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外國小說欣賞,探究小說的主題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探究小說的主題》—以高爾基《丹柯》為例-福建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探究小說的主題》—以高爾基《丹柯》為例-福建省 - 三明市
探究小說的主題
——以高爾基《丹柯》為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探究情節的設置,人物塑造和環境描寫,探究小說的主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比較閱讀認識如何通過更好地選材、塑造人物等途徑來表現主題并學會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主人公歌頌的勇于實踐,不計個人得失的獻身精神以及這種精神所具有的時代意義;
【教學重難點】
1小說主題的認識以及實現的途徑;
2對比認識丹柯這一人物形象,探究小說的主題,學習比較和象征手法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還記得“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句話嗎?這是高爾基筆下的海燕,這只與暴風雨搏擊的海燕鼓舞了無數的人,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他筆下的另一位英雄——丹柯。
1.要點闡釋:小說主題的考查,主題的表現形式(板書)
2.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閱讀課文,梳理情節,簡要概述,并思考:丹柯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 主題探究
1.環境賞析:為什么丹柯能成為英雄?往往說“時世造英雄”請找一找在丹柯面前有哪幾個方面的困難。
【明確】在丹柯面前有兩重困難,一是自然環境,二是人為因素。 請生畫出描寫惡劣的自然環境的句子自讀,品味一下作者是怎樣來表現環境的惡劣的。
①那兒很陰暗而且多泥沼,因為林子太古老了,樹枝密密層層纏結在一塊兒,遮蓋了天空,太陽光也不容易穿過濃密的樹葉,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陽光落
在泥沼的水面上,就會有一股惡臭升起來,人們就會因此接連地死去。
②另一條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兒又有巨人一樣的大樹擋著路,那些有力的椏枝緊緊地抱在一塊兒,糾曲的樹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粘泥里。這些石頭一樣的大樹白天不響也不動地立在灰暗中,夜晚人們燃起營火的時候,它們更緊地擠在人們的四周。不論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圍總有一個堅固的黑暗的圈子,它好像就想壓碎他們似的
③更可怕的時候是風吹過樹梢、整個林子發出低沉的響聲、好像在威脅那些人、并且給他們唱葬歌。
④四周是一片黑暗,他們每一步都碰見泥沼張開它那齷齪的、貪吃的大口,把人吞下去,樹木像一面牢固的墻攔住他們的路,樹枝糾纏在一塊兒;樹根像蛇一樣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
⑤可是有一會兒在林子的上空來了大雷雨,樹木兇惡地、威脅地低聲講起話來。林子顯得非常黑,好像自從它長出來以后世界上所有過的黑夜全集中在這兒了。
⑥樹林一直不停地發出 低沉的聲音,來響應他們的叫嚷,電光把黑暗撕成了碎片。
【明確】作者采用鋪飾、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來描寫環境,與一般的對環境的描寫不同之處在于作者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極力渲染了環境的惡劣,預示著擺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難極其強大,困難越大人物的性格越鮮明。
文中多處運用了景物描寫,這些景物描寫,在烘托環境、渲染氣氛、表現人物形象和揭示主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開頭部分的景物描寫,渲染了當時人們所面臨的險惡環境,為下文的情節張本。中間丹柯領導族人前行時遇到大雷雨的那大段景物描寫,極力渲染了人們在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為后文寫人們在困難面前喪失信心,勇氣全無,以致把怨恨發泄到丹柯身上的情節作鋪墊。臨近結尾丹柯用燃燒的心為族人開路后,通過寫太陽與黑暗的較量,表現丹柯高尚行為的力量,像太陽一樣,把黑暗驅散。
【明確】人為方面的困難,在他面前是一群自私自利、膽小怕事、毫無責任感可言的族人。
2. 人物形象比較分析:丹柯與族人面對困境的不同態度 3. 分析族人們的困境:森林,敵人,自身內心的恐懼
問:要把這樣一群人帶出森林是一帆風順的嗎?作者是如何設計情節的,請生篩選出變化過程中重要詞語。
【明確】“快樂,強壯、勇敢”——“衰弱、恐怖”——“和諧、相信”——“抱怨、圍攻”——“踐踏”
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理清小說的情節,學習小說通過一波三折的情節來表現小說主題的方法,同時在對比中賞析丹柯的人物形象。
4.情節設置賞析:
問(1):面對這樣的一波三折,丹柯有沒有動搖?從丹柯的話中挑選出自己感觸最深的一至兩句,在小組中交流,成員推選出講的最好的一個人發言并跟大家交流意見。
【明確】①“你們不能夠用思想移開路上的石頭。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會得到什么結果的。為什么我們要把我們的氣力浪費在思想上、悲傷上呢?起來,我們到林子里去,林子是有盡頭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盡頭的!我們走!喂!嘿!”
