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春望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春望》黑龍江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春望》黑龍江省優課
《春望》教學設計
一、詩意導入
師:四季皆如詩,但文人墨客們卻總是偏愛春天,因為它是
充滿希望和喜悅的季節。那同學們能說出幾句關于春天的詩句嗎?(學生說詩時PPT用春天背景映襯學生的詩)。 生: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師: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幾句關于春天的詩句,請大家欣賞!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PPT準備四幅與詩相映的畫面一一出示)
師:一切景語皆情語,以上這些詩人們選取了哪些景物來描
繪春天,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呢?
生:詩人們描繪了春花,春草,春雨,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
的熱愛之情。
生:詩人們還選取了春天的一些特征,例如新、暖、綠等,
突出了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
師:孩子們說的真好!這些景物都是活潑跳躍生機勃勃的,
通過對這些景物的描寫,我們能看出詩人當時內心喜悅并對大自然充滿熱愛。這就是老師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師:但同樣是春天,在杜甫的筆下,確是國破城殘、草木荒
蕪。那年春天的杜甫,到底經歷了什么,想向我們傳達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就讓我們穿過歷史的煙云,回到
唐朝,去走進這位詩人,去感知一種苦難。(ppt出示課題) 二、教學過程 (一)背景導入
師:關于詩人杜甫,你了解多少?(學生說完出示PPT動畫
進行系統介紹)
師:那是什么導致了大唐盛世也開始走向衰落,使當時的中
國經濟政治一下子倒退了幾百年呢? 生:安史之亂。
師:那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安史之亂?
師:從這位同學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知道安史之亂持續了八年
的時間,這戰亂的八年,給之后的唐朝和當時的社會和人民到底帶來了多么深重的災難,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詩圣”杜甫的筆觸去感知那個時代的傷痛。 師:那誰來說說《春望》這首詩是在什么背景下創作出來的
呢?
生: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后的第二年,杜甫把家
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奔肅宗,上路不久被叛軍俘獲,被押解至長安,直到第二年,他才設法從叛軍中逃了出來。在顛沛流離的逃亡路上,杜甫親眼目睹大好的河山被叛軍踐踏,無辜的百姓被涂炭蹂躪。百感交集之下,他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作:《春望》。 師:說的非常好,請坐。 (二)詩句賞析:
師:詩的主體部分小組合作學習完成(PPT出示目標和問題) 師:詩的第一句,哪個小組匯報你們的學習成果? 生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生2:翻譯。
生1:和平年代繁華的國都是一番什么景象?(PPT出示圖片)
生2:人山人海、煕煕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是人
聲喧嘩,一派繁榮的景象。
生1:對比——而今,叛軍占領的長安城只見草木不見人,
人到哪去了?(PPT出示相應圖片)
生2:被叛軍抓走、殺害。
被抓去充軍、逃難。
生2:我們歷史課上講過,在公元754年的時候中國有人口
5288萬,到了公元764年的時候,中國還剩下的人口只有1690萬了。可見,有2/3的人口是在戰亂中死亡了。 師:非常好,你們小組給匯報成果開了個好頭,這就是杜甫
所選的景象,風雨飄搖的國家,雜草叢生的長安城,那此時詩人的心情如何呢?哪句詩最能表達詩人此時的心情? 生:凄涼、悲愴。
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師:好,那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第二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
驚心的學習成果?
生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PPT出示圖片) 生4:翻譯。
生3:花香鳥語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夠給人帶來愉快的心情,
但詩人卻為何對花落淚、聞鳥驚心呢?
生4:因為當時時局動亂不穩,詩人因為感傷時局所以看見
花開都能落淚,又因為戰亂使自己與家人離別,不知妻兒的死活,所以聽到鳥叫都感覺心驚。這種心境,怎能使他開心起來呢!
師:說的真好,這位同學抓住了兩個關鍵詞——“時”和“別”
為動亂時局而感傷,為生離死別而激憤。看來同學們都做了詳細的預習,真的很棒!
