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類文化的承載,世界文化,遺產的由來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六第一單元第1課《人類文化的承載—世界文化遺產的由來》浙江省 - 臺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類文化的承載——世界文化遺產的由來》教學設計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這一課最直觀的感受是“不好上”,在已經歷經四年的“一師一優課”曬課活動中,這一課是人民版常規課上傳資料最少的課之一,獲得的最高榮譽是縣級優課,充分說明了老師們普遍不愿意碰這節課。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一課主要是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保護世界遺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登錄《世界遺產名錄》的六項標準和中國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三個部分,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所采取的措施,文本多是轉述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文件內容,以及世界遺產遭到的各種威脅。但是這一課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薈萃》的開篇,在整本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其相關知識起到了統領全書的作用。當然由于其內容多和《世界遺產公約》、《世界遺產名錄》、《保護非物質方華中產公約》三個文件有關,相對抽象,距離學生已有的知識有一定的距離,如何在把課本知識講透的前提下有效的通過優秀的教學設計使課堂能夠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興趣點相結合是教材處理的重中之重。
2、學情分析
多數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地理教科書和個人的旅游經歷對世界遺產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這種了解往往是表面的和感性的,在和學生的聊天中我感覺到很多同學把世界文化遺產和著名旅游景點混淆起來,出現這種情況的責任不在學生,而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在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工作中存在過于追求經濟價值,而忽視其文化精神價值的問題。
基于對教材文本的理解和對學生學情的了解,我把本課的主題定位為“人類文化的承載和傳遞——世界文化遺產的由來”。
二、教學目標
1、唯物史觀和時空觀念:
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的承載者,使用大事年表對巴黎圣母院的發展歷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世界遺產保護的措施對行梳理,可以培養學生通過時間線索來整合歷史知識。
2、歷史解釋:
(1)閱讀文字史料并提取有效的歷史信息來解讀歷史問題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世界遺產中心對巴黎圣母院的評價和錄入標準、海寧海塘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相關文本、斯里蘭卡阿努拉德普勒圣城和中國樂山大佛保護差異的文本,提高學生運用文字史料解釋歷史問題的能力。
(2)實物和圖片是史料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老師向學生提供中世紀巴黎圣母院素描圖和人們在世界
遺產前哭泣的照片,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解讀,培養學生進行歷史聯系的能力。
(3)利用思維導圖來梳理本課知識,培養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這個工具加強歷史理解的能力。 3、家國情懷:
(1)截至2018年中國世界遺產數量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 (2)當前文化遺產的保護存在過于商業化的傾向,保護好祖先傳承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切實發揮它們的精神文化功能,是當代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采取的措施。
2、教學難點:理解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失去了文化功能的遺產是不可能具備文化“突出的普遍價值”的。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播放短視頻]2019年4月16日巴黎人民在著火的巴黎圣母院前高唱圣歌。 [展示圖片]唱圣歌現場一位黃衣女士面對燃燒的巴黎圣母院雙眼噙滿了淚水。
[教師過渡]這張現場照片讓我們印象非常的深刻,就在她的眼前,巴黎及至整個法國的重要象征圣母院樓頂燃起熊熊大火,圣母院的標志木質大尖頂在大火中斷成兩截消失在了火海中,我們循著這們女士的視線,進入本課的第一個環節——消逝的尖塔。
[設計意圖]用熱點新聞導入新課,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巴黎圣母院大火和本課的主體知識關系密切,在教學中可以多次使用。
2、教學過程
(1)第一環節:消逝的尖塔
[教師過渡]巴黎圣母院的修建歷史非常漫長,不考慮多次大規模的維修,僅其大規模的修建和改建就從中世紀的中期一直延續至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前后歷經700年,距離今年的火災更是長達860年之久,現在我們通過年代尺來回顧它近千年的滄桑歷程。
[展示年代尺]用年代尺來配合圣母院原始素描圖和其它相應圖片展示巴黎圣母院漫長的發展歷程。 [教師設問]閱讀建筑巴黎圣母院年代尺,結合課本,概括出巴黎圣母院受到破壞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讀大事年表后回答]有風化、法國大革命、不恰當的修復和大火。 [教師追問]這些可以分為幾大類?
[學生回答]可以分為自然原因和人為因素兩大類。
[教師過渡]世界遺產中心對巴黎圣母院也提出了自己的擔心,我們來看一段材料。
[教師活動]展示世界遺產中心對巴黎圣母院保護擔心的文字材料,設問:“從材料中找出哪些因素影響了包括巴黎圣母院在內的巴黎—塞納河畔世界遺產群的保護?結合所學知識思考這些因素出現的原因?”
