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三年級上冊第5課《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一課時》天津紅橋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三年級上冊第5課《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一課時》天津紅橋區
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
第5課《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正確認讀“洼、印”等6個生字,讀準“熨、粘”兩個字在本課的讀音,正確書寫“墻”等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能畫出文中描寫景物的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洼、印”等6個生字,讀準“熨、粘”兩個字在本課的讀音,正確書寫“墻”等13個生字。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能畫出文中描寫景物的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落葉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已經走進了第二單元——金秋時節。在《古詩三首》的學習中,我們發現在古人眼中,秋天既有霜葉滿天的明艷,又有橙紅橘綠的生機,還有梧葉蕭蕭的寒涼。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第5課,去看看作家張秋生筆下那一條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提出質疑,理解課題。
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預設:學生質疑課題中的“金色巴掌”。
3.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了解法桐的特點。
同學們,你們見過這種樹嗎?(課件出示法桐圖片)它的名字叫法國梧桐樹。我們的街道上,馬路兩旁會有這種樹。法桐廣泛應用于城市綠化,是世界著名的行道樹,被稱為“行道樹之王”。春天、夏天樹葉是碧綠碧綠的,到了秋天,樹葉顏色變成金黃色。
(2)借助圖片,揭示課題。
出示落葉圖片,感知金黃的葉片與金色巴掌的相似之處。你們看,這寬大的葉片像什么?伸出小手比一比,像不像一個小巴掌。
4. 齊讀課題。
把梧桐樹的落葉說成是金色的小巴掌,多可愛啊,那么這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有多美麗多神奇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設計意圖】從單元整體入手,帶著對金秋時節的感受,走進新課。用梧桐樹葉的圖片形象感知“金色巴掌”這種說法的形象與生動,從而幫助學生解開疑惑,理解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 自由朗讀課文,圈畫生字,認讀生字。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圈一圈,認讀的時候,可以借助書上的注音,也可以請教同桌。
2. 識記“靴”字。
(1)出示“靴”字,了解字的本義。
學生猜一猜,“靴”和什么有關?引導發現“革字旁”和皮革有關。
了解“靴”字的本義:指北方少數民族騎馬的時候穿的長筒皮鞋。
(2)結合圖片,識記“靴”字
“靴”字現在泛指各種靴子,課文插圖上的小男孩在下雨的時候穿的就是雨靴,人們在騎馬時穿的就叫馬靴。
3. 正確認讀生字的讀音。
出示由認讀字組成的詞語,開火車讀準確。
水洼 腳印 凌亂 增添 棕紅色 雨靴
4. 讀準“熨”和“粘”兩個字的讀音。
熨帖(yù)粘(zhān)
5. 鞏固讀音,讀通課文。
(1)出示課文中的長句子,提示讀準認讀字。
句子1: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樹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句子2: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通過默讀,小組合作等實踐活動,交流識字方法,識記生字。對于較難的字形,教師結合字的本義和圖片順利突破難點。放在句子中再讀,讀通讀好長句子為讀好課文做準備。
三、分類識記,書寫生字。
出示13個會寫字:鋪、泥、晶、院、墻、印、排、列、規、則、亂、棕、遲。
1.觀察字形,發現結構特點。
生發現左右結構的居多,只有“晶”字是“品”字結構,“遲”字是半包圍結構。
2.自主探究“晶”和“遲”字的占格要求和關鍵筆畫。
(1)“晶”字上面的“日”在中間,下面兩個“日”字分別在豎中線兩邊。
(2)“遲”字先寫里面的“尺”,再寫“辶”。提示“尺”字的最后一筆變成了點。
3.小組學習左右結構的字。
(1)將左右結構的字繼續分類。
①左窄右寬的字:“鋪、泥、院、墻、排和棕”。
②左寬右窄的字:“列”和“則”。
③左右等寬的字:“印”和“亂”。
(2)寫好左右結構的字,提示關鍵筆畫和占格要求。
①“印”字第一筆是“撇”,書寫的時候注意左高右低。
②“規”字右半部分是“見”,而“則”字左半部分是“貝”。
4.提示“墻”字的筆順。
觀看“墻”字筆順動畫,提示右上角的部件筆順為“橫、豎、點、撇、橫”。
5.學生按照結構分類書寫生字。
6.展示評價。
7.師根據學生書寫難點以及問題集中處進行范寫。預設:“泥”、“院”和“規”字右半部分的“撇”要注意筆畫的穿插,使字形緊湊。
8.學生修改調整。
【設計意圖】重視書寫規律的探索和書寫能力的提升,引導學生歸類觀察字形結構和占格要求。借助動畫演示筆順生動形象,激發學生興趣。根據學生書寫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范寫,充分尊重學生的學情與生成,做到以學定教。
四、想象畫面,再讀課文。
1.默讀課文,圈出文中描寫的景物。
2.學生匯報,可以借助書上的插圖說一說,作者走出家門看到了哪些景物?
