞, 體會畫面美、哲理美、情感美。 教學重點:朗讀鑒賞,感受詩歌的美。 教學難點:學生能否把握詩歌的美。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詩歌題目 “春江花月夜” (意象組合、意境美、列錦) 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二、作者介紹 (一)作者簡介:
1.初唐詩人,吳中四士之一。 (見《金版》P22、課文P25注解①) 2.《全唐詩》僅存其詩兩首《春江花月夜》和 《代答閨夢還》(閨怨詩、五言排律) 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情催桃李艷,心寄管弦飛。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二)古今評說 1.聞一多:“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2.日本漢學家:“中國古代只有兩首好詩,一首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一首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三、整體感知
1.【音讀法】誦讀全詩,詩題共五個字,代表五種事物,作者重點寫哪個字?請說說有關“月”的詩句及其寓意。
【月:升起—高照—西斜—落下。 全詩以月為主體,緊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詩中生命的紐帶,統攝全詩。】 “月”:(1) (幽清明凈、閑適悠然)王維《山居秋瞑》“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2)(人生宇宙理、豁達情)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3)(思鄉懷人)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4) (羈旅的孤獨)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5) (懷古傷今)劉禹錫《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6)(離愁別緒)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2. 【意讀法】誦讀全詩,結合課文、金版學案注釋,說說詩歌隨著“月”的變化、內容情感的變化展示了幾幅圖。(討論)
2
四、感受鑒賞美
1.【情讀法】誦讀詩歌,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幅圖或者哪些句子,為什么?(交流分享) 注意:讓學生自由發揮,教師適當調撥,要求教師對詩歌非常熟悉切準確理解。在小結時,要精到,簡潔。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2.鑒賞小結.【美讀法】
圖文并茂地讓學生讀,可以采用齊讀,男女讀等方式。
五、拓展延伸(作業) 1.蘇軾:“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哀嘆個人短暫,自然永恒。張若虛:“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認為人生雖短暫,但人類可以與自然永恒。那你又怎么理解“瞬間與永恒”的關系。
拓展小結:注意若時間允許可以讓學生讀。 絕不害怕剎那——永恒之聲這樣唱著。(泰戈爾詩)
3
人生的旅途是由無數個瞬間組成,歷史的長河也是由無數個瞬間組成。瞬間是短暫的也是永恒的;瞬間里閃爍著美麗、精彩、幸福,也孕育著丑惡無奈和痛苦。郁達夫說:“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陽的光輝,一個瞬間可以留下永恒的記憶。 太陽躍出海平面,雖然時間極短,但在攝影師的手下,它的壯觀卻可以定格至永遠;流星劃過夜空,雖然只是一剎那,但在虔誠的禱告者眼里,它的光輝伴隨希望永不消失;曇花在夜里開放,雖然很快凋謝,但在人們的心中,它的清香卻可以長久縈繞。 生命是短暫的,是瞬息的,然而只要在有生之年活得精彩,活的絢爛,那么生命就是長久的,就是永恒的。曹雪芹在殘燭、青燈、冷影之下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最終寫就了流芳百世,千古不朽的文學巨著《紅樓夢》!而曹雪芹的生命卻如此脆弱,如曇花 一現,可他為我們創作的《紅樓夢》卻足可以與江河永存、千載不朽!
六、作業
完成《金版學案》P25練習。
教學反思:本節課總的來說有得也有失,有優點也有不足。 優點:
1.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設置明確。教學目標有三點:一是通過誦讀,整體感悟詩歌意境。二是流暢誦讀,分析詩歌的思路層次。三是通過鑒賞,體會畫面美、哲理美、情感美。教學重點是朗讀鑒賞,感受詩歌的美。 教學難點是學生能否把握詩歌的美。 2.教學思路很清晰,有亮點。整個教學分五個環節:解題、作者介紹、整體感知、鑒賞感受美、拓展思路。亮點就是用誦讀法貫穿整節課:音讀法、意讀法、情讀法、美讀法。
3.課堂組織、教學問題設置靈活,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活動主要有小組討論,同桌交流,班級交流等,靈活多樣。在鑒賞美這個環節,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詩句及其理由,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不足:
1.教學環節沒有落實完整。在鑒賞美這個環節上,由于前面幾個環節用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學生沒能充分鑒賞。所以學生多這節課的認識不是很深。在拓展思考這個環節,沒有時間進行,只能讓學生做課后作業了。
2.與學生的互動不夠活躍。因為是借班上課,與學生不熟悉,不了解學生的情況,不知道誰朗誦好,不知道誰喜歡發言;因為教學的地點在演播廳,所以學生比老師還緊張,還約束;再加上學生沒有自習,對于這么長的詩歌來說,不預習是很難操控課堂的,所以課堂氣氛不夠濃厚,甚至有些尷尬。
3.教學實操過程比較僵硬。可能昨晚因為家庭原因只睡4個小時,頭腦僵硬,在上課的時候記不住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可能是上高三太久,8年沒接觸高一高二的課文,對于常規可怎么上有些不習慣。
做法:一個優秀的老師可以上好課,也可以讓學生拿高分。所以在往后的教學中,要積極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水平。在理論上,多學習相關教學法理論,用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武裝我們的課堂,打磨自己的課堂,讓自己的教學游刃有余。實際上:我要積極向高一高二的老師學習,多想名師學習,盡量到高一高二去上課,多上公開課,多磨練自己的膽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