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答謝中書書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0《答謝中書書》江西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0《答謝中書書》江西省級優課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短文的作者及寫作背景。 2.掌握重點字詞,理解文意。 過程與方法:
1.反復朗讀課文,以至背誦。
2.理解課文內容,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優美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體會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寫景的巧妙。 (四)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點撥法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錄音
(六)學情分析:這是一篇很美的山水小品文,篇幅短小卻很有意蘊。對于學生來說也很好理解,文章的重點在于美字,讓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去品味美。在課前應讓學生熟讀成誦并自主的理解課文大意,這樣在理解課文上就變得簡單一點。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孔子曾經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游山玩水,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美詩文。今天,我們要走進的這篇文章,更是被稱為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既像畫又是詩,那會是一篇怎么樣的文章呢?我們一起來感受和學習這篇《答謝中書書》。 新課的
導入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我在這一環節聯系過去所學內容,讓學生
對所學內容有一定了解。同時簡單的詩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 、解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答謝中書書”兩個“書”字連一起,這題目是什么意思?
明確:最后一個“書”是指書信,前一個“書”與“謝中”連讀指的是一個人。
謝中書:謝征,曾任中書鴻臚,故稱謝中書。
書:書信,又稱“尺牘”“信札”,一種應用型文體。可抒情,如林覺民《與妻子書》;可寫景,如吳均《與朱元思書》。
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文字家,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他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為歷代寫景名作。
適當的
背景介紹讓學生更容易
理解課文內容。介紹背景時,問題環環
相扣自然流暢,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
接受知識。
三、配樂朗誦——感受節奏之美
(1)配樂朗讀。(注意字節奏、字音、情感) a.節奏:四字句兩兩停頓 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b.字音:
頹(tuí) 歇(xiē) 鱗(lín) 與(yù) c.情感:得意、自豪
(2)學生個別讀。(教師做適當點評) (3)學生齊讀。
朗讀,也是理解文意、品味語言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不僅能掌握文章的字詞及停頓,同時能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
四、自主譯文——感受畫面之美
根據課下注釋,進行小組合作,疑難處在小組內交流解決,小組派代表回答碰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五色:多種顏色,虛指。
小結:古代數詞的虛與實常常有變化,要謹慎翻譯。 (2)“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四時:季節(古義),時間(今義) 小結:翻譯時需注意古今異義詞。 (3)“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鱗:指魚。以部分代整體,是借代。
小結:借代是指一件事物換種說法,兩種說法之間有相關性,而不是相似性,這是它和借喻的區別。 (4)“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亂鳴:此起彼伏地叫。
這一環
節引導學生利用教材提供的注釋,進行自主合作
學習,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同時學生自己找問題共同解決的方法,能加深
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老師一人講解的效果小結:翻譯要注意意境與美感,直譯與意譯相結合。 要好。
五、品析表達——感受意境之美
通過朗讀和翻譯,我們對山川之美有了更具體的體會,請用“我從_______一句中讀出了_______美,作者從_______角度寫出了景物_______的特點”這樣的句式在小組間交流,說出你對山川之美的感受。
(提示:動靜結合,視覺聽覺的運用)
(1)我從“高峰入云,清流見底”一句中讀出了山水交映之美,作者從仰視和俯視的角度,寫出山高水清的特點。
(2)我從“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一句中讀出了色彩配合之美,作者從視覺的角度,寫出了石壁斑斕、竹林青翠的特點。
(3)我從“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一句中讀出了晨昏變換之美,作者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山林景色優美的特點。
(4)我從“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一句中讀出了動靜相襯之美,作者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山林的熱鬧。
同學們都讀出了自己的山水圖,這種美景,我們可不能獨享,下面任選一幅畫面,化身導游,以導游詞的形式與大家分享你感受到的美。
六、拓展提升——表達心中之美 誰是最佳導游?
示例:大家好!我是這次旅行的導游,這次我們將去的地方景色宜人。每當薄霧漸漸消散的時候,猿猴的長鳴,鳥雀歡愉的歌聲回蕩在山林間。傍晚的夕陽即將沉
這一環
節通過問題設置讓學生感受文中所描繪的美景,并體會作者
所表達的情感。所以所設置的問題很
關鍵。我所設置的問題連貫,由淺到
深,循序漸進,讓每一學生都能理解。
入水底,漆紅的余暉映照在水面,魚兒仿佛想飽覽夕陽的風采,競相越出水面,卻不知夕陽的余暉給它們鍍上了閃亮的光彩。下面讓我們走進山林,一起欣賞美景吧!
七、體悟真情——感受情感之美
古人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的描寫其實承載
著作者自己的心情和情感,作者向我們展現了這么美好的世界,他又是在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
明確:沉醉山水的愉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這樣的感情,我們要結合時代背景去分析。
時代背景: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
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征)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這一活
動以學生為主體,設置了
一個情境,讓學生自主發言,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
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八、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隨著陶弘景走進了一個美麗的世界,傾聽
著他為謝征描繪的江南美好山水風光,跟著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我們感受到了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所難以感受的純凈和平和。這是一篇集語言美、結構美、意境美、內容美的文章,讀完讓我們齒間留香,這是一篇深情滿滿的文章,讀完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感動,我們也和作者一樣,情不自禁地愛上了我們祖國大地的大好河山。讓我們為這份無盡的美麗而陶醉、而感動吧。請記住:如果你歌頌美,即使你在沙漠的中心,你也會有聽眾。
小結時
再一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特點,并對學生進行了情感培養。
九、作業
趁周末來一次醉情山水之游,寫一篇醉情山水之
作,抓住景物特點,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把景物的美躍然紙上。
讓學生懂得學以致用,通
過這一課的學習來發現美,描繪美。
十、板書: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數詞的實虛 山水交映之美 古今異義詞 色彩搭配之美 借代 美
晨昏變換之美
直譯和意譯 動靜相襯之美
情感:得意 ,自豪之情
熱愛大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簡潔明了的板書讓學生對課文有清晰完整的印象。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