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專制時代晚期,政治形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一專題復習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一專題復習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重慶市綦江中學
教學目標
1、知道“始皇帝”的來歷、郡縣制、內朝、郡國并行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行省制、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
2、根據相關史實,歸納出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特征;
3、通過中西政治制度對比,學會辯證分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利與弊。
2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一輪復習后,對本專題關于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基礎知識已經了解,但是不能有效地系統地把握知識結構,以及進行拓展。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演進過程。
【教學難點】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統治者如何解決皇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特征。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教師指出二輪復習的任務是要實現知識的整合、聯系、對比、運用。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社會形態的演變,回憶夏商西周時期主要政治制度的特點之一就是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而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開始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展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及其發展歷程。歸納各個朝代的統治者采取加強這一制度的措施。
活動2【講授】概念、發展歷程、具體措施
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專制主義:中央的決策方式,即是皇帝的個人專斷獨裁;中央集權:全國的軍、政、財權全部歸屬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執行中央的政令。
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歷程:
戰國萌芽→秦朝確立→兩漢發展→隋唐完善→ 宋元加強→ 明清強化
三、各個朝代的統治者采取加強這一制度的措施:
1、加強皇權、削弱相權: 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漢朝:頻繁更換丞相、設“內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參知政事、三司使、樞密使
明朝:廢丞相、權分六部、設內閣
清朝:軍機處
2、地方行政制度有:(秦)郡縣制 (漢)郡國并行制 (元)行省制
3、選官制度:(漢) 察舉制 (魏晉)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舉制
4、監察制度:(秦)御史大夫,等
5、加強思想控制:如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
(學生) 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對以上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4分鐘)
活動3【練習】強化知識
強化知識:(共8分鐘)
例1 [2010·福建卷]《朱子語類》云:“唐事,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省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若有未當,則門下繳駁……若可行,門下又下尚書省,尚書但主書撰奉行而已。”對此理解有誤的是 ( )
A.體現三省分權制 B.完善中央監察機制
C.減少行政決策失誤 D.分散相權加強皇權
解決方法:學生找出關鍵句子:“中書……門下……尚書……”給出答案B。教師點撥:該題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其各自的職能是:中書草擬、門下審議、尚書執行。
例2 [2012天津卷]清雍正年間,軍機處設在皇宮內,與皇帝日常生活辦公地毗鄰。軍機大臣多從“親臣重臣”中遴選,任命諭旨通常說,命某人“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或“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材料中未能體現出( )
A.在軍機處辦理要務易于保密 B.軍機處官員便于皇帝宣召
C.軍機處官員按才德標準遴選 D.軍機大臣多為臨時差遣性質
解決方法:學生找出關鍵句子:“軍機大臣多從’親臣重臣’中遴選”給出答案C。教師點撥:該題考查軍機處的特點。其中A、B、D在題干中均有敘述。
例3 中國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與民間最推崇的。有史料記載,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減食于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薦舉為孝廉。這一史料反映的是 ( )
A、分封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解決方法:學生找出關鍵句子:“薦舉為孝廉”給出答案B。教師點撥:該題考查漢朝察舉制的選官標準是“舉孝廉”。
例4 [2010·江蘇卷] 西晉詩人左思在其《詠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造成這一社會狀況的制度原因是 ( )
A.征辟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解決方法:學生找出關鍵句子:“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給出答案C。教師點撥:該題考查魏晉南北朝時的選官標準是“家族門第”。
例5 [2011·山東卷]錢穆在中國古代某制度時說,它“可以培植全國人民對政治之興味……可以團結全國各地域于一個中央之統治”。這一制度是( )
A.郡縣制 B.察舉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
解決方法:學生找出關鍵句子:“可以培植全國人民對政治之興味”給出答案C。教師點撥:該題考查科舉制的選官方式和選官標準分別是是“考試”和“才能”。
(學生)綜上所述,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寫,并歸納整理出古代選官制度的發展趨勢。(3分鐘)
朝代 選官制度 選官方式 選官依據
奴隸社會 世官制 世襲 血緣
漢朝 察舉制 自下而上推薦 孝廉(才德)
魏晉 九品中正制 自下而上推薦 家族門第
隋唐 科舉制 考試 才能
(教師)展示: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發展趨勢:
1、選官權力收歸中央;
2、趨于制度化;
3、選拔標準趨向公平公開。
活動4【活動】要點探究
1、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分別是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初創、完善、加強、空前強化階段。請列舉相關史實加以說明。(2分鐘)
解決方法:由學生自己看書解決,教師抽查。
2、歸納出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特征。(4分鐘)
解決方法:教師出示幾則材料題和三幅圖片,學生解決問題,從而歸納出發展特征。
材料一 《史記》卷五七《周勃世家》載:周亞夫為丞相,竇太后欲封王信為侯,景帝猶豫不決說:“請得與丞相議之。”《史記》卷一百七《武安侯列傳》載:田蚡于武帝時為丞相,“入奏坐語移日,所言皆聽”。
請回答:從材料一可知漢朝時丞相的政治地位如何?