預設:天空、水洼、水泥道、梧桐樹和落葉等。引導學生用文中的語言將景物說得更具體,如: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洼,濕漉漉的水泥道以及金黃金黃的落葉等。
3.再讀課文,找一找文中描寫景物的句子。
學生分小組讀課文,畫下文中描寫景物的句子,交流自己畫的句子。
4.全班交流,想象畫面,讀好課文。
(1)指名朗讀描寫不同景物的句子。
(2)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畫面,對朗讀進行評價:聽了他的朗讀,你的腦海中有沒有這幅畫面?如果沒有,你覺得應該怎樣讀?
預設1:第3自然段,描寫天空的語句——“啊!多么明朗的天空。”讀出天氣的晴朗,作者看到雨過天晴的那份驚喜。引導讀出驚嘆的語氣。
預設2:第4自然段,描寫水洼的語句——“可是,地面還是潮濕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讀出畫面感,讓人感覺到一夜秋風一夜秋雨過后天晴的美好。
預設3:第5自然段,描寫梧桐樹落葉的語句——“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讀出葉子的顏色鮮艷以及晶瑩閃亮的樣子,讓人感覺到潮濕的葉子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的情景。
預設4:第6自然段,描寫水泥道的語句——“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讀出鋪滿落葉的水泥道的繽紛色彩,讓人感覺到這塊閃閃發光的彩色地毯的美麗以及一眼望不到邊的美好。
預設5:第7自然段,描寫落葉的語句——“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讀出金色小巴掌的美好可愛,嘗試讀出落葉的熨帖之美,凌亂之美。
【設計意圖】遵循中年級學生認知規律,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仍然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導,引導學生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感悟體會朗讀時的語氣,讀出畫面感、既視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理解文意,學習語言做好準備。
五、總結提升,嘗試表達。
學生嘗試用一兩個詞語或者一句話來說一說看到的畫面。
預設:1.這是一幅美麗的畫面。2.這是一幅美好的秋景圖,金黃的落葉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3.我看到了一條濕漉漉的水泥道,道路兩旁有法國梧桐樹,樹上掉下了金黃的落葉。4.……
【設計意圖】借助圖片嘗試表達,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語言描述畫面,實現語言的內化吸收向外化表達過渡,學生輸出簡單的詞語或句子形成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理解。
六、板書設計
5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 第5課《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課文中難懂的詞語,積累優美的語言。 2. 體會作者細致的觀察和具體的描寫,對比閱讀書后鏈接,練習表達。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課文中難懂的詞語,積累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細致的觀察和具體的描寫,對比閱讀書后鏈接,練習表達。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日積月累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 全班齊讀課題。 2.回憶課文,整體感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觀察了書上的插圖,誰來說一說,這幅圖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學生回憶上節課初讀課文留下的印象,用簡單的語言描述畫面。 【設計意圖】通過借助插圖,整體感知,用簡單的語言描述畫面可以調動學生已有認知,回憶課文內容,嘗試初步表達。 二、自主探究,品讀語言。 1. 自主學習。 ![]() 2. 小組交流。說一說你為什么喜歡,和同學交流喜歡的原因。 3. 全班交流。 分享自己喜歡的語句和詞語,通過交流喜歡的原因表達對句子的理解,從而讀好課文。過程中關注學生不理解的詞語,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 預設1:課文的第3自然段。“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 (1)出示交流平臺中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可以運用聯系上下文、近義詞替換、結合圖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 (2)通過查字典了解到了每個字的意思,將字義相加也可以知道“明朗”就是亮,光線充足的意思,啟發學生積累“字義相加”的方法理解詞語。 (3)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天空的明朗,用朗讀來表現天氣的晴朗以及作者看到雨過天晴的那份驚喜。 預設2:課文的第5自然段。“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分享過程中,重點交流喜歡的原因。結合“金黃金黃”“閃著雨珠”等詞語體會落葉的色彩明麗以及閃著雨珠的光澤感。 