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外國小說欣賞,牲畜林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牲畜林》浙江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牲畜林》浙江省桐鄉市高級中學
《牲畜林》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牲畜林》選自人教版選修教材《外國小說欣賞》的第六個話題“結構”,高二學生在這之前已經學過了其它話題的小說,對于傳統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已經有所了解。筆者任教的是省級特色示范高中的普通班的學生,共有學生41人,根據課前導學的反饋,大部分學生在自我閱讀的基礎上,能讀通全文,了解故事梗概,能說出哪些地方讀起來是輕松幽默的,能初步感受文章的“輕”。但是這種閱讀感受僅僅停留于文本閱讀的表面,很少有學生去深入地探究。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延遲法在文中的運用,感知“層層遞進”的具體表現并探究其用意。 【過程與方法】
根據課前導學案,著力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并滲透于課堂中,貫串起整堂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借助教師環節上的層層推進,引領學生感悟文章主題,豐富創作理念與情感認知。
三、重點難點 【重點】
了解文中“延遲法”的運用和好處。 【難點】
通過文章結構的層層推進與主題的“重”讓學生領悟作者“化重為輕”的藝術和內涵。 【突破方法】
針對重點,采用厘清情節、講授新詞、知人論世的方法;針對難點,采用朗讀、比較、重構等方法進行突破。
四、教學過程
2
(一)布置課前導學,調查“真切實在”的“情”
通過課前導學的學情調查,發現并了解學生預習的大致情況,課前導學一共分為3題:(1)概括小說主要內容;(2)讀完這篇小說,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請具體指出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這種心情?(3)你在課文閱讀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需要老師幫助解決?請分條寫在下面。
高二某班《牲畜林》課前導學回答情況分析表
序號
問題
回答情況
問題1 請你仔細閱讀這篇小說,用簡潔的語言把你對它的
內容理解寫下來。
41名學生中,40名學生能讀懂這篇小說的大致內容,能用簡潔的語言將它表達出來。 問題2
讀完這篇小說,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請具體指出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這種心情?
56.8%的人寫了輕松、幽默,主要表現在朱阿和德國兵的形、情節的搞笑等方面;29.6%的人寫了緊張、著急,表現在
朱阿的顫抖舉槍、周圍人的請求等方面;4.5%的人表示沉著、無奈,從文中的“大掃蕩”、“唯一的財產”、“破舊的村子”等地方看出;9.1%的人寫了先輕松后沉重、五味雜陳。
問題3
你在課文閱讀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需要老師幫助解
決?請分條寫在下面。
學生的問題主要在于人物的深入探究與主題的不明晰上。問得比較多的問題主要有:
1.為什么反復出現牲畜?牲
畜出現的順序有什么講究? 2.這篇小說的主角是朱阿嗎?
3.結尾為什么不讓朱阿打死德國兵?
4.情節似乎有點拖沓,少一次可以嗎?
5.這篇文章想要表達什么主題?
6.全文為什么沒有一絲德國鬼子進村的緊張感?
3
【設計意圖】第一題旨在了解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掌握情況,同時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第二題的回答情況很關鍵,整個教學思路是圍繞著它進行的,涉及情感、情節的具體指向、人物的分析、主題的把握等方面的知識點。第三題則是為了了解學生預習時遇到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著力解決這些問題,并用學生的問題按照一定思路串聯起整堂課,期望做到既能基于學生的疑問解決實際問題,又能在教學過程中層層推進,帶給學生一定的啟發。
(二)直接呈現學情,引入“開門見山” 的“導”
昨天我請大家預習了課文并完成了課前導學,其中有一個問題是“讀完這篇小說,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幻燈片向學生展示統計結果)
