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清兵衛與葫蘆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第五單元《清兵衛與葫蘆》江西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清兵衛與葫蘆》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的情節結構,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2.結合文章理解情節運行的基本模式及搖擺的相關知識; 3.初步了解情節運行的動力“危機爆發”; 4.理解文章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章的情節結構,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2.結合文章理解“搖擺”的這種模式及其作用; 3.理解文章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幻燈)0.1元=50元=100元
公式是否成立?文學上的成立,源于《清兵衛與葫蘆》;請數學課代表論證這個公式是如何成立的。(這一環節即相當于讓學生復述故事情節,初步了解文章情節,這也是對學生預習效果及概括能力的一個考查)
(板書:清兵衛 葫蘆) 二、情節之細節分析:
課文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這是一個叫清兵衛的孩子跟葫蘆的故事”,那么我想問大家,這個叫清兵衛的孩子對葫蘆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 (板書)熱愛
(幻燈)清兵衛對葫蘆的熱愛是如何體現的?(這個環節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找出細節描寫,并初步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
(1)第2段對清兵衛制作葫蘆進行描寫,表明他做事很認真的特點
(2)第3段寫清兵衛錯把一個老頭兒的禿腦袋當成了葫蘆這件事,表現清兵衛對葫蘆的癡迷。
(3)第4段寫清兵衛“對葫蘆熱衷得這么厲害……每次上街的時候……總是呆呆地站在
門前望。”這表現清兵衛喜愛葫蘆。
(4)第5段寫“清兵衛是一個才十二歲的小學生……每天學校里放學回來,他也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個人到街上去看葫蘆。”
(5)第5段“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蘆……第二天早晨起來,立刻又打開罐子看……他永遠不倦地看著,看過之后……然后上學校去。”通過描寫表現清兵衛喜歡葫蘆 ……
總結細節描寫的作用:1.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2.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3.凸顯主題。 三、情節之搖擺與危機爆發;
(幻燈)對于清兵衛的愛好,他周圍的人是怎么看的呢?小說還向我們講述了哪些故事?
(板書)客人、父親(清兵衛)談論葫蘆 教員沒收葫蘆 父親砸葫蘆
1. 客人、父親(清兵衛)談論葫蘆 談論的結果:清兵衛——周正平凡的葫蘆 客人父親——又長又大、奇特的葫蘆
為什么要寫這一段對話?(對比、鋪墊——這就是“搖擺”) 2. 引入概念“搖擺”
(幻燈)搖擺:小說在運行時不是毅然決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絕大部分時間里出現了猶豫不決的狀態。大多數小說情節運行并不呈現一條直線,作家不會讓人物選擇捷徑一口氣跑到底,總會在某處放慢速度甚至停下來做點什么然后再回到軌道,這就出現了情節的搖擺。
據此判斷,小說的搖擺還體現在哪兒?
(1) 當清兵衛上修身課玩葫蘆“給級任教員看見了”這一事件發生以后,先寫這個教員的愛好,再寫家訪;(為什么?可以讓學生重點討論此次“搖擺”,板書:
武士道)
(2)教員家訪,父親恰好不在。
(3)清兵衛心跳,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蘆。 (4)幸虧教員只管訓斥,并未注意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蘆。
(5)剛剛松了一口氣,父親回來了,最終注意到那些葫蘆,并粗暴地將之“一個一個地砸碎”。 3.“搖擺“的作用: (1)對比、襯托、鋪墊; (2)情節的跌宕起伏。
4.引入概念“危機爆發”:情節走到一定程度,預計的矛盾就會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爆發。之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爆發往往是在一霎那。 四、主題分析
1.客人、父親與教員的愛好不同,但是他們對清兵衛的愛好所持的態度是相同 的。——都是反對!面對這樣的反對,清兵衛有什么樣的反應?這說明了什么? (1)學生可以找到:沉默、哭也沒哭、臉無人色、發呆、臉色發青、不敢做聲…… (2)這說明清兵衛長期以來受到壓制,這種壓制讓他感到了反抗的無力,是一種欲哭無淚、痛苦無奈的表現。
2.《紀念劉和珍君》里有這么一句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清兵衛的愛好在沉默中“滅亡”了,但是他的葫蘆呢?
(幻燈)0.1元=50元=600元?這樣的奇跡意義何在? (1)肯定清兵衛的愛好;
(2)諷刺父親、教員的無知與粗暴。
3.(幻燈)盡管如此,清兵衛的愛好還是被無情地扼殺了,他只好改變了他的愛好。關于他的新愛好,我們來猜想一下,結局會是怎樣的?——新的愛好繼續被扼殺! 學生齊讀最后兩段。
(幻燈)為什么這樣安排結局? (1)“留余” (2)前后呼應 4.總結主題:
呼吁人們要尊重個性,讓個性自由發展。 五、主題深化
除此主題之外,小說有沒有更深一層的意義?
小說中的清兵衛是孤立的。他每天從學校回來,也不和別的孩子玩,不是上街看葫蘆,就是自己玩葫蘆。清兵衛似乎沒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是他的葫蘆、他的愛好。他的世界無法跟別人溝通。這大概是一種天才的苦悶。
(幻燈) 白樺派:20世紀初在日本興盛起來的自然主義文學,已逐漸趨向末流,成為僅僅刻板地描寫瑣碎丑惡的日常生活的文學。大部分由貴族子弟學校學習院出身的一群年輕的文學藝術工作者,對此表示不滿,他們舉起理想主義的旗子,創立
獨自的一派。要求肯定積極的人性,主張尊重個性,發揮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文學,形成“白樺派” 。
這篇作品也傳達了作者對美和自然在惡俗的時代氛圍中處境艱難、倍感孤立的憂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