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外國小說欣賞,在橋邊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在橋邊》合肥市第一中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在橋邊》合肥市第一中學
《在橋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理清課文情節,分析人物形象,領會作品主旨。
2、了解小說情節的基本模式,理解情節的搖擺、出乎意料與情理之中等技巧的使用。
3、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學會關注人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1、小說情節的搖擺 2、對本文主旨的理解
教學難點:1、對文中暗示社會環境的語句的解讀 2、對作者創作意圖的挖掘
教學方法:朗讀法、探討法與引導法、點撥法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研討相結合。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1936年2月5日,一部著名的影片在美國上映,它就是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在這部影片中,主人公夏爾洛作為一名擰螺母的工人,被不斷加快的作業線弄得精神失常。他拿著扳子,見到塊狀的東西就想擰,甚至要去擰路人的鼻子和婦女衣服上的紐扣。這些鏡頭在令人啞然失笑的同時,也讓人對社會對人的異化產生了深深的思考。“擰”成了夏爾洛工作的全部和人生的意義。今天,我們將認識另外一個人物,他的工作也已經被異化的只剩下一個字,那就是“數”。
二、感知情節: 請圍繞“數”,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并畫出小說的的情節曲線圖。 明確: 情緒 情節的搖擺 亂數 忘數 漏數 數馬車
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故事進程
這就叫做小說情節的搖擺(生齊讀69面關于“搖擺”的介紹)。“文看似山不喜平”。小說情節的運行過程,通常就是搖擺的過程。搖擺使小說情節曲折動人,搖曳多姿。
三、分析人物:
小說是在情節的推進中表現人物性格的不同側面的。下面,請同學分為四個組討論,分別從不同的情節中分析“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第一組:“亂數”——“我”的玩世不恭 參考:“當我發起憐憫來,就送給他們幾個”;
“當我惱火時,當我沒有煙抽時,我只給一個平均數”;
“當我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時,我就用五位數字表示我的慷慨”。
第 2 頁 共 4 頁
數的結果的多少完全依據我是心情——“他們的幸福掌握在我的手中”。作者用詼諧調侃的語氣表現“我”小小的玩世不恭。 第二組:“忘數”——“我”對“愛”的渴望
參考:“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簡直就停止了突突的聲音”
“所有在這個時間走過的人,我一個也沒數。這兩分鐘是屬于我的,完全屬于我一個人的,我不讓他們侵占去。”
“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動”“所有一切有幸在這幾分鐘內在我蒙眬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過的人,都不會進入到統計中去而永垂不朽了。”
“這很清楚,我愛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讓她知道” “我在愛她。這是很清楚的,我在愛她。”
和面對工作的玩世不恭相比,面對姑娘,我變得激動而深情。
這段文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反復手法的運用,用以強調“我”對她的愛和她對“我”的重要。
第三組:“漏數”——“我”的妥協和堅守 參考:“我像發瘋似的數著,一臺自動記錄公里行程的機器也不可能比我數得更好。”
——為了生計,“我”數得認真。
“我一輩子也不會把這樣漂亮的女孩子轉換到未來完成式中去,我這個心愛的小姑娘不應該被乘、被除、變成空洞的百分比。”——為了愛情,“我”故意漏數。
表面上看,“我”為了生計,壓抑住了自己對姑娘的感情,;而在內心深處,真摯的愛情壓倒了空洞無意義的職業。
“漏數”并不能改變現實什么,但它代表著對美好事物的維護、堅守。
第四組:“數馬車”——還是對“愛”的渴望 參考:“我”認為數馬車是“美差”,是“交了鴻運”,并不是因為職位的升遷,而是因為“可以長久地看她一番,說不定她回家的時候還可以送她一段路”,有更多的接觸小姑娘的時間和機會,還是對“愛”的渴望。
小結:“我”就是這樣一個性格鮮明飽滿的圓形人物。既有面對工作的玩世不恭,又有對愛情的真摯渴望;既有背地里的發泄,又有表面上的順從;既有人性的堅定,又有人性的妥協,甚至還有意外升遷而獲得與姑娘更多接觸機會的小小狂喜。
四、聯系背景 問:小說講述的僅僅是一個愛情和事業相沖突的故事嗎?是表現愛情的巨大力量么?小說的三要素包括:情節、人物和環境。文章的哪些句子透露了故事發生的社會環境呢? 明確:引出寫作背景,分析文章的第一句話:“他們替我縫補了腿,給我一個可以坐著的差使:要我數在一座新橋上走過的人。”
縫補了腿——戰后(品味“縫補”:把“我”當作物來處理,感受到的是冷漠的態度) 新橋——德國戰后重建的代表。
“我”—— “我”是一個參加了二戰、落下了殘疾、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小人物 他們——戰后德國政府
五、探究主題
第 3 頁 共 4 頁
(1)問:“我”作為一個在戰爭中受傷而落下殘疾的人員能得到政府的安排,解決生計問題,也應該感念才是。“我”卻為何吊兒郎當、玩世不恭呢?(學生討論) 參考:客觀上,工作的空虛無聊