(首先丹柯的這句話體現了這群族人膽小、懦弱的本質,其次體現了人物本身勇于實踐的精神,他堅信森林一定有盡頭。)
②“我有領導的勇氣,所以我來領導你們!可是你們呢?你們做了什么對你們自己有益的事情呢?你們只是走,你們卻不能保持你們的氣力走更長的路!你們只是走,走,像一群綿羊一樣!”
(對于這群族人丹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通過丹柯對族人的批評認識到實踐和合作精神的可貴。)
要是進一步感受丹柯身上的實踐精神和獻身精神,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通過交流讓大家走進同學的內心世界。
問(2):最后丹柯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照亮了這一群自私自利的族人前進的道路,他的舉動得到理解了嗎?從文章中篩選出信息。
【明確】充滿了希望的快樂的人們并沒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沒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還在他的尸首旁邊燃燒。只有一個仔細的人注意到這個,有點害怕,那腳踏在那顆驕傲的心上。……
問(3):對于人們的表現請問同學有何感受?
【明確】丹柯把生命獻給了大家,可是卻不被理解,作品批判了這一群無知的族人的同時也給丹柯這一個英雄身上蒙上了一層悲劇意味。
通過這一環節理解英雄身上的悲劇意味,從而更好地理解小說的主題。 (主題展示)
4 主題分析:《丹柯》這篇小說通過記敘(丹柯在族人遭受厄運時,挺身而出帶領族人尋找出路,在遭受族人抱怨指責時,丹柯依然以德報怨,挖出自己的心帶領族人走出黑暗卻被遺忘)的故事。歌頌了(丹柯一心為公的品格、執著的信念、義無反顧的勇氣、敢于犧牲)的高貴精神,批判了這一群無知的族人,同時也給丹柯這一英雄身上蒙上了悲劇色彩。 三 方法總結:
序幕的“抑彼揚此”與主題基調的奠定:歌頌與批評 情節的“一波三折”與主題的悲劇意味:
浪漫主義手法對主題表達效果的加強:預言,象征,模糊 人物的性格品質對英雄形象的增益:多義 四 探究:現實與反思
1、從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樣的困境?
2、從族人想到自己:應該如何對待丹柯那樣的人?如何保持人的尊嚴? 3、馬克西姆·高爾基是筆名,俄語中的意思是“最大的痛苦”。有人說,從《丹柯》中可以窺視到高爾基的“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你同意嗎? 五 擴展:作業設計
由丹柯你可以聯想到哪些人或者事?
丹柯這一個形象不禁使我們想起了魯迅筆下的另一個人物——夏瑜。 請各小組就作品在情節安排、主題表現、人物刻畫等方面的異同點分析。 【明確】 《藥》通過茶客的交談來側面體現夏瑜的性格特征以及他的悲劇意味。因為夏瑜在小說中是一條暗線,小說主要反映的是民眾的愚昧應引起療救的注意。而《丹柯》是正面塑造英雄形象來宣揚一種獻身精神。
《藥》夏瑜為了革命獻出了生命,但是革命沒有成功,這與作品要表現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軟弱性相一致;而丹柯經過努力終于帶領族人迎來了勝利,因為
這與作品宣揚的英雄主義一致。
兩人都為人民獻身都得不到人民的理解,所以兩人身上都有悲劇意味,所不同的是夏瑜是一個現實主義的悲劇英雄形象,而丹柯是一個浪漫主義的悲劇英雄形象。
【明確】象征手法:最后夏瑜的墳頭出現了花環,丹柯的心成了火星,都預示著革命之火沒有熄滅,英雄之奉獻精神犧牲精神之永垂不朽。
【明確】通過比較我們發現兩位大師為了表現不同的主題,在人物的塑造、情節的安排以及運用手法上是不同的。這對于我們的寫作是很有啟發的。小說的敘述角度、結構和語言,都與主題有著密切的關系,分析主題時也應予以足夠的重視。相同的題材,采用不同的結構、語言和敘述角度,主題也會有所不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