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反對復辟帝制,維護共和的斗爭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二歷史選修二第六單元第四課反對復辟帝制、維護共和的斗爭-湖北省 - 宜昌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選修二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第六單元 近代中國的民主思想與反對專制的斗爭
第四課 反對復辟帝制、維護共和的斗爭教學設計
一、 課程目標
本課課標為:說出辛亥革命后反對專制斗爭的史實,認識中國近代史上民主力量與專制勢力斗爭的歷史進步性和艱巨性。因此共和與帝制斗爭是本課主線,教學活動也應圍繞其展開。
二、 教材分析
1.課程定位:本課雖是選修內容,但涉及到近代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與必修1第13課辛亥革命有互補之處,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理解,認識到民主與專制斗爭的歷史進步性與艱巨性。
2.內容分析:本冊書主要敘述了近代中西方民主與專制力量在思想、制度和政治領域激烈斗爭的歷史,本課《反對復辟帝制、維護共和的斗爭》則是近代中國民主力量在制度與政治領域斗爭的集中表現。本課一共分為三個子目“袁世凱專權與二次革命”“洪憲帝制與護國運動”“張勛復辟和護法運動”,主要圍繞共和與帝制斗爭這一主題展開。
三、 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為高二年級學生,對舊民主主義革命相關史實已有一定認知,但其史料實證等學科核心素養有待提高。因此本課以史料教學為重點,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反對復辟帝制、維護共和的斗爭史實; 2.難點:對共和與帝制復辟勢力斗爭的整體認知。
五、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教材以及學情,結合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特制訂以下教學目標。 1.唯物史觀:學生通過觀看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視頻,梳理張勛復辟后共和與帝制斗爭史實的思維導圖,認識這一時期維護共和的斗爭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從而提高對唯物史觀的認識。
2.時空觀念:學生抓住袁世凱帝制夢“行”“破”“殘”“回”這條主線,閱讀溥儀《我的前半生》相關記載,自主構建共和與帝制斗爭的相關史實,從而提升對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時空認知。
3.史料實證:學生通過解讀歷史材料,思考辛亥革命后帝制復辟出現的原因,加深對論從史出、史論結合這一歷史研究方法的理解,提高史料實證能力。
4.歷史解釋:學生通過解讀歷史材料,闡述宋教仁被刺原因,認識到反袁方
式從議會政治到武力斗爭的轉變,進而提升歷史解釋能力。
5.家國情懷:學生通過梳理共和與帝制斗爭的史實,認識到復辟帝制違背歷史潮流,必然會失敗;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革命的意義》,學習革命黨人為共和不斷斗爭的精神,聯系時政熱點(中美貿易戰),激發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的歷史使命感與時代責任感,提升家國情懷。
六、 教學方法
1.教法:材料展示法”和“問題探究法”
2.學法:“分組討論法”、“師生合作探究法”與“情境教學法”
七、 教學過程
【導新課:引出主題,融入歷史】
教師以油畫《辛亥年》中人物(孫中山、袁世凱、溥儀)為切入點,引出本課主題——共和與帝制的斗爭,讓學生快速融入歷史情境。
學生快速瀏覽教材,配合教師的引導,引出本課框架: 一、窺夢行:帝制萌孽,共和挫折 二、觀夢破:帝制復辟,共和抵制 三、看夢殘:帝制殘余,共和艱巨 四、思夢回:反思帝制,秉承共和 【窺夢行:帝制萌孽,共和挫折】
過了新年(1913)不久,臨到我的生日,陰歷正月十四這天,大總統袁世凱又派來禮官,向我祝賀如儀。經過袁世凱這樣連續的捧場,民國元年間一度銷聲匿跡的王公大臣們,又穿戴起蟒袍補褂、紅頂花翎,甚至于連頂馬開路、從騎簇擁的仗列也有恢復起來的。
——溥儀《我的前半生》
從溥儀《我的前半生》的片段引出袁世凱專權,點出袁世凱在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就已有醞釀帝制的心思。
陸軍部所管共15826321元,海軍部所管共1382348元,司法部所管共626034元,教育部所管共1337604元,農林部所管共351398元,工商部所管共168656元,交通部所管共539497元。其余就是一些特別用途。
——任曉玲《從<盛京時報>看1913年“善后大借款”》
通過材料,點出善后大借款的性質,說明袁世凱為專權不擇手段,并引出對內專權的表現為刺殺宋教仁。學生根據以下材料分組討論宋教仁被刺的原因,培養其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等核心素養。
蓋責任內閣之要義,即總統不負責任,而內閣代總統對于議會負責任是也。
——宋教仁《國民黨歡迎會演說詞》
我現在不怕國民黨以暴力奪取政權,就怕他們以合法的手段取得政權,把我擺在無權無勇的位置上。
——袁世凱
1913年3月……國民黨在參、眾兩院870議席中占有392席,雖然沒有超過半數,由于共和、民主、統一三黨加起來只有223席,國民黨依然可以憑借其絕對優勢影響操縱參、眾兩院。
