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富國強兵的秦國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二歷史選修一第二單元第3課富國強兵的秦國(1課時)海南省 - 儋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3課 富國強兵的秦國(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最徹底的一次變法。它對秦國及后世產生了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探究杰出人物對社會進程產生的巨大推動作用。 2、過程與方法
增強對商鞅變法的感性了解,深入認識其歷史意義。探討重大歷史事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萬史經驗教訓。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勇于變革、與時俱進的意識,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的認識評價商鞅變法。 教學難點
商鞅變法為什么順應了時代潮流而仍然最終受死。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國家寶藏》的視頻《黃磊演繹“商鞅方升”》,視頻中始皇帝有這樣的臺詞:“百年前,山東六國接連變法,是誰變人治為法治,是誰將變法進行到底?那么同學們,你能回答他嗎?學生回答。視頻的最后秦始皇驕傲的宣布這個改革將影響千秋萬代!這個改革是什么改革呢?有沒有影響千秋萬代呢?學生回答,上一節課我們學習到商鞅在秦國進行了一系列的變法措施,那么他的這些措施是怎么樣影響千秋萬代的,商鞅本人又將迎來什么樣的命運呢?讓我們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新課講授
板書 一、商鞅之殤
提問 商鞅變法意在為國為民,可為什么秦國貴族保守勢力卻認為商鞅之人不可不除?(學生結合商鞅變法主要內容思考回答)
板書 1.守舊勢力的反撲
教師總結 商鞅變法對于當時的秦國社會不啻于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商鞅變法沉重打擊了世襲貴族的種種特權,高官厚祿、富貴榮華一如風卷殘云而去。主持變法的商鞅自然也就成為王族貴戚的眼中釘、肉中刺。貴族保守勢力伺機制造事端,向商鞅發難。他們唆使太子故意觸犯新法,并對商鞅的所作所為在各種場合進行批評攻擊。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毫不退縮,動用嚴刑重法堅決打擊。太子是君嗣,不好動刑,就嚴懲太子的老師和一些違法貴族,改變了“刑不上大夫”的傳統,狠狠打擊了守舊勢力的氣焰。從此,樹立了變法的權威,沒人再公開對抗。但守舊勢力時刻在暗中等待時機反撲。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
太子即位,這就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身邊以前遭到商鞅懲罰的親信向惠文王進讒言,誣告商鞅謀反。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走投無路,被迫在封邑起兵自衛,兵敗被殺,尸體運回國都咸陽車裂示眾。一代雄才就這樣為變法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過渡 雖然商鞅個人落了個悲慘的結局,但他“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桑”等改革措施卻在他死后保留下來,新的生產關系和設縣、什伍戶籍等政治體制也在秦國確立。正如我們課本27頁所寫“商鞅雖死,而秦卒行其法”既是最好的明證。
板書 2. 商鞅雖死,而秦卒行其法
提問:為什么商鞅被殺死了,然而商鞅之法卻不可不行? (商鞅變法順應時代潮流,已經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
過渡 商鞅通過十幾年在秦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全方位改革促使秦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秦國以至中國歷史的發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板書 二、變法之得 多媒體 出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而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
學生閱讀材料,回答材料一主要作了哪些規定?這些規定有什么作用? 板書 1. 政治——中央集權制度建立 政治上,商鞅變法打擊并瓦解了舊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國家機器的職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廢除分封制,普遍推行縣制,縣作為一級地方行政機構正式建立起來,通過縣的政權制度,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強化了基層管理的戶籍什伍制和連坐法,強化了封建集權力量。這些都為后世所沿用。
多媒體 出示下列材料
材料二 “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
——《史記》
學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材料二中變法的內容,并說明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
板書2. 經濟實力增強
秦處西戎,地曠人稀。商鞅為改變落后面貌,廢井田,開阡陌,采取揩施獎勵墾荒,獎勵耕織,重農抑商。進一步激發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為秦國的農業生產帶來了生機;從根本上確立土地私有制,擴大了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從而為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和增強軍事力量,實現國富兵強打下了基礎。
多媒體 出示下列材料
材料三 “山東之士被甲蒙胄以會戰,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夫秦卒與山東之卒,猶孟賁之與怯夫;以重力相壓,猶烏獲之與嬰兒。”
學生閱讀材料 材料三反映了秦人的什么狀況?它的出現與哪項變法措施有關?
