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先秦諸子,人和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人和》廣西 - 賀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和》教學設計
課 題 人和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型
新授
授課時間
2019.6.15
教材分析
《人和》選錄四則短文,從不同方面闡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不僅從天時、地利、人和的比較中得出了人和最為重要的結論,而且還從一般的
社會成員與統治者兩個方面具體闡述了達到人和的具體辦法。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好文言知識,還應深入系統地了解孟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鑒。從而提升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三 維 學 習 目 標
來源學科網ZXXK]
知識與能力
1.學習和掌握文中重點字詞、特殊句式、古今異義詞、通假字以及詞類活用。
2.引導學生體會孟子重視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鑒意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幾個關鍵性問題理解文章的內涵。 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探究人和的內涵以及人和的現實意義。 2.教育學生一定要發揚團結的精神。
教 學 重
教學重點:
1.學習和掌握文中重點實詞和虛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2.引導學生體會孟子重視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鑒意義。
2
難 點
3.引導學生探究人和的內涵以及人和的現實意義。 教學難點:
1. 引導學生體會孟子重視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鑒意義。 2.引導學生探究人和的內涵以及人和的現實意義
教法 與 學法
1.教學過程中通過合作學習共同制作課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
養學生利用網絡獲取信息資源的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學生關注現實生活,發現身邊“人和”的能力;
2.利用問卷星讓學生課前預習,結合注解、參考譯文疏通句意,了解文章大意,并自主完成重點實詞、虛詞積文言句式的積累和檢測。
教學資源 多媒體 問卷星
3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我播放自己剪輯的熱播電影《戰狼2》最后2分51分的視頻。
師:當主人公冷鋒手舉著國旗經過交戰區、交戰區的他國軍隊看到是中國的五星紅旗,立即停止戰爭讓中國人通過。為什么?因為,在我們的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展示PPT) 我們的祖國之所以強大,即使經歷了很多災難,比如水災,汶川大地震等,但最終我們都能夠很順利地度過這一切,為什么?((展示PPT)因為我們的身后,不僅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還有一群最可愛的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更重要的是我們中國人的團結,全國上下一心。在抗震救災中有一句響亮的口號“眾志成城,抗震救災”,說明人和是很重要的,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孟子對人和的闡述。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展示PPT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情況反饋
(1)學習情況記錄表反饋(展示PPT) (2)問卷星情況反饋(展示PPT) (3)提問列表反饋(展示PPT)
第一、二組:第一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中心論點提出后作者是怎樣進行論證的?
第三組:這篇短論在論證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第四組:孟子多次強調“君子必自反”,具體做法是什么?
結合同學們的問題反饋,每個學習小組都進行了合作探討,本節課我們就一起看看大家的學習成果。(展示PPT) 三、合作探究:
1.文章的中心論點出現在哪里?中心論點提出后作者是怎樣進行論證的? (第一學習小組成果展示ppt)
生:大家好,我代表我們學習小組,為大家解答剛才的兩個問題,首先,我們小組把這則內容進行了分層:如圖所示:(展示PPT)第一層就是第一句“天時
4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層從“三里之城”到“是天時不如地利也”,第三層從“城非不高也”到“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剩下的為第四層。
很明顯,文章開頭第一層“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中心論點,(PPT圈劃)為了論證它,連用兩個論據進一步論證。大家請看我們小組的效果圖:(兩幅畫)
第2層選取攻戰的例子闡明“天時不如地利”,區區小城,四面受圍而不能克,敵軍包圍起來攻打它,一定能夠得到好的天時,然而假如這個小城得到了地利,比如城墻高而且堅,護城河寬而且深,武器裝備比敵軍精良,甲胄比敵兵牢固,糧食比敵兵充足等,那么敵兵就不能取勝,是因為天時不如地利。
第3層同樣選取攻戰的例子,旨在說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況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堅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卻棄城而逃,因為“地利”真的不如“人和”。
第二學習小組成果展示(展示PPT): 播放影片《地道戰》)
生:《地道戰》是一部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的影片,相信也是我們語文老師童年的回憶!影片中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的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斗爭!而剛才大家看到的各種“地道”,成為了斗爭中游離的地形。對打仗來說,氣候條件很重要,但地理形勢,也就是地利,更重要。不過,最最最重要的額還是作戰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團結,也就是“人和”,就像《地道戰》中所說的:(展示PPT)村與村,戶與戶,地道連成片。侵略者他敢來,打得他人仰馬翻。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所以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中心論點既然已得到了論證,為什么還要寫第4層? (教師講解)(展示PPT)
明確:第4層的作用是在前3層論述的基礎上進一步闡發,自然而然的由戰爭推及到治國,得出一個重要的推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
孟子說的“得道”自然是指有仁德、踐履仁的國君,實際上也可理解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歸順,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不攻自潰而失天下。
3.這篇短論在論證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第三學習小組成果展示)(展示PPT)
①逐層論證,層層深入(圖文)
如:第一則先推倒天時,“天時不如地利”,確立了地利的意義;進而推倒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將人和的意義烘托出來;最終得出結論:“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全篇層層深入,條理井然。
②對比論證,觀點鮮明有力。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孰輕孰重,對比鮮明,說服力強。
③運用排比,增強氣勢,有一氣呵成之感。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課堂小結:(展示PPT)
5.(展示PPT)思考:國君要達到人和的境界,必須施行仁政,必須具備仁德。
6
那么就一般的社會成員來說,如何能夠營造人和的社會關系呢?(教師講解)
明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 (展示PPT)孟子多次強調“君子必自反”,具體做法是什么?(第四學習小組成果展示)
明確:孟子認為凡事應從自身找原因,常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仁禮。
他舉了個例子:當橫逆之徒以橫暴不順理來對待他的時候,他一次次問自己是否做到了仁、是否有禮、是否做到了忠,在自己已經切實達到了這些要求,可橫逆之人仍然以橫暴不順理來對待自己的時候,他除了視之為禽獸以外,不會跟他們計較。因此,(展示PPT)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時時處處地反省自己,規范自己的行為。(展示PPT:講“和”)(展示PPT:講不“和”)
7
7.曬曬我們的人和
①教師“我”的人和(教師講解)
②學生的人和:(球賽、文藝晚會、課本劇等集體活動)
8
③學生的人和:(課本“將相和”的故事和物理“電壓”小故事)
將相和:戰國時候,趙國藺相如完璧歸趙有功,拜為上卿,位在大將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侮辱藺相如。相如總是躲避廉頗。相如的門客認為他害怕廉頗將軍。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還怕廉頗?秦國之所以不派兵來攻打趙國,就因為趙國有我與廉頗將軍在。我 所以那樣對待廉頗將軍,是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廉頗聽到這番話后,很是慚愧,親自上相如門前請罪,兩個結成了刎項之交。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