哪里能體現出工作的空虛無聊?—— “整天,整天,我的不出聲音的嘴像一臺計時器那樣動著,一個數字接著一個數字積起來,為了在晚上好送給他們一個數字的捷報。”
渴望意義的人面對無意義的世界, 會表現出厭倦。厭倦是一種既不肯接受又不想反抗的心態。我把厭倦看做無聊的一種形態,一種包含激情的無聊。
——周國平
雖然,“我”最終由數人被調去數馬車(馬車里坐的還是人),但工作的性質卻沒有變,那就是把活生生的人轉變成一個個死板的數字。這正是為“我”所不屑和反感的。在“我”看來,人“不應該被乘、被除、變成空洞的百分比”,“我”那“心愛的小姑娘”不應該只是一個冰冷的數字。
主觀上,他們只關注數字(對我精神需求的漠視)
“他們以用數字表明他們的精明能干為樂事,一些毫無意義的空洞的數目字使他們陶醉”,
“當我把我上班的結果報告他們時,他們的臉上放出光彩,數字愈大,他們愈加容光煥發。他們有理由心滿意足地上床睡覺去了,因為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走過他們的新橋……” “每次他們鄭重其事地在我手中把結果拿過去,眼睛閃閃發光,還拍拍我的肩膀。” “然后,他們就開始乘呀,除呀,算百分比呀,以及其他我所不知道的事情。” “他們喜歡這個未來完成式,未來完成式是他們的專長”
這是一群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滿足于“我”送上的數字的官員, 作者運用反諷的手法,極盡對他們諷刺挖苦之能事。
小結:曾經,“我”是制度的犧牲品;現在,“我”又等同于一架“計時的機器”。可以說,“我”作為“人”的精神需求、對“愛”的渴求從來沒有被尊重或重視過。這怎么能不讓“我”玩世不恭。然而,他們關注的只是數字。他們所關心的正是我所不屑的。我所關注的正是他們所忽視的。這是一個只關注數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會。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小說的結局——數馬車,看似意料之外,實則在情理之中。這是在一個數字化效率社會中注定的荒謬結局。
(2)問: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什么?
明確:作者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大家:政府對于民生的關注不能僅僅滿足于給他“縫補”一處傷口,安排一個工作,提供一個飯碗,更要了解他的所思所想,關注其精神,換而言之,政府對民眾的關懷必須超越肉的層次,抵達靈的層次;超越物質,抵達精神。只有物質和精神相結合,才能支撐起一個大寫的“人”。因此,作者正是通過一個飽經戰爭創傷的小人物那一點微不足道的悲歡,引起人們對人的存在價值和生存意義的關注,對缺乏精神關懷的社會現實的思考。
(3)問:政府缺乏精神關懷僅僅是個例嗎? 明確:不是。(引導學生關注“坐在馬路那一邊數汽車的礦工”)主人公這樣的遭遇具有普遍性。“我”只是一個符號。二戰后,像“我”這樣的小人物在德國、在歐洲,甚至在全世界還有許多。缺乏精神關懷已成為戰后許多國家共同存在的問題。諾貝爾文學獎曾對伯爾的創作做了這樣的評價:“憑借他對時代廣闊的視野和敏銳的典型化技巧描寫德國人的生活,對復興德國文學作出了貢獻。”“廣闊的視野和敏銳的典型化技巧”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超越國界的價值和意義。從這一篇小說中,我們感受到的是全德國,甚至全世界共同需要面對的問題。從這一點上來說,伯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可謂實至名歸。
這就是伯爾,作為德國“廢墟文學”的一位代表作家,伯爾一方面描述戰爭災難給人們留下的一片瓦礫,一方面揭示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心靈創傷。伯爾用他的作品告訴世人,戰后的廢墟絕不僅僅是磚石瓦礫,斷壁殘垣,更是人心靈的創傷和精神的荒漠。也正因為如此,他被譽為“德國當代的歌德”“德國人的良心”。
七、閱讀鏈接
《德軍留下來的東西》
戰爭結束了。他回到從德軍手里奪回來的故鄉。他匆匆忙忙在路燈昏黃的街上 走著。一個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吃醉了酒的口氣和他講:“到哪去?是不是上我那里?” 他笑笑,說:“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的妻子。” 女人突然嚷了起來:“啊!”
他也不由自主抓住了女人的肩頭,迎著燈光。他的手指嵌進女人的肉里。他們的眼睛閃著光,他喊著“約安!”把女人抱了起來。
問:由課文是主題反觀這篇小說,思考德軍留下來的到底是什么?(學生交流)
參考:戰爭是殘酷的,納粹德軍是殘酷的,使一個溫柔的良家婦女變成了妓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德軍踐踏過的法國剩下的東西,不僅僅是荒蕪的田園、光禿的山嶺,骯臟的廢墟,零亂的瓦礫,還有被侮辱的心靈,被踐踏的靈魂,被摧殘的人性!因此醫治戰爭的創傷不單是清理廢墟,重建家園,更重要的是醫治受傷的心,拯救那些墮落的靈魂!
八、總結
八年抗戰,十年浩劫,我們也曾經經歷過一片廢墟。現在,我們早已從戰爭的廢墟中爬起,但我們有沒有重新建起我們精神的高地?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政府到底應該給人民什么,這是需要我們深深思考的問題。我們應該撥開經濟急速繁榮的迷霧,從空洞的CPI、GDP的數字增長中驚醒,尋找失落的幸福感,尋找應有的尊嚴,尋找精神的棲息地。人不僅需要物質富足,更需要精神的直立,要讓生命因飽滿的精神而立體而豐盈。
九、作業布置
請以“在 (地點)” 為題,寫一則情節緊張動人的小故事,注意情節的搖擺。
板書設計:
我
精 物
神
人
質
姑娘 他們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