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詩詞五首,春望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25課詩詞五首《春望》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春望》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春望》是八年級上的一首課內古詩。這首詩是詩人于至德二年三月所作。當時正直安史之亂,首都長安被叛軍占領。詩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軍捉住,押送到長安。在長安城里,詩人目睹了叛軍的種種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但這只能增加憂國憂民的詩人的痛苦和感傷。詩的前四句寫都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學情分析】
這次執教的班級是八年級的學生。詩歌教學是中學語文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學生喜歡詩歌,但懼怕對詩歌的學習。詩歌高度集中的語言,給積累不多的學習者帶來了很大的困惑。可以說,學生對詩歌是又愛又怕。通過詩的導讀、注解能讓學生較好地理解詩歌的大意,但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詩歌教學的要點是要保留詩意,本課設計的重點在于通過學生的多讀引導學生真實的感受詩意,觸碰到詩人的思想。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詩的思想內容及其中所蘊含的詩情,能準確流暢地背誦。2、學會詩歌賞析的方法,培養讀詩興趣,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3、在反復吟誦中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誦讀成誦,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2.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情味,領悟詩歌的意境。
3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知人) 展示內容 猜猜是誰?
他是唐代最偉大現實主義的詩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年
代。
他的詩多沉郁頓挫。 后人尊稱他為“詩圣”。 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的現實,故被譽為“詩史”。
明確:杜甫。
導出新課。
知世
簡單介紹寫作背景。
看ppt初步了解寫作背景。
讓學生了解寫作背景。 一讀詩
文,正字音。 一名學生范讀全詩,要求學生正字音。
1、聽朗誦,正
字音。
1、正字音, 初步感知全詩。
二讀詩文,知體裁。
1、思考本詩的體裁是什么?
1、明確:體裁是五言律詩;
首、頷、頸、尾
四聯。
2、明確對偶句。
3、分析本詩的吟誦方法。 4、集體吟誦本詩。
復習舊知:律詩的一些
基本知識。
4
三讀詩文,入詩境。 活動一:引導學生自由默讀全詩思考
本文的文題是《春望》,再讀課文,在作者的筆觸下我們“望”到什么?如果你是導
演,把《春望》拍成短視頻,你選擇拍什么內容?說說你
的依據和理由。請同學們小組
合作研究,然后展示。 1、默讀全詩,獨立思考。
2、小組合作,
找出自己在詩
中“望”到內容
的詩句。
3、用自己的語
言描述。
4、展示如何拍
攝。
1、引導學生通過讀,進入詩境。 2、通過書寫把詩境內化為自己的的語言。 3、通過拍攝再現詩境。
四讀詩文,悟詩情。
活動二:
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以及表
達感情的需要,在吟誦調不變的情況下,
請同學們對本詩進行個性化吟誦。
(把改變的地方在原詩中標記出來,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
處理。)
1. 自由吟誦全詩。 2. 根據自己對
詩的理解進行個性化吟誦。
1、
通過個性化吟誦進一
步感悟詩
情。
教師小結
小結今天所學:
詩人目睹淪陷后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詩的一、二兩
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 分析詩方法:
1、找詩中的景(意象)。 2、結合作者的人生際遇、理
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今天所學
1、掌握本詩主題。
想追求。 3、以聲悟情。 作業
布置作業
1.背誦全詩
2.完成課后書本p138練習
完成作業
通過練習再次感悟杜甫的詩作。
板書:
春望
杜甫
對比反襯 國破城荒 憂國
觸景生情 花鳥淚驚 傷時 產生共鳴 烽火家書 思家 細節描寫 白頭更短 悲己
2、明確詩的閱讀方法。
《春望》小組共研學習內容
活動一:以畫悟情
如果你是導演,把《春望》拍成短視劇,你選擇拍什么內容?怎么拍?說說你的依據和理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研究按以下方式組織語言,然后展示。
我選擇拍攝的是 句,我將運用
(遠景、近景、特寫等)方法拍攝 。因為這樣可以 。
我將運用 方法拍攝 。因為這樣可以 。
我將運用 方法拍攝 。因為這樣以 。
活動二:以聲悟情
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以及表達感情的需要,在吟誦調不變的情況下,請同學們對本詩進行個性化吟誦。(把改變的地方在原詩中標記出來,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處理。)
春望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春望》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在新技術支持下進行的一次作文指導課,在新技術流暢使用的同時整個課堂教學的實施也非常順利,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根據學生的反應來看,新技術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展示現場拍攝的作品來看,新技術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根據課堂實施的效果來看,新技術的使用對教學具有促進作用。作為一名老師,每一節課我們都追求完美,可上課卻永遠都是遺憾的藝術,我認為這節課有不少亮點,可是也存在這一些遺憾。
一、 設計合理突顯課型特色