請學生說說對“濕漉漉”的理解,從而體會道路的濕滑使得閃著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水泥道上,為后文體會熨帖之美做好鋪墊。 預設3:課文的第6自然段。“我走在院墻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學生交流喜歡這段話的原因。可以結合“彩色的地毯”“印著落葉圖案”“閃閃發光”等重點詞語談自己的理解。感悟水泥道鋪滿彩色落葉的美麗與神奇。作者將鋪滿的落葉寫成一塊彩色的地毯,這彩色的、閃閃發光的地毯一直鋪到路的盡頭,帶著理解讀出畫面感。 通過師生對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氣息的運用,讀出畫面感。 預設4:課文的第7自然段。“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們排列得并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學生分享喜歡的原因,讀出落葉像金色小巴掌的可愛。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熨帖”的意思就是指落葉緊緊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的樣子,體會“熨帖之美”。 通過理解“凌亂”是指落葉不規則地排列在水泥道上,進一步體會文中的凌亂與生活中的表示雜亂無章的凌亂并不相同。金黃的落葉隨風飄落,反而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這是大自然賜予的自然之美。通過朗讀讀出畫面感,讀出落葉的凌亂之美。 預設5:課文的第8自然段。“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著,一片一片仔細地數著。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學生分享喜歡的原因。引導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細心觀察,用心發現。將穿著的棕紅色的小雨靴說成是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顯得生動又可愛。讀出畫面感,動感,體會心情的愉悅。 預設6:課文的第11自然段。當我背著書包去上學時,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引導學生體會“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是因為作者用心觀察,細心發現了。讀出感嘆的語氣,讀出令人驚嘆的發現。 【設計意圖】以學生活動為主體,將理解詞語放在對句子的理解與品讀中,啟發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去理解詞語。出示交流平臺中的思維導圖,回憶二年級時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在新的學習中探索更多的方法。隨文理解詞語,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從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再談感受,升華情感。 1. 小結課堂,學法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運用多種方法理解了文中難懂的詞語,是不是更有利于你理解課文內容了呢。 2. 再談感受,升華情感。 相信你有了新的體會,我們再看這幅畫,此時你想說些什么,你腦海中的畫面是否呈現得更豐富了,有沒有新的感受?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個美好的清晨。 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自主體驗。在充分交流了喜歡的句子和理由之后,相信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了更多的幫助。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課文,從而將情感調動起來。關注學生語言的生成以及情感的表達。 四、積累語句,展示評價。 1. 把你喜歡的句子積累在學習單上,抄寫句子要注意正確、工整。 2. 展示自己抄寫的句子,讀一讀,評價是否抄寫正確,字跡工整。 【設計意圖】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再一次體會作者細致的觀察,同時進一步感知對身邊景物的描寫具體而細致。 五、閱讀鏈接,拓展思路。 1.老師發現同學們所喜歡的句子大都是作者上學路上看到的景色。 你在上學,放學路上看到了怎樣的景色?能不能說一說? 2.讀一讀閱讀鏈接,閱讀鏈接上的小朋友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你除了在路上看到美麗的風景以外,還能看到什么事物?我們在完成小練筆的時候,可以像文中的作者一樣,具體描寫身邊的風景,還可以像閱讀鏈接這個小朋友一樣,簡單寫一寫你看到的事物。 【設計意圖】借助閱讀鏈接,降低小練筆的難度,拓寬學生思維,既可以寫身邊景物,也可以寫一寫建筑、觀察到的事物等。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 六、總結收獲,布置作業。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發現啊!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 七、板書設計
5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明朗 熨帖 凌亂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