師:春天的花嬌艷眀媚,春天的鳥兒歡呼雀躍,越是美好的
景象,詩人的內心就越發傷痛,這是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
生:以樂景寫哀請,這樣寫更能突出作者此時心情感傷、激
憤。
師:在這樣動蕩的年代,在這樣“恨別鳥驚心的年代,詩人
最盼望的是什么? 生:家人報平安的家書。
師:好,進入我們第三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學
習,哪個小組來匯報學習成果?
生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PPT出示圖片) 生6:翻譯。
生5:薄薄的家書怎值萬兩黃金呢?
生6:親人的平安,親人的健康比萬兩黃金還珍貴。 師:詩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戰亂早日平復,他多么希望得
到一封報平安的家書啊。他盼到了什么程度? 生: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師:請第四小組來匯報。 生7: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生8:翻譯。
生7:從這位同學的翻譯中可以聽出此時的杜甫已經滿頭白
發而且掉發嚴重,那你們來猜一猜當時的杜甫多大年紀?
生8:當時杜甫年紀45歲,正直壯年,卻已經滿頭白發,可
見戰爭給他帶來的愁苦。
師:那關于本首詩的主題,哪個小組來匯報學習成果? 生9:結構上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前
四句描繪春望之景,后四句抒發春望之情。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
師:我們都知道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那你知道他為什么能
被稱為詩史嗎?
生:因為他記錄了安史之亂的過程。
生:因為他寫詩就像寫歷史一樣,真實的記錄了自己的所見
所感沒有虛構。
師:以上兩位同學說的都很好,杜甫的詩就像當今的紀實文
學一樣,在“安史之亂”那個極端的年代里,創造了唐詩中極其寶貴的苦難美學。讓我們跟隨杜甫逃亡的腳步繼續探尋戰爭給人們帶來苦難!(ppt出示石壕吏圖片)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根據你掌握的杜甫的相關創作經歷,
你能猜出這是哪一首詩嗎? 生:石壕吏。 四、深化主題
師:杜甫終其一生,為后人留下了1500多首詩作,其中大
部分都是創作于“安史之亂”爆發到結束的8年時間里。那么以這兩首詩為例,誰能來總結一下,當時的戰亂給人民和社會帶來了哪些深重的災難呢? 生:國破家亡,民不聊生,妻離子散,流離失所。 師:說的很好,這些詩表現的是杜甫的悲愁,更是無數因為
戰爭流離失所的人們的縮影。
師:(PPT展示敘利亞戰爭相關圖片)配樂解說:
4月14日,美英法以敘利亞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這個持續了7年戰爭的國家「發動了侵略」。90分鐘,投放了110顆炸彈,一聲聲炮彈聲炸響了敘利亞的天空,讓這個風雨飄搖中的國家更加分崩離析。
阿拉伯有句諺語,人間若有天堂,大馬士革必在其中。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城,擁有4000多年的歷史,如今恍若一座鬼城。
敘利亞戰爭前后的對比,這個城市已經滿目瘡痍。
戰爭中傷害最大的無疑是平民,而最讓人揪心的還是孩子。 生在敘利亞,他們到底做錯了什么?
孩子的眼中,希望是什么形狀,是否院子有秋千可以蕩, 是否醒來有面包當早餐,再喝碗熱湯,口袋里有糖。 生于戰火,死于戰火,這是許多敘利亞孩子的一生… 寶貝希望你的來世沒有炮火和饑餓,希望你來世生在一個 和平的國家。
我列舉了今日的中國孩子和今日的敘利亞孩子對比,觸目 驚心。
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中國已非當年的中國!(PPT展示中國強大軍事力量)
戰爭的災難性遠超你我的想象,我們慶幸生在這個時代的 中國,可以安心的吃飯、上課,可以提及夢想提及自由, 可以閑適的走在路上而不用擔心會有炮彈襲來。
此刻惟愿世界和平,永無戰火,惟愿中國更加繁榮強盛。 珍惜此刻的和平吧,因為我所擁有的今天,正是無數他們,所夢寐以求的明天。(PPT展示珍惜和平動畫)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