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岳陽樓記,孟子思想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岳陽樓記》中的孟子思想(第5課時)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岳陽樓記》中的孟子思想 教學設計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岳陽樓記》中的孟子思想(第5課時)
授課時間 2018年12月16日 授課班級 高三(4)班 授課教材 自編教材
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到“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由此觀之,初中階段對《岳陽樓記》的學習主要圍繞著《岳陽樓記》的基本內容展開,前期的學情調研也證實了這一點。 (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岳陽樓記》專題學習立足于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專題學習的形式開展。《岳陽樓記》專題學習基于生活常識和邏輯推理,借助文獻支持,研究經典文本《岳陽樓記》是如何寫成的。在初中階段側重于學習《岳陽樓記》“是什么”的基礎上,高中階段從“為什么”的角度進行深入學習。在研究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追問、閱讀和思考,采用微專題的形式,梳理整合出“《岳陽樓記》研究圖示”。在不斷地思辨性閱讀的過程中,加深對《岳陽樓記》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提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三)本專題分為5個課時。
1.第1課時:理解《岳陽樓記》的寫作目的,側重于提升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和“思維發展與提升”兩方面的核心素養。第1課時課堂任務如下:
(1)閱讀滕子京《與范經略求記書》,圈點勾畫《與范經略求記書》中滕子京請求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語句。
(2)翻譯《與范經略求記書》的最后一段。 (3)繪制《與范經略求記書》的行文思路圖。
2.第2課時:理解《岳陽樓記》的立意源頭,側重于提升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和“文化傳承與理解”兩方面的核心素養。第2課時課堂任務如下:
(1)閱讀《孟子·梁惠王下》(節選),概括節選部分孟子的觀點。
(2)比較孟子的觀點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的異同點,了解孟子的觀點對后世的影響。 (3)繪制本文的行文思路圖。
2
3.第3課時:理解《岳陽樓記》的行文結構,側重于提升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和“思維發展與提升”兩方面的核心素養。第3課時課堂任務如下: (1)繪制《虢州三堂記注》的行文思路圖。
(2)比較《岳陽樓記》和《虢州三堂記注》在行文思路上的異同點。
4.第4課時:理解《岳陽樓記》對前人詩句的化用,側重于提升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和“審美鑒賞與創造”兩方面的核心素養。第4課時課堂任務如下:
(1)閱讀和洞庭湖景有關的詩歌(《登岳陽樓》《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蘇州十詠·太湖(七)》《岳陽懷古》《洞庭秋月行》《帝子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圈點勾畫其中寫景的語句,并概括洞庭湖景的特點。
(2)比較《岳陽樓記》中寫景的句子和這些詩歌中寫景的語句,找出它們的異同點。
5.第5課時:繪制“《岳陽樓記》研究圖示”,回顧本專題的研究過程,側重于提升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和“文化傳承與理解”兩方面的核心素養。第5課時課堂任務如下: (1)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岳陽樓記》研究圖示”。
(2)用三個關鍵詞概括范仲淹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閱讀補充材料,進一步認識范仲淹其事其人。 (3)總結本專題的學習收獲,思考《岳陽樓記》成為文學經典的重要因素。 本次展示課,展示第5課時的內容。
二、學情分析
高考必背的23篇古文中,有10篇初中篇目,《岳陽樓記》便是其中的一篇。前期學情調研共調查了四個問題,包括:1.范仲淹為什么要寫《岳陽樓記》?2.《岳陽樓記》表達了范仲淹怎樣的思想情感?3.你最喜歡《岳陽樓記》中的哪一句話?為什么?4.你認為《岳陽樓記》能夠流傳千古的原因是什么?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知道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是受了滕子京的囑托,《岳陽樓記》表達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學生喜歡的語句主要集中在寫景和議論的句子,大多學生認為《岳陽樓記》能夠流傳千古是因為“這篇文章寫得好”“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由此看來,經歷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岳陽樓記》的基本內容。本專題在學生掌握《岳陽樓記》基本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岳陽樓記》。
高三(4)班是理科平行班,文言文基礎薄弱,沒有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在文言文學習方面對老師的依賴程度高,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學習。學生對文言文學習不排斥,進入高三以后,做了不少課外文言文,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
3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一、教學目標
(一)梳理前期的學習成果,整合出小組的“《岳陽樓記》研究圖示”。
(二)用三個關鍵詞概括范仲淹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閱讀補充材料,進一步認識范仲淹其事其人。 (三)在梳理整合的基礎上,思考《岳陽樓記》成為文學經典的重要因素。 二、教學重點
整合出小組的“《岳陽樓記》研究圖示”。 三、教學難點
在梳理整合的基礎上,思考《岳陽樓記》成為文學經典的重要因素。
教學設計思想
本專題在學情調研的基礎上,發現學生的學習生長點。在學生已經掌握《岳陽樓記》基本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岳陽樓記》。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追問、閱讀、思考,教師適時補充相關文本,激發學生的思考。從《岳陽樓記》的寫作目的、立意源頭、行文結構、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研究。在梳理整合的基礎上,總結出“《岳陽樓記》研究圖示”,進而思考文學經典的形成因素。
教學過程
教學方式:小組合作式教學 教學手段:合作、討論、講解 技術準備:演示文稿、視頻 具體過程: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小組 合作
1.組內交流個人已經繪制的“《岳陽樓記》研究圖示”。 2.在交流基礎上,合作完成小組的“《岳陽樓記》研究圖示”。
交流 共繪
分享、共學
小組展示
1.展示小組的“《岳陽樓記》研究圖示”。 2.教師相機指導。 3.教師回顧總結。
展示 反思
提升、完善
拓展延伸 1.用三個關鍵詞概括自己心目中的范仲淹形象。 2.教師補充材料,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其人其精神。 概括 思考 做人與作文
專題總結
思考《岳陽樓記》專題學習給我們的啟示。
思考交流
吸收、傳承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