心情 比例 開心、輕松 56.8% 緊張、著急 29.6% 沉重、無奈 4.5% 五味雜陳
9.1%
根據表格,教師提出疑問:為什么同一篇課文,我們每位同學讀后的感覺會有這么大的差別?讓我們一起走進《牲畜林》來一探究竟。
【設計意圖】教師因勢利導,點明學生閱讀小說的思維仍然停留在寫實層面,引導學生思考——剛開始讀后感覺的輕松也許并不是真正的輕松,這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作了鋪墊。
(三)分步剖析“延遲”,感受深思熟慮的“輕”
1.我們知道,傳統小說有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我們先從情節入手,來看一看:朱阿一共有幾次開槍的機會?【設計意圖】梳理情節,厘清課文主要內容。
2.朱阿五次舉槍,但都又放下,卡爾維諾創作的這種技巧就叫“延遲”。
(幻燈片展示)
為了保持小說的線性結構,作者常常故意“延遲”小說的進展。作者會竭力給故事、人物、心理的進展設置障礙,又不使讀者覺得希望完全破滅,就在這樣捉迷藏的游戲中,一環扣一環,實現小說的結構張力。
【設計意圖】對于“延遲”這類新名詞教學,我選擇用直白告知的方式來教授,以期節省教學時間。
3.昨天在預習時,有同學這樣提問:情節似乎有點拖沓,少一次可以嗎?(來自錢某鋒的提問)
先請學生自由發言。然后梳理每一次的射擊各有什么不同,重點探究“動物表現”、“朱阿射擊”、“懇求的人”三個角度。
(幻燈片展示)
六次“延遲”
母牛“花大姐” 直接詳寫朱阿的猶豫和顫抖
粉色小豬 因為小孩祈求,朱阿的獵槍“跳起了塔蘭泰拉舞”。
小羊
因為白胡子老人乞求,朱阿連扳機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
火雞
一位戴頭巾的胖姑娘求情,半利誘半威脅 ,
朱阿的獵槍像烤肉的鐵叉一樣在眼前轉動起來。
兔子 因為長雀斑的小姑娘懇求, 這里省略朱阿的描寫。
母雞
因為吉魯米娜老太太的懇求,朱阿鼓足勇氣,扣動了扳機。
學生討論,要點提示:
①情節重復但是內容有變化:比如朱阿的每次射擊都是不一樣的。
②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牲畜角度:動物把德國兵一步一步引向死亡;由大到小,價值越來越小;德國兵越來越弱、平靜;請求越來越體現對生命的尊重。
5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這個步驟其實意在讓學生思考:延遲有一種情節重復的感覺,能不能刪掉其一。通過分析每一次延遲,讓學生具體而又清晰地梳理“延遲法”的表現,引導學生發現情節是層層遞進的。
4.進一步探討“延遲”手法的作用。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卡爾維諾的人生經歷。
(幻燈片補充)
卡爾維諾的父親是園藝師,母親是植物學家。他自幼與大自然結下不解之緣。他熟悉很多花草樹木和動物,隨父親打獵垂釣。這樣的童年對他的創作產生了深深的影響。他還用兩年的時間整理意大利童話,這些因素使他的作品富有童話般的色彩。
聯系作者的創作風格,討論明確,作者在這里運用延遲手法,作用是: 以善良分化殘酷 以幽默沖淡憂慮 以趣味消減嚴肅 以多變充實重復 以生機化解沉重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什么是延遲”與討論“延遲的作用”,讓學生明確:通過“延遲”手法在《牲畜林》中的運用,可以發現,“延遲”有層層遞進,一環扣一環的效果,所以會造成初讀時部分同學緊張的感覺;又由于“延遲”,內容上作者寫了很多牲畜和懇求的人,也寫了朱阿和德國兵滑稽的表現,在“延遲”中,作者極力用“輕”來消減,因此帶給部分同學“輕松”、“幽默”的感覺。所
6
以“延遲”顯然不僅僅是為了將故事延續下去,更是小說完成人物刻畫和主題表達的重要途徑。從而引導學生明白:卡爾維諾創作的“輕”,是深思熟慮的“輕”。
5.明晰“輕”——深思熟慮的“輕”
(幻燈片展示)
“關于輕的概念,我希望我已經說明,的確存在著一種包含著深思熟慮的輕,正如我們都知道也存在著輕舉妄動的那種輕那樣。”——卡爾維諾《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
【設計意圖】通過引證作者自己的創作意圖,再一次確立了作者創作的“輕”,不是隨隨便便的“輕”,它是深思熟慮的“輕”,使學生從情節與結構的技巧上重新認識文本,使學生對于小說創作的技巧“延遲法”有深入的理解,能從文本創作風格的閱讀角度去重新看待這篇課文。
(四)層層分析主題,探究富有內涵的“輕”
1.昨天在看大家的課前導學的時候,很多同學問,看完《牲畜林》只有輕松地一笑,不知道在表達什么,似乎沒有什么主題?(一問主題)
(預設)正義必然戰勝邪惡;反法西斯的樂觀精神等。
【設計意圖】通過一探主題,了解學生的對于課文的掌握情況,為下一個環節做鋪墊。
2.結尾為什么不讓朱阿打死德國兵?(來自費某玲的提問)
(學生討論、朗讀40段)參考:真實性將減弱;喜劇效果將減弱;寄托了卡爾維諾的某種理想——讓邪惡與邪惡同歸于盡,善良的人連手都不要弄臟!