[學生回答]從現代社會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角度。
[教師活動]對破壞世界文化遺產的原因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總結。
[教師活動]再次展示巴黎圣母院前哭泣的女士圖片,然后教師講述:“世界文化遺產總是能夠引起人們強烈的情感共鳴,好像有生命的一樣默默地陪伴著它周圍的人們,所以這位女士的眼淚并不僅僅是對精美絕侖的圣母院被大火蹂躪的惋惜,另外一張照片更能夠說明這個問題。”
[教師過渡]展示猶太人在哭墻前痛哭流涕的圖片,教師有感情的講述:“著火的巴黎圣母院前女士的眼淚和在哭墻的斷壁殘垣前像個孩子一樣痛哭的老人,都在告訴我們世界文化遺產承載著別樣的厚重。”現在我們進入本課的第二個環節,通過巴黎圣母院認識世界文化遺產的突出的普遍價值。
[設計意圖]通過在世界遺產前哭泣的圖片創設有代入感的歷史情境,同時起到前后呼應的作用。盡量采用關于巴黎圣母院的一手原始史料加強學生史料的感知能力,而使用年代尺和思維導圖的用意是培養學生梳理歷史知識的能力。
(2)第二環節:突出的普遍價值
[教師活動]借助三幅圖片:通過歐洲四大哥特式教堂的對比、拿破侖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油畫和19世紀巴黎圣母院木結構屋頂素描圖,讓學生讀圖,認識到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源頭、法國大革命的歷史見證和法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木營造技術的典范。老師在這里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學生認識到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是人類歷史文化的承載。
[布置任務]展示《世界遺產名錄》規定的六項錄入標準,讓學生結合前面學習的知識進行對照,進行全班討論,看一看巴黎圣母院具體符合哪幾條錄入標準。教師在學討論和回答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指導。
[教師活動]學生匯報完畢后教師展示世界遺產中心對包括巴黎圣母院在內的巴黎—塞納河畔世界遺產的錄入標準,和學生的觀點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世界遺產錄入標準的理解。
[教師過渡]再次展示巴黎圣母院前哭泣的女士圖片,教師設問:“我們如何才能避免巴黎圣母院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讓珍愛世界文化遺產的人不再流淚呢?在40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采取了許多努力。現在我們進入本課的第三個環節:有力的舉措。”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中繼續使用了巴黎圣母院前哭泣的女士圖片進行前后呼應,作為課堂教學的明線。同時使用四張歷史圖片來說明世界文化遺產的突出普遍的價值,以增強課堂活力,避免學生對世界遺產錄入標準這個本身比較枯燥的問題削弱學習積極性。錄入標準是一個理解的難點,所以采用討論的方法進行突破。
(3)第三環節:有力的舉措
[教師活動]要求學生結合課本P5--6的相關內容完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遺產措施表。展示世界遺產公約標志,要求學生結合課本知識解讀其含義,并將世界遺產進行分類。
[學生活動]結合相關內容回答問題,明確世界遺產分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大類。(此處教師應聯系前面在講“突出的普遍價值時”法國木營造技術)。
[教師講述]我們來閱讀課本上關于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定義,“文化遺產是指從歷史、藝術或科學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物、建筑或遺址”,也就是說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都是有形的具體實物,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加深它們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區別。
[布置任務]閱讀2019年4月1日國家文物局關于將“海寧海塘潮文化景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函的材料,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建議進一步論證該項目的申報主體和類型,研究將古代海塘防御體系作為建筑型文化遺產進行申報的可行性。充實完善申遺文本,深化全球范圍內同類型文化遺產對比分析。遺產突出普遍價值聲明應突出筑塘傳統和工程技術兩個方面,并通過加強對海塘管理制度、體系的論述,充分說明這一國家巨型工程管理體系和成就。針對部分遺址應補充必要的考古調查資料。
——2019年4月1日國家文物局關于將“海寧海塘潮文化景觀”列入《中國世
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函
1、國家文物局認為海寧海塘的“突出普遍價值”是什么?
2、結合課本知識,海寧海塘如果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具體的流程是怎樣的?
[教師過渡]教師講述:“中國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世界文化遺產資源非常豐富。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本課的第四個環節,文化的遺產。”
[設計意圖]使用2019年4月1日國家文物局關于海寧海塘申遺的函則是希望通過采用鄉土化、時效性
強的材料來使學生能有更好的課堂代入感。
(4)第四環節:文化的遺產
[教師過渡]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到底有多豐富,我們可以通過一張歷史圖來直觀的感受下。
[布置任務]閱讀課本P6,找出中國申報世界遺產的歷程。 [學生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按照時間線索將知識點梳理好。
[教師活動] 向學生強調展示的是2015年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分布圖,現在這個數量還在增加。然后教師講述:“中國有如此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作為中國人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與此同時更應該深感保護責任的重大,因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接下來我們一起看兩則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材料。”
[布置任務]展示兩段材料——阿努拉德普勒圣城遺產保護和中國樂山大佛的商業開發。要求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回答問題:兩段材料反映出對阿努拉德普勒圣城和樂山大佛的保護重點有何不同?你更認同哪一種做法,談談你的理由。
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世界文化遺產的真正價值是歷史文化價值,商業價值僅僅是附屬價值。過于重視世界文化遺產商業價值的實現,是本未倒置的做法,也會危及遺產本身的“突出的普遍價值。”
[設計意圖]世界文化遺產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內涵是本課最大的理解難點,所以用了兩個都是關于保護佛教遺產的文字材料,希望通過對比來加深對突出的普遍價值的認識。 3、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展示幻燈片。
[教師小結]面對著世界遺產人們會流下熱淚,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把靈魂鑄進了世界文化遺產當中,當我們在故宮里徜徉,站在長城上遠眺群山,在秦兵馬俑前感受橫掃天下的秦軍兵陣的威武,我們仿佛能夠聽到祖先在我們的耳邊低語,講述著消逝的輝煌,鼓勵著現在的我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