1.教學目標明確、實施手段合理。
詩歌教學是中學語文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學生喜歡詩歌,但懼怕對詩歌的學習。詩歌高度集中的語言,給積累不多的學習者帶來了很大的困惑。可以說,學生對詩歌是又愛又怕。通過詩的導讀、注解能讓學生較好地理解詩歌的大意,但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
詩歌教學的要點是要保留詩意,本課設計的重點在于通過學生的多讀引導學生真實的感受詩意,觸碰到詩人的思想。因而我把本次作文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引導學生理解詩的思想內容及其中所蘊含的詩情,能準確流暢地背誦。2、學會詩歌賞析的方法,培養讀詩興趣,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實現教學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應通過活動一步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為此本課一共設計了4個讀書的環節:一讀詩文,正字音。通過聽讀正字音。二讀詩文,知體裁。重溫律詩的基本規律后初試吟誦。三讀詩文,入詩境。通過拍攝視頻的形式讓學生領悟詩境。四讀詩文,悟詩情。通過個性化吟誦,讓學生深入悟情。
從學生課堂表現來看,教學目標基本落實。
2.采用“讀——賞——讀”循環結合的方式。
本人認為在詩詞教學中讀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不同的讀與吟可以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引導學生真實的感受詩意,觸碰到詩人的思想。而在讀的過程中適當地加入一些任務,能驅動學生有興趣地讀,從而達到賞的目的。
從學生各環節的表現來看,學生學有所獲。。
二、 新技術的使用符合教學需要
21世紀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把信息技術引進教學領域已成為時代的要求。教育現代化如果離開現代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單靠教師原始的“口講手寫”難以再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應充分利用新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成為學習的主人。本節課中新技術的運用情況如下:
1.整節課均使用鴻合i學軟件。更好地實現了人機交互,有利于課程流暢地進行。
2.利用手機控制屏幕,在手機上實現對屏幕的操控與書寫。方
便老師在較遠的距離實現操作。讓老師不用時時刻刻與屏幕及黑板捆綁在一起。有利于老師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方便近距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實現了“距離不是問題,只要手機在手,屏幕我有”的境界。
3.運用手機拍攝視頻短片,傳輸到屏幕上顯示。高速而又直觀地把學生的作品上傳,提供了學生展示與交流的平臺,激發了學生交流的積極性。
4.利用手機拍攝視頻短片,讓學生拍攝的視頻短片在屏幕上顯示。在滿足教學環節需要的同時,通過手機即時拍攝視頻短片,可以迅速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的興奮度,有效地緩解了學生的學習疲勞。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容易進入“詩境”,讓“詩境”通過現代的手段再現在課堂上。
5.運用軟件中計時工具進行學生限時強化訓練。在保證教學時間的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進行閱讀任務的速度與激情。
新技術是為我們的課堂服務的;我們的課堂并不是為了展示新技術而存在的。綜觀整節課,使用的新技術均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存在 ,沒有高速植入信息的視頻;沒有煽情的音樂;也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動畫效果,有的只是基于教學目標本身的一些簡單而實在的新技術運用。
三、 充分地體現學生為主體的特色。
1、 提供舞臺,讓學生敢于表達
本節課設計了兩個現場展示活動:活動一,以畫悟情。如果你是導演,把《春望》拍成短視劇,你選擇拍什么內容?怎么拍?說說你的依據和理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研究按以下方式組織語言,然后展示。活動二,以聲悟情。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以及表達感情的需要,在吟誦調不變的情況下,請同學們對本詩進行個性化吟誦。(把改變的地方在原詩中標記出來,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處理。)
兩個活動均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題目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敢于表達。
2、遵循文本,合理創新
熟悉才能有話可說,熟悉才能描寫生動,熟悉才是自己最親近的。為此,我設計了學生非常熟悉的視頻短片拍攝的方法讓學生“入詩境”。拍什么?怎樣拍均是學生自主的選擇,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至于個性化吟誦的環節,更是能讓學生通過因聲求氣的方式深入領悟詩情,至于語調的輕重、緩急、高低都是根據學生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自行調整。
綜上所述,本課的教學環節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四、充分體現了老師“導”的作用
本節課作文的教學中老師通過“二個活動四個讀”,引導學生“入詩境、賞詩情”,找出分析詩的方法。根據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讀懂《春望》,然后學會分析詩的方法。
五、時間有限,尚留遺憾
本課整體實施效果很好,可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能發言的學生有限,雖然在小組合作中稍稍彌補了這一遺憾,但是聽到學生一個個精彩的發言簡直是欲罷不能,真想能有更多的時間多聽他們的精彩發言。
綜上所述,本課是一節運用新技術的成功課例,課例中的亮點很多。課雖完,思猶在,教學之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