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春江花月夜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二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賞析示例《春江花月夜》廣 西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一、教學目標
1.美讀全詩。
2.通過意象分析作者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鑒賞方法。 2.難點:感受詩人哀而不傷的深沉的情感。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
師:張若虛,揚州人,初唐詩人。曾以“文詞俊秀”明顯長安。《全唐詩》記載: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他一生僅留下兩首詩,一首叫《代答閨夢還》,另一首則膾炙人口。有“唐代第一詩”“春風第一花”“孤篇壓倒全唐”“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等美譽。聞一多先生贊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它就是—— 生:春江花月夜!
師:今天,就讓我們夢回唐朝,領略張若虛筆下的唯美月華。 二、詩歌美讀
詩歌是文字的音樂,它有鏗鏘有力的節奏,有內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旋律。讓我們通過反復朗讀吟誦體會那形象、生動、立體的文字。
思考:用一兩個詞來形容詩境。
(一)派三位同學到講臺配樂朗讀全詩
(二)教師配樂范讀,喚起學生的審美感知。
(三)朗誦指導:語音、語調、表情、動作、音樂。 (四)讓一位同學上黑板寫出實境:唯美、靜謐等。 三、品詩賞句
討論:置身于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詩人想到了什么?抒發了怎樣感情? 例如:
1.這一句中,我感受到了„„ 2.通過這些意象,我讀到了„„ 3.這些句子,我聯想到了„„ 4.這些字,我體會到了„„
(一)學生默讀詩句,在課本上動手寫出自己喜歡的詩句的感受 (二)前后桌的同學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師生互動,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四、精段賞析
(一)宇宙之月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任務:全體學生朗誦,分享感受。 拓展: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蘇軾《赤壁賦》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露。 ——曹植《送應氏》 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 ——阮籍《詠懷》 明確:
張若虛從人生與宇宙中翻出新意: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人類群體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從此意義上說,人生與“江月”的永恒便是一致的。詩人從大自然從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頹廢和絕望,反而是一種欣慰。——哀而不傷
(二)人間之月——思婦懷人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任務:女生朗誦,分享感受。 拓展: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白居易《長相思》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鵲踏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兩相思。——楊萬里《寄陸務觀》 明確:
這輪明月,它照在思婦憑欄遠眺的身影上,它照在游子起身回首的雙眸里。可謂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即使相隔千里,他們的情意“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哪怕山長水遠,他們“不思量,自難忘”。曹植在《七哀詩》這樣說明月樓:“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他們彼此只能望月祈禱:“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討論:賞析“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明確:卷、拂。擬人化。一是浮云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離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更深,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的依戀她。“卷”和“拂”這兩個癡情的動作,生動的表現思婦的惆悵迷惘。
分析:品味“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明確:望長空,鴻雁起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潛躍,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起也無用。向以傳信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達音訊,又憑添幾重愁苦。
(三)人間之月——游子思鄉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任務:男生朗誦,分享感受。
明確:游子思鄉之情,用落花、流水、落月等來襯托他的思鄉之情。游子在外,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逝,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著,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凄苦的寂寞。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無限路也加深了他的鄉思,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五、方法提煉
全班同學再起朗誦全詩,感受唯美靜謐的春江花月夜。
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吟詩-意象-想象與聯想-意境-明情 六、課文小結
李澤厚:這首詩是有憧憬和悲傷的,但它是少年時代的憧憬和悲傷。盡管悲傷,仍感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
詩人從對春江上月景的描摹到對宇宙發出理性的探尋,然后又抒寫對人生的眷慕,都以月為觀照物。隨著月升月落,自然在流動,時空在變化,詩情由宇宙到內心,由理性追問到情感抒發,造成神與月游的心理感受,達到情趣與意象的完美契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