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詩詞五首,飲酒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5詩詞五首飲酒(其五)甘肅省 - 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飲酒》其五
一、 教材分析
《飲酒》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30課《詩五首》中的第一首詩。中國的傳統文學博大精深,詩歌猶如其中的一泓清泉,常常能給人們的心靈帶來清涼的慰藉。陶淵明更是我國詩歌史上一個重要詩人。他,不僅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的詩歌更對晉以后的唐宋詩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飲酒》則是他“田園詩”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詩作。這首詩表達了陶淵明歸隱之后的思想,贊美田園生活的無限美好,流露出詩人融入自然的那種閑適自得的感情,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厭惡與憎恨。雖然八年級的學生對陶淵明并不陌生,但對其思想的高度,對其歷史地位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利用這首古詩詞的學習幫助學生加深對作者的理解。將作品與作者進行有效的整合,讓學生不僅學到學習鑒賞詩歌的常見方法,而且在理解本詩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的同時,體會作者積極的人生追求,正確理解詩人心志高遠的精神境界,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而對詩詞的學習,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
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二、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大都是14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提倡標新立異、張揚個性的21世紀,西方的人生價值觀對他們或多或少有一些影響,對中國一些傳統的隱逸思想卻知之不多或不以為然,加上他們接觸文言詩文時間不長,對詩歌的理解把握還有一定的難度。,對古詩并不感興趣,因此,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語文課,用學生感興趣的或者說未曾經歷過的方法-----吟誦,讓學生的思維狀態始終處于興奮狀態,讓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對文本內容與言語美感經歷了從局部感受到抽象提煉,再到認知深化、內化感悟的課堂體驗學習過程。使學生在學完文本后能構建起一個從形式到內容,從結構到表達的完整的文本概念, 三、 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2.教給學生吟誦的方法,培養學生誦讀古詩詞興趣
3. 理解本詩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體會詩中作者積極的人生追求和熱愛田園生活的情致
(二)教學重點:把握詩歌主要內容,教會學生誦讀詩歌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三)教學難點:正確理解“真意”“悠然”等詞句的含義以及陶淵明的處世態度。 四、設計思路
這節課,基本是在寫與讀中完成的,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聽寫全詩,目的是在出錯糾錯的過程中對詩意有個初步的了解。第二個環節是讀,共分三個參差的讀,節奏度,平仄讀,吟唱讀,在反復而多樣的,由淺而深的讀中,學生既掌握了方法,又理解了詩人的“真意”。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對古詩的興趣。第三個環節又回到寫,讓學生借助對語言的感受,在欣賞表現手法的妙處中走進文本,理解文本的主旨,認知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而后寫出自己心目中的的真意。 五、 教法:
反復誦讀法;聯想想像,研討賞析法 六、 學法:
誦讀、討論、自主探究七、教學課時:1課時。 八、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陶淵明的生平及其作品,體會他那種不愿屈己從俗、決然舍去的高尚節操,以及對自然生活的美好向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激趣導入
有這樣一位隱士,他向往寧靜寧、卻結廬人境,;有這樣一位耕者,樂于耕種卻草盛苗稀;有這樣一位學者,他摯愛讀書,卻不求甚解;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短褐穿結,卻淡泊名利;他一生種菊、愛菊,活得像菊花一樣高潔、飄逸。千年已過,我們還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讀那高潔的靈魂。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
今天,讓我們穿越千年歷史,和他共斟一杯生活的烈酒,暢訴心懷,追尋人生的真意。 二、 文學常識介紹
《飲酒》是陶淵明棄官歸隱田園后陸續寫成的。這一組五言古詩共20首,為詩人酒后偶然題詠、即興之作,借以寄興抒懷,并非單詠飲酒。他大多直抒胸臆,揮灑真情,借“飲酒”的題目,寫對世事人生的感慨。課本選的是第5首,寫作時間大約是作者歸田后十二
年。這首詩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了“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的恬適心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飲酒》一組詩中,以這一首的最具代表性。 三、整體感知 理解詩意
1.聽寫課文
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全班聽寫全詩,指定一名學生板書詩文,目的在學生出錯,教師糾錯的過程中,師生合作,初步理解詩文的字面意思(既檢查預習又發現學生不能理解的詩句,強調詩中的重點詞語)
2.節奏朗讀
過渡:著名詩人郭沫若說過,節奏,是詩的外型,也是詩的生命,沒有了節奏,就沒有了詩。可見,節奏對詩來說,是不可缺少的。
問題:這首五言古詩的節奏怎么劃分?
按以往整首詩同一節奏的經驗,這首詩有些亂,在學生產生疑惑時出示課件,教給古詩節奏劃分的方法
請單名同學上前板演,其他同學可以相互對照,把握正確的節奏,全班齊讀,讀出節奏。初步感悟詩歌的意蘊
3.平仄誦讀
過渡:節奏是詩的生命,而平仄,對詩來說,就如西施捧心,似李白醉酒,若維納斯之斷臂,是詩獨有的一種韻味與魅力。是不可忽略的。
教師學生共同討論朗讀時對平仄的處理,歸納出平仄規律,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練習
4.小組合作,吟唱誦讀
結合這學期參加的詩會演唱,以及這學期開學時的陶淵明專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
這首古詩應用怎樣的曲調唱出來,為什么?
(目的是讓學生將詩與陶淵明的生平結合起來,更進一步的把握本詩的主旨)
(課件出示:選擇吟唱曲調須遵循的規則) 四、解題答疑 加深理解
在吟唱配曲的過程中,每小組一人唱,一人說理由,一人上臺寫,通過幾個小組的組合,這首詩的“真意”----淡泊名利,恬靜自然,超凡脫俗,回歸自然,熱愛自然自然呈現出來,陶淵明的人生追求也呈現出來。
五、研究討論 品味人生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生的真意在 • 陶淵明把酒東籬的遐思里 • 李白困居長安的慷慨悲吟里 • 杜甫身處茅屋的濟世情懷里 • 岑參送別友人的邊塞放歌里 • 龔自珍辭官歸鄉的浩蕩離愁里 • ……
• 無不情真意切,耐人尋味 請同學們仿寫自己心中的真意 六、再次誦讀 嘗試背誦
這首詩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詩歌,感情非常率真,一切都很自然,特別是“此中有真意”對今天的我們也很有啟發。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現代化的、非常喧鬧的一個社會當中,雖不能像陶淵明那樣隱居到山林里面去,但只要我們每個人的心遠離世俗的紛擾和誘惑,那么我們就會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緒,使自己的心情變得的寧靜。就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真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