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六年級下冊第5課《魯濱遜漂流記(節選)上課視頻_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六年級下冊第5課《魯濱遜漂流記(節選)上課視頻_北京
六年級上冊第5課 《魯濱遜漂流記(節選)》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在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激發閱讀興趣,助力素養提升。本單元是外國名著單元,通過名著節選讓學生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名著的魅力。借助梗概引發學生關注原著,對原著產生探索與好奇之情,可以為閱讀原著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因此,本設計充分挖掘教材教學價值,根據教材編排特點,設計任務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巧用對比,引發學生深度思考;立足單篇,拓展整本,豐盈學生閱讀生活,助力學生養成與書為伴的學習習慣,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教材分析】
《魯濱遜漂流記》(節選)是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首篇也是唯一一篇精讀課文。本課由梗概和節選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梗概部分,運用了準確、簡潔的語言概述了《魯濱遜漂流記》這部小說的主要內容。
本單元共有三個語文要素,其中指向閱讀的有兩個:一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內容”;二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交流感受”。指向表達的是“學習寫作品梗概。”由此可見,“梗概” 應該成為單元整體教學的線索和脈絡。了解和認識梗概的概念、特點及作用是教學的重點任務,它既是落實兩個閱讀要素的前提和基礎,又為落實表達要素學習寫作品梗概做了鋪墊。而節選的作用,則是為落實第二個閱讀要素提供學習的素材,引領學生能夠交流印象深刻的情節,從而體會人物的品質。《魯濱遜漂流記(節選)》在整個單元學習中處于核心位置,不僅可以認識梗概,學習借助梗概了解主要內容,還可以學習如何寫作品梗概,當然也是交流閱讀感受的良好平臺。在梗概和節選的對比學習中,凸顯梗概這一核心概念,并且借助精彩的情節和人物助推整本書的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達到教“一節”讀“一本”的效果。所以,學習《騎鵝旅行記(節選)》《湯姆索亞·歷險記(節選)》,按照導讀提示——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交流感受,也要為這兩課的節選寫梗概,從而為后面的習作——《寫作品梗概》做好鋪墊。最后結合自身的閱讀經驗完成寫梗概的習作任務。對于本單元,教好《魯濱遜漂流記(節選)》,是好的開始,也是成功的一半。
【學情分析】
《魯濱遜漂流記(節選)》屬于冒險類作品,這類作品對于高年級學生有天然的吸引力,學生喜歡閱讀,容易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所吸引,這為本課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本文在編排上也與其它課文不同,作品梗概在前,節選內容在后,新奇獨特的課文結構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奠定了良好的認知基礎。
然而“梗概”的概念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陌生,再加上“節選”的篇幅比較長,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基于以上情況,學生在學習目的、學習方法上都存在著認知領域上的空白與盲區,教學難點是了解梗概的特點,初步了解梗概是怎樣寫出來的。
【教學準備】
1.借助校刊資源,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征稿情境,并轉發《征稿啟示》。
2.為了突破難點,在寒假里學生就閱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并用情節流程圖或思維導圖梳理了原著的主要事件。
【教學目標】
1.能借助作品梗概,初步體會梗概的特點及作用,并能借助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
2.能借助節選部分的閱讀,就印象深刻的情節交流感受,能對魯濱遜做出簡單的評價。
3.能通過梗概和節選的對比,加深對梗概的認識,初步了解梗概是如何寫成的,產生再次閱讀原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在梗概和節選的聯系中發現梗概的特點和寫法,產生再次閱讀原著的興趣。
【教學難點】
在梗概和節選的聯系中發現梗概的特點和寫法。
【教學過程】
一、明確情境任務,檢查預習情況
(一)了解單元任務,激發學習興趣
導:從今天起,我們開始第二單元的學習,走進外國文學名著單元。
1.了解學習任務
能結合導語頁和目錄的內容說說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嗎?
預設:通過導語頁和目錄發現本單元將通過學習三篇名著的精彩片段來學習怎樣借助作品梗概來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要交流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感受,還要會寫作品梗概等內容。
2.創設任務情境
我們這一單元的學習可大有用武之地呢!你們看校刊《初荷》正在征集以梗概的形式寫一篇名著推薦稿。
出示征稿啟示:
引發期待:期待你們的稿件能刊登在《初荷》上。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會讓同學們受到很大的啟發和幫助。
(二)檢查預習情況,初識作品梗概
下面,我們就借助本單元的第一篇文章了解和認識梗概。
板書課題:《魯濱遜漂流記》(節選)
1.內容回顧,激發期待
寒假的時候每人都至少讀了一本好書,我們已經讀過了《魯濱遜漂流記》這部書,誰能用簡潔的話說一說這部小說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你們覺得這部書好看嗎?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有再讀的欲望。
2.檢查預習,感知內容
課前同學們都進行了預習,現在看看你們預習得怎么樣?(PPT出示)
①這篇課文在內容編排上與我們平時學習的課文有哪些不同?
預計學生發現這篇課文由梗概和節選兩部分組成。
能說說什么是梗概?什么是節選嗎?
