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伶官傳序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二年級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五單元《伶官傳序》甘肅省 - 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語文二年級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五單元《伶官傳序》甘肅省 - 蘭州
《伶官傳序》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
《伶官傳序》是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五單元的一篇自主賞析文章,也是一篇優秀的史論文,總結了后唐莊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歷史教訓,闡明了國家盛衰取決于人事,“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諷諫北宋統治者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全文結構嚴謹、說理嚴密,論證充分,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行文特點,都堪稱中學生學習的典范。
本單元學習目標是“散而不亂,氣脈中貫”,學習重點為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脈絡。學習方法主要有“提要鉤玄”與“因聲求氣”。基于此,在設計上我重點關注了三點:一是強調文言文的誦讀。從教師的范讀到學生速讀、品讀、分角色朗讀貫穿教學的始末,以讀代講,以講促讀,每讀一次,有不同要求和朗讀指導。二是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語言實踐過程,注重學法指導。高二理科班學生對文言文學習頗有畏難心理,教學內容的安排充分考慮學情,目標設定適當,沒有刻意拔高。教給學生積累整理文言知識點的方法,教學過程的推進始終以學生的獲得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三,充分考慮了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與課后作業三部分之間的整合。預習環節,養成學生借助課本注釋及工具書了解作品背景,疏通文意,發現問題的好習慣,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文本主要信息的篩選能力;課堂教學,側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教學中關鍵處的多次追問,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漸次深入;課后作業是課堂的延伸,希望學生能于課文的理解遷移到個人生活,正確認識人的主觀努力,培養憂患意識。
本設計意在體現文言文教學的特點及選修教材的自主性,關注學生的語言習得與發展,期望學生的閱讀與鑒賞能力及理性思辨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實踐中有所推進和提升。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本文重點字、詞、句的意義和用法。
(二)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文嚴謹的論證結構和論證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觀點,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通過正反說理論證中心論點的寫作方法; 2、探究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 【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遷移導入 引發思考
師: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有一首贊詠項羽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在烏江自刎前,曾用一句話總結了自己慘敗的原因,同學們記得嗎?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其實,不只是項羽,很多帝王將相都將自己滅亡的原因歸結于天命,許多平民百姓也往往將人生的苦難、命運的坎坷歸咎于天命。國之興衰事之成敗到底在于天命還是在人事,今天,我們學習歐陽修的《伶官傳序》,或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二、解讀文題 初識背景
媒體顯示:介紹《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五代”及“ 序”。 三、教師范讀 整體感知
師:我們常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作者這篇精美的短文,恰似一面明鏡,也警醒著我們的心靈。
聽讀思考:說說課文寫了什么事?文中表達了作者哪些觀點?
設計意圖:為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在情感上蓄勢,對課文有初步的感知。 四、品讀體悟 合作學習
設計意圖: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在反復追問和誦讀中深入思考,把握文章行文思路,結構特點,論證方法,通過語言實踐活動體會作者及作品情味。 (一)學習第一段
思考與交流1:歐陽修的散文作品很多,體裁也很豐富,據說本文是他平生最得意之筆。請學生朗讀第一段,體會本文的中心論點。
師:《古文觀止》的編者認為“本文起筆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同學們是怎樣理解的?從本質上歐陽修有沒有否定天命的觀點?
古人常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迷信地認為人的命運是由上天主宰,作為那
個年代的封建士大夫,他沒有否定這種傳統說法,但在這里他更強調人事的作用。 師追問:作者依據什么提出這樣一個論點呢?
(生生交流、自由回答)
師明確:這一“得”一“失”,與論點中的一“盛”一“衰”相應,并領起下文。
如果我們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來應該寫什么內容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呢?
明確:用莊宗如何得天下及怎樣失天下的事實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舉例論證)
(二)品讀第二、三段
思考與交流2:快速默讀二、三段,同學們說說應該怎樣做才能得天下?讓國家興盛起來呢?用課文的話來說,要怎么做?課文哪一段集中敘述莊宗憂勞得天下?
師追問:在第二段中,哪些動詞最能體現莊宗的憂勞?(引導學生在課本上勾畫出來)
那莊宗失天下出現在課文的什么地方?
師:作者是如何來寫莊宗“得天下”與“失天下”的?
明確:由時間理出過程,概括出和莊宗有關的時間點和相關事件。 語言實踐活動1;在這幾個時間節點上,在莊宗身上發生了什么事?(學生自主思考,梳理課文關鍵信息,嘗試用文中的話概括。) 媒體顯示: 年代 歲數 事件
師: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什么?(從這四個時間節點上的四件大事來看,莊宗的人生其實就是兩個過程。莊宗得天下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認為莊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課文中的話來回答。
明確:“盛”——“憂勞可以興國” “衰”——“逸豫可以亡身” 。 語言實踐活動2:作者描寫“興國”和“滅國”時的莊宗都是以怎樣的面貌出現的,寫前后兩種不同的場面有何用意。(學生自由誦讀,體會作者及作品的風神情味。)
回答: 強烈的對比,引人震撼,發人深省。
思考:作者是怎樣論證這一觀點的? (適時進行寫作指導)
師:這一段在極盛極衰的對比中分別傾注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男女生分角色朗讀,進一步想象得失天下的場景。)
小結:“憂勞”和“逸豫”都是人的一種行為,但其結果卻完全不同。莊宗已經成為歷史一面永遠的鏡子,當他國破家亡對天長嘆時,早已忘記了古人的一句名言:“成由勤儉敗由奢。” 五、研讀拓展 課堂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對背景知識的引入,引導學生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 思考與交流3:行文到第三段,已得出結論,似乎可以結束了,那么最后一段是否畫蛇添足? (學生齊讀第四段思考)
明確:首先,因為本文是為《伶官傳》所寫的序, 文章最后也提到“數十伶人困之”的事實,使伶人的作亂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聯系起來,這樣強調可以扣住題目。 其次,引人深思,強調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僅限于溺愛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聲色犬馬的逸樂之中,忘記憂勞興國的至理,同樣會身死國滅。作者在這里含蓄地批評朝政,諷諫北宋統治者不要忘記歷史教訓,借古諷今,現實的針對性強。
媒體顯示:課文創作背景
小結:歐陽修寫《伶官傳》并冠以短序,是為了告誡北宋統治者吸取后唐莊宗李存勖寵信伶人而身死國滅的歷史教訓,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 六、誦讀警句 師生共勉
設計意圖:積累文中名言警句,提升感悟。 七、隨筆訓練 提升感悟
設計意圖:希望學生能于課文的理解遷移到個人生活,表達個人對憂患意識的思索。
文中這些道理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何幫助?你從中得到怎樣的人生啟示?請同學們課后思考交流,寫一篇500字的隨筆。 附:板書設計:
盛——得——興——→憂勞 伶官傳序 慎:居安思危,防微杜漸 衰——失——亡——→逸豫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