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詩詞五首,春望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25課詩詞五首《春望》內蒙古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能結合寫作背景,借助課下注釋了解詩意。
2.通過朗讀指導,有感情地朗誦古詩,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并運用品析詩句三步法,賞析詩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蘊含于詩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教學重點:能結合寫作背景,借助注釋,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并運用品析詩句三步法,賞析詩歌。 教學方法:朗讀法 品析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設備:白板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準備:學生課前已經預習并背誦)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出示對聯“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猜詩人,師生互動說理由。
(此處運用白板隱藏和拖拽功能,以闡釋關鍵詞“史詩”“草堂”“野老”的形式,介紹作者杜甫,豐富了課堂內容,為下一教學環節做鋪墊。)
二、美讀《望岳》 學習“品析詩句三步法”
1.白板出示詩歌及寫作背景,學生自讀詩歌,體會杜甫筆下的泰山具有什么特點?(雄偉、磅礴)
2.白板出示朗讀要求(中等語速,讀準節奏,含情抑揚),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讀出雄偉氣勢及贊美之情。
(這一教學環節運用白板筆,在詩中畫重音,辨節奏。朗讀指導精細,語速、節奏、抑揚三個梯度的訓練環環相扣。) 3.白板出示:“品析詩句三步法”并舉例說明。
品析詩句三步法:①內容:詩句描寫什么。②角度:詩句表達的角度和作用(如俯仰、遠近、內外、動靜、聲色、視聽、正側面、夸張……)。③賞析字、詞、句。 例句“陰陽割昏曉”:內容:描寫泰山巍峨高大。
角度:側面描寫,突出泰山遮天蔽日景象。
“割”字,既寫出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陽光隔斷,又使靜止的泰山
充滿雄渾的力量。
(詩句賞析指導,提供賞析詩句的角度并舉例闡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會表達。) 4.學生任選一句詩,運用“品析詩句三步法” 賞析,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教師講析。 (在學生品析之后,教師進行系統總結講析,學生獲取了完整、立體的知識,思維品質得到更高層次的提升。) 5、小結《望岳》
三、研讀《春望》 運用“品析詩句三步法” 賞析
1.體裁:五言律詩 學生活動:拖拽四聯
(這一教學環節運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復習并檢測學生識記律詩四聯) 2.讀詩,白板出示背景簡介。
(這一教學環節運用白板遮擋功能,使教學各環節層次分明。) 3.齊讀譯文,理解詩歌內容。
4.運用“品析詩句三步法”賞析古詩。 5.小結《春望》。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這一教學環節引入詩人的另一首詩,同時簡介創作背景,使學生對詩人“沉郁頓挫”詩歌風格和憂國憂民情感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作品走向生活,從情感走向精神,創建大語文的學習情景。)
四、作業
杜甫有三首《望岳》,分別詠泰山、華山、 衡山,其旨趣、風格的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時期的心態。請課下查閱另外兩首詩,并運用“品析詩句三步法”賞析,體會杜甫不同時期的寫作風格。
(作業的設計注重知識的積累,拓展延伸本節課內容,巧妙地引導學生運用課上所學之方法鑒賞詩歌,達到運用提升之目的。)
板書設計
古代詩歌五首
望岳(杜甫)——借景抒情 壯志豪情 春望(杜甫)——寓情于景 憂國憂民
教學反思
一、亮點
1.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聽、看、講、想、做、動靜轉換、小組合作等多種學習方式學習。 2.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中,獲得個性化閱讀體驗。 3.以學生為主體,傳授方法,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4.朗讀指導精細,語速、節奏、抑揚三個梯度的訓練環環相扣。 5.詩句賞析指導,提供賞析詩句的角度并舉例闡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茅塞頓開,學會表達。 二、效果:
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誦美詩、曉詩意、悟詩情、品美句等環節,深度解讀文本、感知情感、感受精神,同時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陶冶了情操。本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