預設:結合閱讀經歷和預習一般能發現梗概是一部作品的大致內容,節選是名著中截取的精彩片段,是原著的一部分。
②讀詞語聯想課文內容
要求:選擇第一組詞語的同學要把話說得簡潔,選擇第二組詞語的同學說的內容力求豐富。
第一組:流落 凄涼 寂寞(梗概中的詞語)
第二組:缺少 柵欄 控制(節選中的詞語)
相機點撥:詞語聯想不但可以發展我們的語言,還能鍛煉我們的思維。
③對于課文“梗概+節選”這樣的編排,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預計學生會產生這樣的疑惑:梗概和節選有什么關系嗎?課文為什么會選取這個精彩片段……
【設計意圖:通過導語頁和目錄進入本單元學習,讓學生對單元的學習內容有整體的了解并發現梗概是本單元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出示《征稿啟示》,讓學生在真實的任務驅動下,產生寫好梗概的愿望;通過課文編排的發現與質疑明確學習目標,詞語的聯想表達檢查了預習,也發展語言與思維。】
二、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主要內容
(一)初讀梗概,感知名著
師:我們先來閱讀梗概部分。
出示學習任務一:
默讀梗概部分,想一想我們能借助這篇梗概對《魯濱遜漂流記》這本原著有哪些了解呢?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
全班交流
預設:從梗概中了解到《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中的主要人物是魯濱遜,以及魯濱遜流落到荒島的原因,他在荒島上是如何生活的,在島上發生的一些事情,最終他是怎樣離開了荒島回到了英國。
還能對魯濱遜形成一定的認識,如富有智慧、勤勞勇敢、敢于冒險。
如果能感受到:這部作品很有意思,產生深入閱讀的欲望當然更好。
隨著學生匯報,教師相機幫助學生將信息歸類(人物、情節、人物形象等)。
教師小結:這篇梗概只有千余字,卻能讓我們了解到《魯濱遜漂流記》這部書的這么多內容,可見梗概的作用有多大。
(二)梳理事件,把握名著要點
從梗概中我們不僅能了解到這部小說的大略內容,還能通過梳理主要事件,把握這部書的要點呢。
出示學習任務二:
再讀梗概,想想這部小說寫了魯濱遜流落荒島的哪些事,用小標題的方式列出來。
流落荒島
1.交流學習成果,完善達成共識
出示有代表性的學習成果,生生補充完善,希望達到:
流落荒島—建房定居—馴養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國
2.對比全書情節,體會提煉過程
師:我們在讀原著時,自己也梳理了全書的主要事件,把它和從梗概中梳理的事件對比著看一看,你有哪些發現呢?
當學生說到梗概中的是主要事件時進行追問和點撥:
追問:什么樣的事件是主要事件?即那些影響故事發展的事件或影響主人公人物命運的事件叫做主要事件。
點撥:換一個角度來說,我們讀作品梗概時,能讀出一部作品的主要事件,在寫作品梗概時則要抓住這些主要事件。
相機板書:保留主干
3.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內容
這一單元我們要學習“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抓住這些主要的事件來進行概括。大家試一試。
預計:主要寫了魯濱遜只身流落荒島,他在船上收羅可以使用的物品,在島上建造房屋、馴養山羊、種植小麥使自己逐步適應島上的生活。后來,他還拯救了野人“星期五”并作為自己的伙伴,二十八年后終于回到英國的故事。
點撥小結:借助作品梗概,來概括主要內容就更準確、更清晰。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活動的設計展開學習過程,體現了對文本的遵循和對學生的尊重。一讀梗概,獲得對原著多方面的了解,從而認識到梗概的作用;二讀梗概,梳理流落荒島的事件并與閱讀原著梳理的情節進行對比,懂得了什么是“主要事件”;接下來,落實了借助梗概了解主要內容,也滲透了寫作品梗概的方法。】
過渡:借助作品梗概,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原著的主要內容,而原著也能幫我們發現梗概的特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進原著的一個精彩片段。
三、對比節選內容,體會語言特點
(一)梳理主要事件,整體感知節選
出示學習任務三:
1.節選片段寫了魯濱遜在荒島上發生的哪些事?用小標題的方式批注在文中相應位置。
2.讀了這個片段你能推斷出節選出現在小說的哪個部分嗎?
指名學生到展臺展示梳理的事件并說明推斷的理由。
預計學生梳理出初到荒島、估算方位、制作日歷、建造房屋、搜羅物品、貓狗相伴、缺少物資、記錄幸與不幸、調整生活等。(學生對事件的說法可能不同。)
引導學生形成共識結果:估計方位—制作日歷—搜羅物品—布置住所—考慮處境—調整生活
推斷:根據登錄荒島的日期和初登荒島所做的事能推斷出節選片段出現在小說的開頭部分。也可以從梗概中對應的這部分來推斷。
教師小結:抓住了梗概中的主要事件,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原著的主要內容。梳理出一個片段的主要事件,就可以讓我們了解到這個片段的主要內容。
(二)發現關聯內容,對比發現語言特點
出示學習任務四:
現在,讓我們把節選和梗概聯系起來:找到梗概和節選相關聯的語句(找到幾處用序號標注一下),對比著讀一讀,你又有什么發現呢?
學生自主發現后,小組內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匯報成果,其他小組補充。
梗概 | 節選 |
這是一個無名的、沒有人居住的荒島。 | 我現在處在一個……我是在9月30日登上這個荒無人煙的島。 |
在船艙里,魯濱遜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東西,陸續搬到岸上。 | 第3自然段部分內容。 |
沒有淹死的一條狗、兩只貓陪著他,這使他在凄涼中感到一絲安慰。 |
第4自然段部分內容。 |
用木頭和船帆搭起一座簡陋的帳篷。 | 我幾乎花了一年的功夫……打起樁來還是很費勁,而且非常麻煩。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