(學生回答、教師展示) 位高權重
材料二 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貞觀政要·政體》
請回答:唐太宗在宰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樣做的?
(學生回答、教師展示)
(1)看法:認為設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決策失誤而亡國。
(2)做法:由宰相等官員先集體議政,皇帝最后決斷。
材料三 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
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
——引自某史書《職官志》
請回答:根據材料三推知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變化?“帝方自操威柄”是何意思?
(學生回答、教師展示) 明朝 皇帝獨攬大權
材料四 以下三幅圖片反映了宰相上朝禮儀的變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發展的什么趨勢?
(學生回答、教師展示)
(教師)根據以上材料得出相權與皇權的發展趨勢:相權逐漸削弱、皇權逐漸加強。
(學生)完成關于《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表格的填寫,歸納出其發展趨勢。
比較內容 分封制 郡縣制 行省制
不同點:
(1)盛行時代: 分封制:西周
郡縣制:整個封建時代
行省制:元朝
(2)和中央的關系: 分封制:諸侯國相對獨立于中央政府,權力地位可以世襲
郡縣制:郡縣是地方行政機構,郡守 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行省制:行省只是中書省的派出機構, 行政長官直接對中書省負責
(3)作用: 分封制:一定時期內產生過積極作用, 但長期以來其分裂勢力不利于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
郡縣制和行省制:在當時有效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統一,而且經過后世的調整和補充,其積極作用愈益明顯
相同點:
(1)都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2)目的都是為了鞏固統治
(3)在一定時期內都產生過積極作用
(教師)展示:地方行政制度的發展趨勢:地方權力不斷被削弱,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斷加強,地方行政制度逐漸完善。
(教師)歸納并展示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趨勢:
相權削弱直至被廢除,皇權加強 →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地方勢力削弱,中央權力加強 不斷強化直至達到頂峰
3、比較18世紀后期的中國與歐美國家的政治制度。(6分鐘)
(1)說明當時中、英、美三國各自的政體。
(2)這三個國家在國家權力分配上有何明顯不同?
(3)如何評價中國與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在當時的作用?
解決方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完成。由組長組織、確定一名記錄員、一名發言人。
(學生展示)
中國:封建君主專制;
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
美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
中國:權力高度集中于皇帝;
英國:議會掌權,國王“統而不治”;
美國:總統、國會、最高法院“三權分立”。
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中國:積極:組織力量進行經濟建設;有利于抵御外來侵略;
消極:政治:封建專制空前強化極易出現暴政、腐敗現象;
經濟: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文化:文化專制阻礙科學發展和思想進步;
歐美:積極:政治:有利于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建設;
經濟: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工業革命的開展;
文化:有利于促進人們思想解放,推動人文精神、民主意識和自然科學的發展。
消極: ………
(學生) 根據所學知識,集體完成下表《18世紀后期中國與歐美國家的對比》。(2分鐘)
中國 歐美
政治 封建君主專制 資產階級代議制
經濟 自然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
思想 專制 思想解放
外交 閉關鎖國 殖民擴張
總體 落后 先進
(教師)總結:近代中國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正是因為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無法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
活動5【活動】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 《關于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3分鐘)
一、概念:專制主義:中央的決策方式,即是皇帝的個人專斷獨裁;中央集權:全國的軍、政、財權全部歸屬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執行中央的政令。
二、發展歷程:
戰國萌芽→秦朝確立→兩漢發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強→明清強化
三、措施:加強皇權和削弱相權、地方行政制度、選官制度、監察制度、加強思想控制;
四、發展趨勢:皇權不斷加強、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五、產生的作用:前期以積極作用為主;后期,消極作用逐漸凸現。
解決方法:學生自己歸納,教師展示。
活動6【講授】知識拓展
知識拓展: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沖擊(2分鐘)
1、明清時期:出現否定君主專制思想,如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
2、維新變法:主張興民權、君主立憲,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結束封建帝制,給封建君主專制以致命一擊,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活動7【講授】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關于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一、概念:專制主義:皇帝的個人專斷獨裁;中央集權: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二、發展歷程:
戰國萌芽→秦朝確立→兩漢發展→ 隋唐完善→宋元加強→明清強化
三、措施:加強皇權和削弱相權、地方行政制度、選官制度、監察制度、加強思想控制;
四、發展趨勢:皇權不斷加強、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五、產生的作用:前期以積極作用為主;后期,消極作用逐漸凸現。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