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出塞》山東省鄒平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統編部編版小學語文優質課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出塞》山東省鄒平市第一實驗小學
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出塞》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會寫“塞”、“秦”兩個字。
2.借注釋、看插圖、想畫面,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初步理解詩句大意。
3.借用地圖、時間軸、詩詞、微課等資料了解時代背景,感受戰爭時間之長、戍邊將士之悲苦,體會詩人盼良將、保家國的壯志情。
4.拓展詩句感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古詩,能說出詩句的意思。
難點:感悟古詩蘊含的情感。
三、教學準備
課件ppt 微課視頻 書簽 田字格板貼
四、教學過程
(一)賽詩導入,揭示詩題
1.小小賽詩會
咱們是四年級的同學了,以前背過那么多首古詩,那我們首先來進行個“小小賽詩會”。(出示圖或字)請大家猜猜這是哪句詩。
(出示《村居》《小池》《靜夜思》等古詩的圖畫或提示詞,續填古詩、挑字連詩。)
小結:古詩里有畫,古詩里有情。一首首古詩,構成了中華文化最璀璨的星空。今天我們走進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出塞》,繼續來領略這古詩之美。
2.揭詩題
板書課題。追問:橫畫比較多的字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橫畫長短不一,間距均勻、緊湊)。范寫“塞”,兒歌提示:寶蓋寫小才好看,三橫間距要均等,撇捺舒展,土字扁扁在下邊。
齊讀課題。“塞”是什么意思?《說文解字》中說“塞”就是修筑在邊區的屏障。這邊塞的安?申P乎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出塞”是什么意思?
3.知背景
唐朝的邊塞在哪里?(出示地圖)大家看,這是唐朝的疆域圖,綠色部分都是咱大唐的土地,北面的游牧民族虎視眈眈,經常翻越邊塞侵擾咱中原。于是,從秦到漢就在陰山之上建長城設邊關,抵御外敵的侵略。(板畫長城)
唐朝詩人王昌齡就曾滿懷報國之志,遠赴邊關,寫下了許多反映邊塞生活的詩作。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這篇《出塞》。
(二)讀通詩句,感受韻律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古詩,交流三個多音字“將”、“還”、“教”的正確讀音。
將:關注拼音和注釋,確定它讀四聲。
還:結合詩的語境,知道它表示的意思是“回來”,讀huán。想開去,(出示帶有“還”的詩句)讀一讀。結合語境,或者聯系以往學習的詩句,也能確定讀音。
教:結合注釋和字典中的義項,確定讀音為“jiào”。齊讀“不教胡馬度陰山”。
3.根據停頓符號,讀準節奏。
4.教師范讀,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律美。
(三)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1.自學并初步交流。
⑴要想讀得入情入境,我們還要讀懂古詩。以前我們學過那么多首詩,讀懂古詩有什么好方法? (借注釋、看插圖、想畫面)
⑵用以前學古詩的方法自學古詩,先嘗試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然后想想仿佛能看到怎樣的畫面。
⑶學生匯報交流。
(預設:明月照邊關的景,駐守邊關的事,抵御外敵的場面。)
2.讀懂一、二句。
⑴望“明月”聯想,讀出“相思苦”
古往今來,明月出現在很多詩人的詩句里,它寄托著詩人濃濃的思念之情。想象一下,現在你就是這戍守邊關的將士,在這凄冷的邊關一待多年從未回家,望著這輪明月你會想什么?你萬里之外的母親,遙望這明月會想什么?
相隔萬里共明月,唯有明月寄相思。請大家來讀出自己的感受。(指導學生讀詩句)
⑵想“秦漢”“邊關”,讀出“悲涼意”
“秦時明月漢時關”什么意思?這是古詩文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這句詩的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邊關”。
(出示時間軸和戰爭次數、傷亡人數圖,請同學們結合資料談談感受。引導學生發現從秦到漢一直到唐朝,歷時千年,時光流轉,朝代變換,但明月、邊關依舊,戰亂從未停歇。)
這綿延千年的戰爭,讓多少將士們戰死沙場,永遠的不能回還。王昌齡看到的不僅是明月和邊關,他還仿佛看到了數千年來那戰死在沙場的未還之人。(指導學生讀詩句)
⑶詩句引領,再感“悲涼凄苦”
這征戰讓多少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啊!你看數千年來,將士們早已戰死沙場但是他們的妻子仍在夢里盼他早日回來。(出示誦讀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可悲的是將士們早已化作白骨,但他們的家人卻還擔心他們冷著凍著。(出示誦讀詩句“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猶自寄寒衣。”)
更可嘆的是將士們們的白骨散落在雜草之中卻無人收拾。(出示誦讀詩句“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小結: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這就是戰場,這就是邊關,這戍邊將士們的命運就是這么的悲苦凄涼。(板書:悲)
3.讀懂三、四句
⑴望明月、守邊關,王昌齡思緒萬千,他怎么想的?什么意思?(學生讀詩句,解詩意。)
⑵請看微視頻,你對“龍城飛將”會有更多的了解。(展示微課)
⑶唐朝詩人王昌齡為什么如此思念800多年前漢代的名將?
(引導思考并板書“喚良將”、“保家國”。)
⑷讀出詩人的那份呼喚與期盼,感悟詩句中蘊含的壯志豪情。
(四)誦讀默寫,積累詩句
1.當大漠的悲歌響徹九霄,多少兒男出征萬里不能回家。(女生讀)可即便飛沙走石、刀光劍影,也無法熄滅將士們心中如火的信念(男生讀)
“秦時明月漢時關”一筆寫盡了千年。“萬里長征人未還”一句寫下來萬里。“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寫出了詩人的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壯志豪情。讓我們全體起立,向可敬的戍邊戰士、詩人以及他的詩作致敬。R讀)
2.雖寥寥28字,卻被稱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讓我們,將這詩句記在腦海,將這份豪情收在心間(齊背)
3.下面請大家拿出書簽,懷揣這份敬仰之情,認認真真地默一默寫一寫。寫的時候注意:字距均勻、行款整齊。(學生默寫,教師糾錯,相機范寫并提示注意“秦”字中的第六筆是撇,第十筆是點。)
(五)緊扣單元,拓展升華
1.一首《出塞》道盡了詩人保家衛國的愛國之情。千百年來,建功立業、報效祖國始終是涌動在華夏兒女心頭不滅的信念:
陸游說“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病臥孤村,心中還想著替國家戍守邊疆。
文天祥說“臣心一片磁針石,不知南方不罷休。”文天祥雖身陷牢獄,仍心向南宋,寧死不屈。
王翰還說“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即便沒幾個人能活著回來,也要血戰到底、不勝不歸。
咱們濟南才女李清照也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這些詩人寫下了不朽的詩篇,也成為代代傳頌的愛國典范。他們用實際行動提醒我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2.這節課我們借助資料想象畫面,讀出了詩人“望明月”、“守邊關”的事,悟出了他“喚良將”、“保家國”的壯志情。課下同學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嘗試自學課本中的后兩首或更多愛國詩詞,下一節課咱們繼續交流。
附:板書設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