【設計意圖】在這一步,通過分析結尾,解決學生課前導學中的疑問,加深對卡爾維諾創作風格的理解,也進一步為分析主角和主題做準備。
3.最后殺死德國兵的是一只兇神惡煞的野貓,不是朱阿,那么朱阿是不是主角?德國兵呢?(來自錢某緣的提問)
①借助分析朱阿和德國兵的形象感受“輕”。(運用誦讀法和比較法) ②學生自由發言。(幻燈片展示)
朱阿 德國兵 服裝可笑 丑態百出 嗜酒過度 貪婪 劣等射手 愚蠢
↓ ↓
小丑形象 反面人物“非人化”處理
③學生活動后明確:作者有意淡化人物,突出真正的主角——牲畜。 ④結合牲畜林和牲畜的特點導出主題:
a.牲畜的特點:充滿生機、顏色豐富、自由、本能反抗,作者用詞為褒義詞。 b.牲畜林:文本中有一句話將牲畜林作了個比方——簡直像諾亞方舟一樣。諾亞方舟是一個終極避難所,洪水吞噬真個世界,消滅一切邪惡,只有乘坐諾亞方舟的人,才能迎來全新的未來,它是善良的人類的力量和希望。
c.結合牲畜和牲畜林,引出主題:“牲畜林”是一個特殊的所在,仿佛與戰爭隔絕,人們對動物的善和樹林中牲畜的生機活力,都顯示出對戰爭的挪移與化解。正是這最本真的善與最自然的生命力,給人以生活的希望,這希望,則是殺死戰爭這以妖魔的基礎。(二探主題)
【設計意圖】通過對人物的分析,結合牲畜和牲畜林的聯系,二次探究主題,師生合作探討,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牲畜林》的主題,而不僅僅是粗淺的“正義必然戰勝邪惡”等套話,同時也解決了學生課前導學中提出的疑問。使學生感受到:卡爾維諾創作的“輕”,不是浮于表面的“輕”,它是有內涵的“輕”。
(五)總結升華全文,知悉創作風格
1.小說的結局是皆大歡喜的,卡爾維諾是不是在回避戰爭?
(參考)①大掃蕩、反復強調的唯一財產、德國兵的掠奪、破舊的村子等;②作家的對德國兵的態度、對戰爭的態度流于其間。
(幻燈片展示)
二戰期間,在德國人占領的20個月的漫長時間里,卡爾維諾與弟弟積極參加了當地游擊隊組織的抵抗運動,卡爾維諾的父母曾因此被德國人羈押為人質。
教師總結:
卡爾維諾寫戰爭,并沒有粉飾太平,抹殺生活的真實性,他的功夫是把嚴酷
8
的戰爭這一歷史的真實融化到和諧自然的“文學真實”中來。戰爭是那么無情,可是卡爾維諾敢于直面戰爭。這是一位親歷戰爭卻仍然心存美好與希望的作家。他相信,和平光明的一天總會到來。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言:“輕,是對生活中無法躲避的沉重表現出來的一種苦澀的認可。”由此,作者在文中體現的“輕”其實是“舉重若輕”!(幻燈片:輕——舉重若輕)
讓我們回憶剛開始的那張表格,我們發現,當我們在閱讀文本的時候,不要被表象迷惑,初讀覺得輕松的同學也許只是看到了表面,閱讀過程中仍然需要我們細細思考。
有時候,哭不一定意味著沉重,笑也不一定意味著淺薄,也許,這就是卡爾維諾小說“輕逸”形式的最好注腳吧!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上述努力,運用知人論世與互文解讀的方法,將主題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時結合這節課開頭的表格,始于文本,最后跳出文本,使學生明白,在閱讀文本的時候,不要被表象迷惑,初讀覺得輕松的同學也許只是看到了表面,閱讀過程中仍然需要細細思考。
(六)布置作業,鞏固提升
1.請大家回想一下自己讀過的作品,如果有“延遲法”的運用,請你把你的解讀寫下來。
【設計意圖】學情視角的閱讀教學必須關注學生閱讀經驗的獲得。本節課學習的核心內容是“借助‘延遲法’的層層推進,引領學生感悟小說主題”,此作業意在更好地了解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9
(七)課后反思
“閱讀教學,就是建立學生與‘這一篇’課文的鏈接,以幫助學生克服現有的語文經驗與課文理解感受所需要的語文經驗之間的落差。”高二學生要達成本節課閱讀教學的目標,遇到的障礙主要是生活經驗的不足和閱讀量的缺少。這篇課文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學生腦海中的階級烙印很強,一提到戰爭,他們就會條件反射,認為就是單純地控訴戰爭,正義必然戰勝邪惡等等,所以在主題的處理上,需要教師層層引導,同時知人論世,感受卡爾維諾經歷的嚴酷與創作風格的獨特,讓學生感受到與眾不同的觀察視角。因此本課例從文本獨特之處入手設定教學目標,以學情為起點選擇教學內容,建構課堂教學過程的邏輯,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
本課堂教學案例的成功之處在于兩個著眼點:文本的特征和學生的學情特征。以學生的問題和困難為課堂的思路,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建立學生與課文的連接點,結合作者的理念和原話將課堂、文本、學生實現聯系,在師生互相探討的過程中,通過層層推進使學生一步一步熟悉文本,產生靈魂的碰撞,小說中所隱含的作者的情懷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了。本節課始終把學情和教學設計的過程、教學評估的設計有機結合起來,基本達成了促進學生語文經驗習得的目的。也正如周燕老師所言:“語文課程中的閱讀教學應該由兩部分構成:學生大量的自由閱讀和教師直接教授閱讀技能和閱讀方法。”所以本課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講述閱讀技能和方法,又伴隨著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思考,學生對文本的認識能夠進一步深入。
但是這節課還留下很多問題,值得進一步探究:如何處理好小說誦讀與欣賞的關系。誦讀是更好地理解文本的關鍵,但是這節課強調延遲方法和主題的探討,誦讀指導略有不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外國小說欣賞,牲畜林”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牲畜林》浙江”,所屬分類為“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牲畜林》浙江”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