板書3. 軍事實力強大
秦國在軍事上,獎勵軍功,頒布了獎勵軍功的二十等爵制度,嚴禁私斗,凡私斗者,按其情節輕重予以嚴厲的處罰,從而使“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達到強兵目的,極大提高了秦國軍隊的戰斗力,使秦國在對外兼并戰爭中掌握了主動權,為秦國下一步的戰略發展創造了條件。《史記》載商鞅變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
最后請學生與老師一起對商鞅變法對秦以至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影響進行一番總結。
學生思考 概括總結: 商鞅變法使秦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躍成為當時的先進國家,為后來秦統一全國奠定 了基礎。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成了經濟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商鞅變法使秦國出現了“移風易俗,民以富強,百姓樂用”的新面貌,對以后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過渡 商鞅變法變革了社會生產關系,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歷史前進,但商鞅變法處在一新舊歷史交替時期,新舊勢力斗爭異常激烈的歷史特點和變法的階級屬性使變法也不可避免帶有一定的局限性。
板書 三、變法之失 讓學生填寫表格
變法內容 局限性 刑罰嚴苛
征收戶賦、征派勞役推行連坐法
公開承認占有奴隸的合法性
燔詩書而明法令
教師總結 商鞅制定的刑法非常嚴苛,如百姓違反法律規定,在路邊倒垃圾,就要被砍去雙手,如盜竊牛馬者要處以死刑,商鞅推行的法律體現了輕罪重罰的思想,迫使人們遵守規矩,達到維護統治的目的。史書記載,商鞅一次在渭水邊處決了七百多人,渭水為之變赤。“連坐法”的推行以及輕罪重罰,征收戶賦,勞役沉重與“燔詩書”等法令一起,對全國城鄉人民布下了一張嚴密的監察網,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變法并未與舊制度、舊文化、舊習俗徹底劃清界限。明確規定按爵位高低占有數額不同的田宅和奴隸,公開承認占有奴隸的合法性等等,對后來的秦朝帶來消極影響。
也因此,秦孝公時,曾有人當面批評商鞅“相秦不以百姓為事”,“殘傷民以峻刑”,違背了“得人者興”、“恃德者昌”等治國基本要領,是注定不會有好下場的,“君之危若朝露,尚將欲延年益壽乎”?
學生討論 這些批評有沒有錯?為什么關于商鞅變法會出現如此大的分歧?
啟發:出現分歧的原因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說商鞅變法是強國之道,是從生產力史觀角度看待的,評判標準是是否推
動了生產力發展。
說商鞅變法是禍國之道,是從道德史觀角度看待的,評判標準是是否符合民眾感受。
板書 四、變法之啟
商鞅變法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從商鞅變法中我們能得到哪些關于變法的啟示呢?
多媒體 出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商鞅 材料二: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
材料三:2013年3月5日中央工作會議小組討論時,中央政治局委員汪洋說:“改革就是拿刀割自己身上的肉”。
材料四 改革要敢闖難關,涉險灘。 ——習近平 提問 商鞅變法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從商鞅變法中我們能得到哪些關于變法的啟示呢?(學生思考回答:多樣性 .必然性 .艱巨性 )
課后小結
課后作業:
1、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卒受惡名于秦。 —司馬遷
2、他(商鞅)欲致富強而已,無教化仁愛之本,所以為可罪也。
——朱熹
3、商君者,法學之巨子,政治家之雄也 。——陳啟天
結合古人的評價,談談你對商鞅的看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