原因:
(1)宋教仁主張責任制內閣,限制總統權力。
(2)袁懼怕革命黨人通過合法途徑掌握政權。 (3)宋改組的國民黨獲得議院席位絕對優勢。
播放二次革命視頻,教師引導,學生對二次革命的時間、范圍、性質、斗爭方式與結果有清晰的認知,點明二次革命標志著反袁方式從議會政治轉為武力斗爭。
【觀夢破:帝制復辟,共和抵制】
那時,三大殿正進行油繕工程,在養心殿的臺階上,可以清清楚楚地望見腳手架上油工們的活動。張謙和憤憤地告訴我,那是為袁世凱登極做準備。后來,“倫貝子”(溥倫)代表皇室和八旗向袁世凱上勸進表,袁世凱許給他親王雙俸,他到宮里向太妃索要儀仗和玉璽來了。
——溥儀《我的前半生》
以溥儀《我的前半生》片段引出袁世凱為復辟帝制作了儀式準備。學生圍繞教材第二個子目第一二自然段以及學思之窗,分小組討論袁世凱為復辟帝制在軍事、外交、政治與思想上做了哪些準備。
(1)軍事:武力鎮壓革命黨人
(2)外交:為獲得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接受日本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3)政治:帝制程序合法化:
①選舉為正式大總統;②炮制《中華民國約法》;③炮制《總統選舉法》;④操縱國體投票。
(4)思想:大造帝制輿論
①成立籌安會;②組織請愿團;③美國人古德諾為其宣揚帝制的好處;④尊孔復古。
學生觀看護國運動視頻,了解護國運動的規模、發起者以及結果,明白復辟帝制是違背歷史潮流勢必會失敗,同時教師點明袁世凱死后中國政局依舊是軍閥割據混戰的形勢,讓學生認識到維護共和斗爭的艱巨性。 【看夢殘:帝制殘余,共和艱巨】
我坐在寶座上,他跪在我面前磕了頭。 “臣張勛跪請圣安……”
他磕完頭,我指指旁邊一張椅子叫他坐下,他又磕頭謝恩,然后坐下了。(我按著師傅的教導,問他徐、兗(yǎn)地方的軍隊情形,問的目的并不是真想得到什么答案,他說了些什么我也沒用心去聽……后來他的話轉到我身上,不出陳師傅所料,他果然恭維起來了。)
他說:“皇上真是天亶(dàn)聰明!”
我說:“我差得很遠,我年輕,知道的事挺少。”
他說:“本朝圣祖仁皇帝也是沖齡踐祚,六歲登極呀!” 我連忙說:“我怎么比得上祖宗,那是祖宗……”
這次召見并不比一般的時間長,他坐了五六分鐘就走了……
——溥儀《我的前半生》
學生簡單表演溥儀《我的前半生》中張勛拜見溥儀的片段,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點明張勛復辟是帝制夢的殘余,從而引出張勛復辟這一歷史事件;學生結合教材以及PPT的思維導圖,梳理張勛復辟后共和與帝制斗爭的相關史實,加深
對維護共和斗爭的艱巨性與曲折性的理解。 【思夢回:反思帝制,秉承共和】
1.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梳理共和與帝制斗爭的史實,總結本課內容。 2.學生結合老師出示的材料,在老師的引導下,一起探究: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為何還會出現袁世凱、張勛復辟帝制?
材料一:就是在這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根本原因下,在中國強大的封建勢力仍然存在并發揮著巨大的反動作用,而資產階級革命性的軟弱導致了二者勢力的不平衡發展,造成革命的最終天折。
——曹俊《淺析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原因》
材料二:雖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但無論在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強有力的君主專制的影響卻仍然根深蒂固。
——馬小泉《強權與民聲》
材料三:民初政治“不惟進步,甚且生退步之現象”,使渴求社會穩定、避免動亂成為各派共同呼聲,許多人認為只要存在著將來建立民主政體的可能,眼前的假共和真專制是可以忍受的。
——王毅《洪憲復辟與民族文化心理》 材料四:袁氏于建設民國一無所能,其得為臨時總統也以列強故,蓋列強以袁氏才有能保障彼等之利益在中國也。
——《廣東文史資料》
(1)社會基礎:半殖半封的社會性質。 (2)階級基礎:革命黨人的軟弱妥協。 (3)歷史因素:滯后的民族文化心理。 (4)現實心理:渴求社會穩定的心理。 (5)外部因素:帝國主義列強的支持。 3.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革命的意義》,學習革命黨人為共和不斷斗爭的精神,聯系時政熱點(中美貿易戰),激發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的歷史使命感與時代責任感,提升家國情懷。
4.課下討論:假如穿越歷史,你回到了1913到1919年這一時期,作為革命黨人,你會選擇何種方式與封建勢力作斗爭?
議會政治 武力斗爭 撰寫文章 參加示威游行
……
八、 教學反思
本課我以袁世凱的帝制夢為主線,以溥儀《我的前半生》為引子,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與學生共同探究帝制與共和斗爭的史實;同時我以史料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配合思維導圖,經過教師的層層提問和學生的討論思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導向作用,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但也略有遺憾,由于課堂容量稍大,課堂效果的預設與生成存在些許出入。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